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淘宝的根基是什么?
在用户看来,是足够海选的商品和足够对比的价格。
在商家看来,是足够多的用户,让他们可以获得最多的销量。
对于淘宝来说,商家永远是趋利的,而只要有用户,就不怕没有商家。
如果没有用户呢?它可能就变成了被它打败的拍拍和易趣。
但淘宝一度迷失了,以为自己才是根基,而不是用户。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取消中差评。
据报道,今年9月末,淘宝个人店铺评价体系将“中差评”替换为“感觉不佳”的标签,这让不少买家无所适从,而个人店主则认为可以保护中小卖家的利益。
只是卖家没高兴多久,淘宝又在10月份将“中差评”悄悄恢复。
一个月的时间不到,淘宝知错能改为哪般?
显然,用户感受不佳。
毕竟,在淘宝上购物,需要的就是中差评,而不是可以“买来”的好评。
淘宝为何要改回来呢?
想来是销量变得不太乐观了,尤其是在双十一之前。
毕竟,左右大多数用户购物的最终选择,就在于中差评。来自之前购买者的客观评价,中差评才是最为根本的,不被商家“购买”的,而且往往会有许多弊端的直接批评。
对于用户来说,在围观差评的过程中,会决定自己是否忽略这些产品上的弊端,比如购买热水器,速热速度是否够快,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特别渴望知道。
那么如果没有中差评会如何?用户无从选择,往往也就拒绝选择,毕竟试错是要成本的。
对,试错是要成本的。
淘宝也为此付出了成本,在讨好了商家之后,发现原来自己的根基还是用户。
其实,商家也并不觉得被讨好了。或者说一开始有这种感觉,毕竟,中差评的存在,对于商家的好评率有直接的影响,会影响到用户进店与否的选择。
可真正取消之后,现实却打脸了,被讨好的各路商家也发现原来自己不爽的东西一旦失去,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不爽。
如某些商家所反映,在取消“中差评”期间,其店铺的链接转化率比往常有所下降。“买家不知道评论区改版了,逛了一圈看不到中差评,怀疑我们好评是刷的,最后直接去旗舰店下单了。”
只不过,淘宝也没有全改。
据媒体报道,淘宝“中差评”在10月份回来后,较之过去的唯一的区别是“中差评”从分开展示变成合并展示。
旗舰店不展示“中差评”,个人店铺中“中差评”合并展示。
淘宝依然还有点首鼠两端,对于大商家依然想要讨好,只是把中小商家留给用户随意点评了。
接下来,会不会轮到旗舰店们不爽了?
淘宝可能还是会改回来,全部回归中差评。
毕竟,双十一快到了,如果没有中差评,很多用户可能真的就无从选择,只能放弃剁手。
那时候,真的就该淘宝自己剁手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