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周一围7岁女儿近况曝光,全网震惊:你怎么养孩子的

作者:哎呀妈

大家好,我是卡姐。

最近,朱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

视频中,她和周一围送两个孩子上学。7岁女儿和4岁的儿子紧紧跟在爸爸身后,场面十分温馨。

评论区里,大家都在羡慕他们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

却也有网友留言提醒:朱丹,你女儿也没比儿子大多少,别老让她照顾弟弟啦!

原来,前段时间朱丹在节目《爱的修学旅行》说了一番话,被吵上了热搜。

谈及家里俩孩子时,她满脸自豪,表示姐姐“特懂事、能扛事、很会照顾弟弟”。

为了让姐姐照顾弟弟,她特意安排姐弟俩在同一个混龄班。

“每天姐姐带弟弟上幼儿园,给他喂饭,教他数学。”

还特别强调,姐姐抱弟弟有一种母子的感觉。

一边的嘉宾王彦霖却听不下去了,他“大泼冷水”,直呼心疼。

虽然他只有一个女儿,但他无法接受姐姐照顾弟弟的场景。

更别说什么事情都为弟弟张罗、操心,这样女儿太累了。

不少网友纷纷站队王彦霖,直言朱丹这波操作,完全就是用“懂事”绑架女儿。

不断强化“姐姐照顾弟弟”,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虽然不知道朱丹女儿是自己心甘情愿带弟弟,还是家人有意为之。

但看多了类似的故事,难免会担忧:

如果父母过分偏袒弟弟,总是灌输姐姐“你是老大,应该怎样怎样”的观念。

无法平衡两个孩子的感受、互动方式,再相亲相爱的手足,迟早也会闹出各种矛盾。

姐弟之间,有没有爱的流动,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凭什么我就必须照顾弟弟?”

一位网友曾这样讲述自己“长姐为母”的痛苦经历。

自打她记事起,就成了弟弟“第二个妈妈”。

什么好吃的,弟弟先吃;好玩的,弟弟先玩;就连过年收红包,她也得让出一半给弟弟买玩具。

弟弟上小学后,她更是弟弟的“贴身保姆”。

除了每天陪同弟弟上下学外,还要给弟弟做饭、洗衣服、辅导作业。

而弟弟则像个长不大的小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闯祸就是她背锅,“你做姐姐的,怎么不看紧点自己的弟弟”。

后来出去上大学,心想终于离开家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结果妈妈张口闭口就是,“姐姐真有本事,以后注定赚大钱给弟弟买房子娶媳妇”。

每听到这些话,她心里像被针狠狠扎过一样,痛不欲生。

明明她只比弟弟大两岁,凭什么因为出生早,就被迫背负“照顾弟弟”的使命?

她试过反抗,可父母直接丢过来一顶“自私”的帽子给她,还说当姐姐就得这样,不然没有亲情。

父母“圣旨”般的安排,让她渐渐迷失了自己。

明明渴望被关爱,却觉得自己得先学会付出;

很讨厌弟弟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却不敢开口拒绝;

好几次下定决心跟父母说“不”,却倒贴得更多,还被男朋友骂“扶弟魔”。

类似这样的“姐姐”,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

许多父母下意识认为,女孩早熟懂事,比男孩子细心体贴,是照顾弟弟的不二人选。

却忽略了,这些“姐姐”也是孩子,只比弟弟高半个头,天冷了想父母给她添衣服,嘴馋了想父母允许她吃零食。

要是生活硬逼她一夜长大,像妈妈似的整天跟在弟弟屁股后面追着跑。

那留给她的,一定不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是沉重的生活负担、安在她身上的身份枷锁。

等她长大成人,要么想方设法逃离,要么在混乱的身份认同中,过得拧巴委屈。

“别说爸爸妈妈,

就是姐姐也要听我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

那些总要求姐姐照顾弟弟的家庭,最后养出“姐宝弟”、“妈宝男”的概率很高。

一位知名心理专家说过:

