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护宝” 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新发现

今天(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让我们走进位于桂东县的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探寻这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景象。

图片

深藏于罗霄山脉中南段的八面山,总面积达1.0974万公顷,有着“动物南北走廊”之称,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于此——不仅有“植物活化石”红豆杉、500年树龄的银杉、植物界的“国宝”银杏等,还有白颈长尾雉、金钱豹、云豹等。

在郴州市政协委员、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晓霞看来,八面山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景象,也对如何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

八面山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

1

珍稀动植物频频被发现

古谚有云:“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在这片森林覆盖率高达85.2%,山峰、沟谷众多的保护区里,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环境条件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调查,保护区拥有维管束植物2259种、种子植物2031种、陆栖脊椎动物240种。在这里,已发现5个银杉群落,保存约1000株,大径级银杉20多株,树龄均超过100年,是我国也是世界银杉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云锦杜鹃群落遍布山野,数量多达上万株,其中树龄最大的有125年。

近年来,八面山还出现了不少“惊喜”:2022年10月,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身影,11月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的珍贵影像;今年拍摄到一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此外,红外相机还抓拍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多次拍摄到藏酋猴群、水鹿等。

“红外相机要科学、合理地放置,否则不一定能拍到野生动物。”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双溪管理站站长郭世敏的部分日常工作,就是查看红外相机拍摄下的影像。

“每次有了新发现,工作站的同仁都十分激动。”郭世敏说,有时凭借影像无法立即确定珍稀动物的具体名字,但是能拍到完整清晰的影像也非常鼓舞人心。

据介绍,目前保护区共布置了62台红外触发式相机和视频监控系统。除此之外,保护区还建立了两支无人机巡护小分队,为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违规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们一直在加大对珍稀濒危动植物、旗舰物种的保护和监测,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频频发现,充分证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陈晓霞说。

图片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

2

让保护意识入脑入心

八面山保护区宝贵的生物资源不仅属于桂东、郴州和湖南,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如何让独特的自然资源被世人知晓,让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是保护区长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保护区生态安全是重中之重。“去年久旱无雨,森林火险达到极度危险等级,保护区脚盆寮最大的银杉群落中数株银杉因严重缺水,造成枝叶变黄,面临干旱枯死风险。”保护区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管理局立即安排应急队伍,在临近银杉群落的山脚下,利用高扬程水泵抽水为银杉群落进行紧急浇水救助。

此外,部分游客因缺乏动植物保护意识,会对保护区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破坏;本地居民也依然有靠山吃山的传统思维,个别群众进山采摘农产品,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为此,保护区从基础入手,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保护区设立了生态保护宣传专栏,宣传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法,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进行公开展示,同时普及法制知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等。”工作人员介绍,多措并举让群众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入脑入心。

“我们正在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建设‘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港澳青少年研学交流基地’科普宣教馆,对八面山野生动植物进行详细展示,让更多青少年了解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陈晓霞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省政协“7+4+5+3”履职重点,以全力构建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围绕智慧型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做到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严格保护,扎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实际行动干出实效,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