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点包装袋!廊坊一家三口被炸伤!

4月7日,廊坊东方大学城警方通报了“3·31住宅楼楼道爆炸案”:租住户杜某一家三口发现前租户留下的不

4月7日,廊坊东方大学城警方通报了“3·31住宅楼楼道爆炸案”:租住户杜某一家三口发现前租户留下的不明物品,出于好奇进行拆解,竟用打火机点包装袋,不想里面是废弃的鞭炮火药,遇热发生爆炸,一家三口被炸伤。

3月31日11时,东方大学城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大学城某小区一住宅楼23层楼道发生爆炸,有三人受伤。民警迅速赶赴现场。经查,伤者为该楼层租住户杜某一家三口,夫妻二人与一名8岁女孩。小女孩在楼道内发现一个用胶带缠裹的物品,夫妻二人在用打火机拆解时发生爆炸。受伤的一家三口被120紧急送到廊坊市人民医院救治,当天转院北京同仁医院。

目前,三人已脱离生命危险,但杜某的右眼球破裂被摘除,做了开颅手术,其妻左手被炸掉,女儿右脸受伤。

廊坊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侦查工作,检验爆炸物品,走访相关人员,经大量工作,将该出租房上一个租户吴某控制审查。

吴某供述:因其对烟花爆竹的爱好,对购买后被鱼缸漏水浸湿的烟花爆竹不舍丢弃,拆解后将火药集中到玻璃杯存放,并用胶带固定密封,放置在租住屋内。3月15日,其将该房屋转租给杜某,在搬家时将一卷高尔夫球地垫、门口脚垫和盛放该玻璃杯的手提袋等物品遗落在楼道西侧墙角。

目前,伤者杜某一家三口正在医院进行救治,无生命危险。

吴某已被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其实,我们身边有着许多随处可见的“隐形”危险物。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一旦使用或保存方法不当,可能就会成为致命“炸弹”。

家中易燃物品有哪些?

酒精等有机溶剂

如:花露水、香水、指甲油、止汗产品等

香水、花露水之所以易燃,是因为不少化妆品中含有酒精成分,易着火易燃;而指甲油可能采纳的溶剂有丙酮、甲苯、乙酸乙酯等溶剂和颜料、闪光物质及硝化棉等物质。成品中含70%-80%的易挥发溶剂,这些溶剂易燃,而硝化棉在空气中易自燃。

粉状食物

如:辣椒面、面粉等

粉尘爆炸是非常可怕危险的,日常居家,面粉等悬浮在空气中,达到每立方米10g时,由于比表面积大,遭遇明火瞬间燃烧,极快放热,爆炸威力很大。

家中着火:正确处理有方法

●厨房起火时,要立即用锅盖盖住油锅,切不可用水扑救或用手去端锅,防止造成热油爆溅、灼烫伤人和扩大火势。此外可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扑救,或用温棉被、温毛毯等捂盖灭火。

●火势较大控制不了时,要迅速撤离房间,并立即拨打“119”报警。

家中易爆物品有哪些?

灭蚊虫喷雾剂

这些喷雾是靠液罐内的推动剂来完成的,这些推动剂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和压缩的氮气,其燃点较低、极易燃烧爆炸。一旦遇到明火、火花或高温便会发生爆炸。在阳光或其他高温环境的作用下,罐体内压力上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也可能会爆炸。

摩丝

摩丝中含高分子聚合物作定型剂,同时还还有一定量的矿物油及其他有机物,可以说它是一个有一定“爆炸危险”的小型压力容器,如接近热源会发生爆炸,引起火灾。

空气清新剂

其主要成分香精和溶剂乙醚等,罐装空气清新剂的还含有推进剂丙烷和丁烷等,溶剂和推进剂均是易燃易爆气体,遇到高温或明火,容易爆炸。

防晒喷雾

防晒喷雾的成分多为熔点低的有机物,酒精溶剂等,遇火极易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防晒喷雾时一定要远离火源,放置时选择通风阴凉的地方。

家中爆炸:正确处理有方法

●在爆炸发作时,首先看到的是光或许闪烁,别焦急跑,应立刻卧倒,脚朝炸点方向,一手枕在额前,另一手盖住后脑,维护好头部。趴下使身体伏低,不但可以最大水平降低爆炸所带来的损伤,还可以避免吸入过多有毒烟雾。

●当发生煤气爆炸时,可根据情况处理,如果是气体泄漏造成煤气罐或天然气管道外体燃爆,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再采取灭火措施。

●如果是邻居家发生爆炸,楼下的邻居,可以往楼下跑,楼上的居民,则要尽量不要从发生事故家的门前经过,寻找其他通道离开,如果没有,可根据形势,先向高层转移,等待救援。

●如果罐体爆炸或天然气管道爆炸,这种情况就十分危险,应立即离开现场。

家中易腐蚀物品有哪些?

漂白剂

大部分漂白剂都含有一种名为次氯酸钠等化学物质,具有漂白、消毒等作用,也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不当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过度接触可能对肺部和头发造成损伤。

厕所清洁剂

以往的卫生球,主要成分是萘,会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属于致癌物质。另外,酸性清洁剂与碱性清洁剂不宜混用,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产生有毒物质。

被易腐蚀物误伤怎么办?

●腐蚀性物质弄到皮肤上时要立刻用大量水冲,若冲洗后出现皮肤灼痛、红肿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误食易腐蚀物质时若腐蚀性不强,误食量少,可以大量喝水、喝牛奶、达到稀释的缓解作用,之后应前往医院就医查看情况。

●如果误食过多,需要立刻前往医院催吐洗胃,情况严重者要立刻拨打120电话求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