姐弟家庭里,那个总被捧为C位养育,凡事需要父母、姐姐帮忙的弟弟,最后只会越养越废,变成叛逆任性、没有自我的“巨婴”。

热播剧《爱的厘米》中,关震雷就是典型的姐宝男。

家里两个姐姐,是他的二妈、三妈。

出什么事,都有姐姐替他担着,受尽父母万般宠爱。

他打架,父母怪姐姐没看好他;考试不及格,是姐姐没辅导好;早恋,是姐姐听情歌带坏他。

仗着自己是家里的老幺,父母姐姐什么事都偏心他,他有恃无恐。

不好好读书,早早放弃学业整天游手好闲。

没钱就找父母、姐姐要钱,开口就是几万十万。

心情不好,拿姐姐撒气。

谈对象要婚房,在父母的授权下把姐姐赶出家门让他鸠占鹊巢。

最后,被家人宠坏的关震雷,毫无责任感和担当,被骗子骗走所有钱后,还把所有的问题归咎到父母、姐姐头上。

活脱脱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气得老婆最后决心和他离婚,老死不相往来。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每一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

被过度照顾、宠溺的弟弟,就像养在温室里的花。

表面上看不愁吃喝,无需畏惧风雨,可习惯被别人呵护、照料,他只会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别人给他的,他不懂得感恩。

别人满足不到他的需求,他就哭闹、打滚,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只会依附在别人身上。

这样的姐宝弟、妈宝男,很难分得清自己和别人之间的边界感,离开家庭,迟早要挨社会一顿毒打。

姐弟家庭

父母“拎得清”很重要

在二胎家庭圈,有这样一条“鄙视链”:

姐姐+弟弟>哥哥+妹妹>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父母的初心,自然希望懂事的姐姐,可以帮忙照顾一下弟弟,好给自己减减负担。

但别忘了,姐姐也是需要被关爱的小孩,弟弟更得学会独立,有责任和担当。

电影《奇迹男孩》中,普尔曼夫妇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姐姐维娅在弟弟奥吉还没出生前,一直深受父母、奶奶的疼爱,家庭的温暖,始终与她相伴。

哪怕后来弟弟一生下来就患有重病,分掉父母很多爱和关注,她也不曾把矛头指向弟弟,而是写日记、找朋友交谈,努力化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后来弟弟被欺负,她甚至主动安慰弟弟,毫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爱和关怀。

而面部残疾的弟弟,虽然恐惧上学。

但有父母和姐姐的鼓励和支持,慢慢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同学,成为勇敢、独当一面的校园之星。

孩子的品质,反映父母教育的质量。

在维娅和奥吉的身上,可以看到普尔曼夫妇对待家里姐弟时,特别高明的做法:

1、给老大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表示,孩子出生前3年,是形成安全感和塑造人格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不管有没有老二,父母一定要多多陪伴老大,让老大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

言语间,主动向老大表达爱意,夸奖她、肯定她。

行动上,和老大互动,聆听她的心声和表达,让她看到父母爱的传递。

只有老大内心充满安全感,她才不会随便吃老二的醋,而是确信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有能力承受各种喜怒哀乐。

2、培养老大责任感的同时,别忘了教老二独立。

引导老大当父母的助手,协助帮忙照看老二,这没什么问题。

关键是,要让老大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意义和价值,并给老二独立成长的空间。

田亮有次在节目中分享老大森蝶和弟弟的小故事。

姐弟俩玩的时候,弟弟耍赖假摔装哭,森蝶很委屈,一直在辩护。

他没有任何怪罪,而是说:

你是爸爸的帮手,你要带好弟弟,你们俩是一个整体,要成为伙伴,而不是争宠的对立面。

培养老大的责任感,是教会她自发扮演好姐姐的角色。

教老二独立性,则是让他明白,谁都没有义务要让着他,年纪小绝不是他任性吵闹的理由。

3、照顾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父母。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在孩子教育上当“甩手掌柜”。

哪怕工作再忙,要想想孩子18岁之前,最需要的是自己的陪伴和指导。

老大再懂事,都要记得她不过是个孩子,一样渴望被父母疼爱、看见。

至于老二,他的人格、三观,全程都得靠父母智慧的教导。

只有重视自己手中的教育权柄,把心思花在孩子们身上,兼顾孩子的感受,父母才能养出真正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二胎。

并不是说一时心血来潮,或者非得拼个男娃凑“好”字。

更是想着多一个孩子,让老大拥有一份血浓于水的手足情。

既然如此,就请用心经营这份难得可贵的亲密关系,给老大不可替代的爱,给老二主动的担当。

孩子的关系摆对了,手足情才能成为彼此后半生最珍贵的生命馈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