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花甲老人研竹筑鸟笼20余载 革新技法冀传承冷门技能

  中新网兰州7月25日电 (艾庆龙 高莹)满手老茧,灵活的拇指和食指拈起切割好的细竹条,按照一定规

中新网兰州7月25日电 (艾庆龙 高莹)满手老茧,灵活的拇指和食指拈起切割好的细竹条,按照一定规律拼装成鸟笼。61岁的郭光明钻研鸟笼制作已有20多年,掌握了一手鸟笼制作的绝活儿。

“提笼架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旧时,一些文人雅士、梨园名伶、富贵人家将养鸟作为一项雅事,这就促成了各式鸟笼的出现。而一张上好的鸟笼,是养鸟和玩笼、藏笼爱好者追逐的时尚。

在郭光明家中的客厅内,一张张鸟笼悬挂高处,既有方正大鸟笼,也有巴掌高袖珍鸟笼。一根根比针还细的笼柱整齐排列而成的袖珍鸟笼,笼底、笼圈、笼盖、钩子一应俱全,用指甲盖儿轻拨,笼门便能打开,难以想象这样小巧的鸟笼每个细节如此精致。

图为采用“合竹”技术制成的鸟笼。 艾庆龙 摄

此前以售卖饰品为生的郭光明,一大爱好与三五好友相聚“逗鸟”。1998年,他闲逛“鸟市”想选购一张鸟笼,但对市面产品无一中意,出于玩心便开始接触鸟笼制作。

“最早,只是在家里,瞎鼓捣竹片。”郭光明介绍说,当时,请教别人也只能学到皮毛,后来就在家琢磨,简易鸟笼很快成型,在跟朋友炫耀时,朋友建议可售卖,不自信的他鼓吹妻子拿去市场售卖。

“一张10元,在市场颇受欢迎。”郭光明表示,后来,主营的饰品生意越发难做,反而鸟笼市场日益活跃,出于种种原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制作鸟笼制作。

剖料、蒸煮、晾干、走条、刨钻、打磨,再配以鸟笼钩、佩珠……郭光明制作简易鸟笼速度越来越快,他从当初好奇制作逐渐变迁至热爱、钻研制作。

“市场上售卖鸟笼四角的柱子,一般采用贴青技术。”郭光明坦言,所谓贴青技术便是将竹子光滑外皮揭下,贴至不光滑的一面,虽能保证笼柱相邻两个面均为光面,提升美感,但时间一长便自然脱落。

在郭光明看来,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从选材上下功夫,经过对比,他选用了四川或者陕南地区成长到5至7年的竹子,采购后再放置2年左右提升“稳定性”,等竹子由青变白再变黄后,才用作制笼。

在技术方面,郭光明摒弃贴青技术,探索将两片竹子沿着对角线剖开,将光滑两面作为相邻面粘在一起。他将独门绝技称为“合竹”。

郭光明制作鸟笼下沿部分。 高展 摄

郭光明最为得意之作便是一张边长16厘米的方鸟笼,其格条直径仅为1.2毫米。郭光明介绍说,格条通过20道模型孔后,用砂纸打磨而成,每根格条都要经过八道砂纸打磨才能成型,花费大半个月才制作而成。

近年来,郭光明制作的鸟笼越来越受到圈内鸟友们的青睐,订单更是接连不断。西宁、内蒙古、天津、北京、西安等地的养鸟人都曾专程前来购买。

年龄渐大郭光明因身体原因,拒绝着一个个“求笼电话”。他表示,由于制作鸟笼属于冷门技能,真心学习技术的人少之又少,他希望能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传承发展鸟笼技艺。(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