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举行的“村BA”篮球赛事和榕江县的“村超”足球赛事接续在全国范围内爆红,是新时代出现的新故事、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应及时梳理总结并推广成功经验,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更多优质乡村体育IP,让乡村体育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农村形成燎原之势,助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多重因素叠加,村赛火爆非偶然
半月谈记者采访调研发现,两江村赛相继火爆既得益于当地的体育传统和群众基础,也与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有效保障和新媒体的助推分不开。
——深厚的体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琼介绍,足球运动在当地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兴起了足球运动,当地村民素有“会说话就唱歌,会走路就踢球”之说。
当地现有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20人,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147人,在榕江足协注册球队达35支,球员1200余人。榕江县共有县级足球特色学校4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特色学校14所,已经建成足球场25块,全部免费开放。
台江县县长杨德昭介绍,台江有“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之说。台盘村1100多人,三分之二的村民有打篮球的习惯。“自从1936年起,台盘村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篮球赛,至今没有间断过。”村篮球队第二代球员、81岁的苗族老人陆大江说。
——利用“体育+”打造独特气氛。榕江县县长徐勃介绍,当地近年来多次尝试利用体育运动、非遗文化等打造地方IP,但大都只是昙花一现。如今,利用足球和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巧妙结合,再加上新媒体的有效传播,“村超”才真正取得了成功。
在“村BA”赛事中场休息时,苗家阿哥阿妹献上的苗族特色歌舞和现场的互动游戏、万人蹦“苗迪”等等,把现场气氛拉满,为比赛增添不少光彩。在今年3月份的“村BA”总决赛中,一首用苗语演唱的《一生所爱》引发大量观众互动,在多个网络平台传唱。
——群众当家保持农味,充分调动百姓积极性。榕江县足协副主席杨亚江介绍,赛事的队伍组织、赛程安排、晋级规则、节目表演、奖励奖品,都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自主决定、自行实施。
没有商业广告,没有职业球员,没有假球,也没有黑哨,从头至尾“农味”十足的“村BA”仍精彩纷呈。球场上奔跑的都是村民;颁奖环节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作为奖品,让比赛全程保持了淳朴的乡土味。
贵州“村超”丰乐村一队球员贾勇辉在农贸市场给客户分发豆芽 杨文斌 / 摄
——地方政府因势利导,熟练运用新媒体传播。徐勃说,“村超”举办过程中,政府没有直接参与赛事环节的工作,而是着眼于满足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需求,抓好球赛的报备审批、媒体传播、秩序维持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这几年,榕江县通过“聚才行动”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数据变成新农资,把直播变成新农活”,在全县培育了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运用这些账号和团队,同时积极动员全县群众自发拍摄赛事短视频宣传“村超”,实现了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效果。
擦亮“两江村赛”品牌
当前,需要放大两项村赛的正面效应。6月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并将总决赛落户在台江县。台江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竣表示,这个决定是对“村BA”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希望总决赛未来能永久落户台江,以利于台江把“村BA”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体育IP。
与此同时,由相关部门在软硬件、资源对接方面提供支持。徐勃表示,未来继续扩大“村超”规模面临一些具体问题。首先是场地问题,当地足球场地的数量依然不足,场地条件也面临升级改造。其次是由于基层教练员、裁判员不足及水平欠缺,“村超”赛事技战术水平、观赏性仍有待提高。
台江县的“村BA”发展同样面临以上问题。贵州省足球协会秘书长王彬认为,这些方面需要贵州省政府给予更多指导和资金支持,需要地方和中国足(篮)协给予技术支持,如提供专业人才、定期培训等。
徐勃说,未来他们想邀请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到榕江观赛,召开招商推介会,吸引企业到榕江投资创业。同时打造和推荐旅游路线,加快提升周边的基础设施和业态升级,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方面需求。并利用赛事充分展示榕江的非遗文化,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希望上级部门和相关机构、协会能帮忙牵线搭桥,帮助对接渠道和资源。”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为“两江村赛”打好“后半场”把脉支招。目前,“两江村赛”的火爆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已充分显现,两地对于赛事发展也都有所规划。但未来如何利用“村BA”和“村超”品牌做好项目招商,探索农体文旅融合发展,让“流量”变成“留量”,让关注变消费,同时在商业运作和农趣农味之间保持平衡,都需要审慎把握、超前谋划。
