1949年的一天,时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谭希林,正准备落实军区党委计划,加强刚刚解放的长山列岛的建设和防务,巩固从莱州湾到胶州湾整个山东半岛的海防,保卫东部沿海的地区的安全。
忙碌中,谭希林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发来的调令,让他迅速完成手上工作的交接,然后来北京一趟。
眼下的中国刚解放,国家依旧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国民党残留势力还在城市内耀武扬威,企图寻找“新出路”。作为一个同国民党有着多次交手经验的战将,谭希林在来北京之前,一直以为是中央要让他奔赴新的战场。
然而让谭希林意想不到的是,新任命跟他原先的猜测没有一点关系,他甚至有些抵触自己的新事业。为什么呢?
原来,中央军委和中央组织部调谭希林到北京外交部工作。
自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专业后,谭希林就开始上战场,他可以说是打了半辈子仗了,谭希林对武器弹药和战场上的弥漫硝烟感兴趣,而对于文质彬彬的外交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这也是他抵触新工作的主要原因,他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能胜任吗?
对新工作一脸茫然的谭希林找到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他想问问许世友对自己被调到外交部一事有什么看法。
谭希林如实说道:“我看自己搞外交并不合适,还是喜欢舞枪弄炮。”
闻言,许世友朗声说道:“你谭司令好歹不是个山大王,起码你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不管懂不懂外交,起码还懂得一点社交上面的事情,你看看我们这些山大王,不要说是外交了,就是社交都不行啊!中央调你去外交部,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许世友的话让谭希林感到轻松一点,或许真的就像许世友说的那样,中央是有自己的考量,再加上身为军人,他的天职就是服从组织的安排。
于是,谭希林向军区党委表示他听从组织的一切安排。
完成工作交接后,谭希林就带着妻子吴文彬和子女从山东青岛来到北京。
在北京,谭希林见到时任外交部部长的周总理,周总理原先是黄埔军校的老师,从这层关系上看,从黄埔军校毕业的谭希林可以算是周总理曾经的学生。
见面后,周总理笑着对谭希林说:“希林同志,你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可以大干一番新的事业了!我很看好你啊!”
虽然谭希林已经接受了新的职位,但是对于在外交部工作这事,他依旧有很多顾虑,谭希林直言道:“周总理,你是知道我的,我还是习惯上战场打仗,对外交工作我是真的不了解啊!”
周总理劝解道:“外交官也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呢!”
就眼下的形势来说,发展外交至关重要,我们国家刚刚成立,需要建立一支可靠的新型外交队伍。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央抽调一些军队高级干部,让他们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战略思想和经验运用在外交斗争中。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央会把经常上战场的谭希林从前线调任外交部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紧接着,周总理把中央为何开展外交的意图以及毛主席在建国前夕就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方针一一讲给谭希林听,一方面可以抵消谭希林的顾虑,一方面可以让谭希林明白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全部介绍完后,周总理幽默地对谭希林说:“你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者,又是我军的高级将领,将被称为‘将军大使’!”
周总理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却把谭希林吓得不轻,他还没有上任呢,能不能做好后续的外交工作还是个未知数。
几日后,按照外交部的安排,谭希林一家顺利入住位于前门外煤市街的新华饭店。新华饭店是当时北京城内响当当的 “金字招牌”。据史料记载:新华饭店建于日伪时期,北平的饭店中排行第十一位,解放后由中央组织部接管,后为北京市第三招待所。
新华饭店声名远扬,究其原因,是因为饭店内部摆设全然依循欧式风格精心打造。踏入其中,仿佛置身于欧洲的古老庄园,饭店内的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欧式风情。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纯粹欧式风格的设计是很罕见的。
果不其然,饭店内的豪华装修把谭希林一家吓了一跳,他们左看看右看看,过去还真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当天晚上,谭希林好奇地睡在弹簧床上,整个身体都好像陷在坑里一样,这跟他之前睡的土炕、木板床截然相反。
第二天早上,谭希林在散步的时候遇到了7兵团副政委姬鹏飞,便问他:“你昨天睡得怎么样?”
姬鹏飞回答:“可别提了,我一晚上都没有睡,躺在弹簧床上,翻个身都要上下颤动,搞得我瞪着眼看了一晚上天花板!”
听了姬鹏飞的话,感同身受的谭希林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为了能让这些曾经威名赫赫、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们适应“大使”这一角色,外交部特意给他们安排了培训班。
1950年的一天晚上,谭希林和几位将军来到北京饭店吃饭,这是他这辈子吃得最久的一次饭。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谭希林坐在铺着白色台布的长型桌前,他眼前一套从没见过的餐具。紧接着,服务员按照程序为他们送上闷罐牛肉、咖喱鸡、奶油大虾、红菜汤、面包和黄油。
谭希林对着眼前的西餐和一堆餐具不知所措起来,这该怎么吃呢?刀叉也不会用啊!哪一道菜该用叉子吃,哪一道菜又该用刀吃呢?
一头雾水的谭希林硬是把这顿饭吃了三个小时。面对一桌子从未尝试过的美味,谭希林非但不开心,反而叫苦说:“吃一顿西餐比攻打一个碉堡还要累!”
除了谭希林在适应“大使”身份之外,谭希林的夫人吴文彬也在适应。首先是穿搭上面的适应,在没有当“大使夫人”之前,吴文彬穿的是粗布衣,但是现在,她需要适应旗袍跟风衣。
这个过程对于吴文彬来说也是很艰难的,但她毫无怨言,她始终记着丈夫对自己的叮嘱:
“外交工作虽然光荣,但是责任重大。在国内工作,犯了错误,组织和群众可以原谅。外交是代表国家工作,被人家抓住弱点,便要打回来。在军队打仗,平时要练习打靶,搞外交要注重调查研究……外交是文打,对外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有可能影响战斗。外交无小事,必须严守纪律!”
这段话是周总理在外交培训班开学那天对大家的叮嘱,而谭希林也把这段话一字不落转告给妻子吴文彬。
经过6个月的培训后,外交部决定派谭希林到捷克斯洛伐克担任大使。谭希林的外交生涯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