8月13日,贵州榕江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开赛,榕江村民队队员在进球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可认为,可由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政府等牵头,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对亟待规范和完善的进行改进加强,推动两江赛事从“一时火”能“一直火”,将其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名片。
确保安全有序 ,防止村味“被变味”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通知》指出,要秉持“农民主体、务实简约、安全有序、农趣农味”的办赛原则。
王竣表示,台江县已将“村BA”等十多个相关名称进行了商标注册,为推广乡村赛事,他们愿意将商标使用权进行让渡,但希望制定并细化“村BA”“村超”等乡村体育赛事规则,确保“农味”不变味。
台盘乡党委书记雷黔敏表示,在规则制定时,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可供借鉴。例如,报名参赛的必须为自然村“真村民”,避免出现为追求成绩以专业半专业选手充数的“假村民”,一旦发现要予以重罚;将严格遵守赛场秩序写入村规民约等。“在我们台盘村,一旦有人在赛场不服裁判或打架闹事,将被永久驱逐出赛场,也会受到村民们的一致指责,所以大家都自觉维护秩序。”
体育咨询公司关键之道的创始人张庆认为,“村超”等赛事之所以引发了国际关注和赞誉,关键在于老百姓淳朴真挚的热情、浓浓的“村趣村味”,这样一个民间自发出现的形象窗口,比刻意推广效果更好,要保护利用好。当地政府在积极扶持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行政干预太多而影响群众热情甚至引发负面舆论,重点要做好各类服务、安全保障和环境提升,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来自成都的“村超”义务解说员张明涛,曾组织过类似体育公益活动。他表示,当地人确实淳朴好客,开赛以来球场氛围异常和谐,但随着赛事持续火爆,尤其暑假期间游客激增,安保压力也会随之加大。
7月29日,少数民族群众在“村超”决赛现场演唱侗族大歌。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榕江县和台江县已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目前球场已升级安保,入口设立了安检,要求刷身份证或刷脸入场。
“村BA”“村超”开展以来,保持了“治安零报警、安全零事故、舆情零负面”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外来人员比例越来越大,输入性安全风险隐患也在增大,未来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仍不容忽视。
打造更多乡村体育IP,让星星之火燎原
近期,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迅速受到各界欢迎和好评。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对该意见明确“到2035年在全国培育100项以上‘最美乡村体育赛事’”,全国各地多有期待,并跃跃欲试要争取进入“百项赛事之列”。
对此,榕江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再勋认为,“村超”不容易被超越,这取决于当地是否有良好的足球氛围和群众基础、特色民族文化和美食,以及当地新媒体的传播能力。但是也有很多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比如“体育+新媒体传播+当地特色文化”等。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表示,借着全国关注“村BA”“村超”的“东风”,可以让集体体育活动逐渐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农闲时的娱乐新选择。虽然以两项村赛为代表的一些乡村体育赛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可喜势头,但一些地方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或流于形式,对具有群众基础、“农趣农味”的体育活动挖掘不够。
张庆认为,集体项目参与人数多、可互动性强,像足球、篮球等联赛能保证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周周有比赛、月月有看头”,不断丰富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因此在打造乡村体育IP时,可更多考虑参赛人数多、影响范围大、能持续举办的项目。
很多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在总结推广“两江村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各地有深厚群众基础、有历史传统积淀的体育特色项目,结合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运动项目优势,对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乡村体育给予指导和支持,特别是授予“永久性总决赛举办地”的做法,非常有助于地方打造体育IP,使“两江村赛”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农村形成燎原之势,助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
半月谈记者:余孝忠 赵新兵 公兵 李丽 欧甸丘 罗羽 蒋成 吴思 许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