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旭辉集团,作者:林峰
旭辉,在地产行业一直以战略清晰和管理领先著称,他们的很多管理动作也被同行关注和学习。
今天分享一篇来自旭辉总裁林峰的文章,他对行业管理的洞察值得大家思考。
《房地产的奥卡姆剃刀时代》
作者:林峰
房地产行业正进入一个小寒冰期。
这是一个少数人才能生存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时代,
这是一个需用奥卡姆剃刀来精简聚焦、减耗提效的时代。
01 当灰犀牛遇上黑天鹅
这两年在行业宏观调控的灰犀牛冲击下,今年又遇上疫情的黑天鹅,房地产行业面临到20年来未有之环境考验。
房地产行业进入一个寒冷的长周期已不容质疑,在这个长周期里,生存,将会是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虽然行业总量仍然是一片大海,但是已经变成了红海,唯有少数人才可以活过黎明前的黑暗,才可能看到蓝海的霞光。这也是各个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期,很多公司组织规模和人员编制的扩张,都远超规模和利润的增长,都是以远期发展目标作为人员配置的标准。
人员的薪酬水平也大幅提升,同等学历能力人员的平均收入远超其他行业,甚至超过了金融业,管理层的平均薪酬恐怕只有互联网企业可以PK一下。
哪怕是滥竽充数之辈,也可以通过不断跳槽来实现鸡犬升天。
有很多公司的管理费用已经快抵得上核心利润,活生生把资金密集型行业变成了劳动力密集型的样子。
越来越庞大的组织规模,让我想起了三个和尚的故事:
因为分工不均三人不挑水,于是上级派来了住持和书记,他们一研究,要加强管理,于是成立寺院管理部,寺院管理部一研究,又成立挑水部和香火部,部门多了,又成立响应部以协同各个部门,但效能还是不高,于是再成立挑水技术中心、组织变革小组、精简机构办公室……
其结果是:人员越来越多,挑水的还是那三个和尚,最后累死在井旁,同时寺院里渴死的几千名和尚,只有少数大和尚跳槽到别的公司输出管理经验去了(《三个和尚是怎么被管理折腾死的》)。
故事虽然夸张一点,但现象却普遍真实,很多企业也是在过度扩张和过度管理中,作死了自己。
02 奥卡姆剃刀原理
房企要有生存价值就要精简高效,要学习工业制造业的精细化管理,要开源节流、降本保质、减耗提效。
核心就是提升人均效能和组织效能,不断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奥卡姆剃刀是企业精简高效的极好工具,其原理可以简单表述为:
最简洁的往往是最好的,最直接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奥卡姆剃刀原理提出的一个最核心原则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因为每一个实体,只要出现,就如同动植物的一个器官,会争夺资源,让自己壮大,而不论整体是否最优。
要想最简洁,实体就要越少,企业的组织也是如此,多一个部门就是多一个实体,会有不断长大的冲动,所以多余的部分,都应该用剃刀剃掉。
企业管理不是看学习了多少最先进的管理理论,而是到一线中去看管理效果:
表哥表姐有没有被消灭?眼神中有没有斗志?问题能不能及时被解决?成果产生是不是最有效率?
奥卡姆剃刀于企业而言,可以理解为:
如无必要,勿增管理!
03 四少四简四聚焦
坐而论道之后,应起而践行,四少四简四聚焦,就是房企用奥卡姆剃刀剃头时的一些实践经验分享:
1)四少:
不论设立时的初心如何,每一个实体都有做大自己的冲动。
都会抢占资源不断成长,直至组织不堪重负,所以精简管理的核心就是尽可能减少组织实体。
①少公司:
现在很多房企都已经进行了全国化布局,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设公司对集团总部,哪怕每一个省设公司对集团总部,都会不堪重负。
可以根据地理区位和市场容量进行大区域整合,形成少而强的区域集团。
减少区域总部与后台,减少在规模小和非深耕的城市设立城市公司,应以项目部或机动部队的形式进行管理,区域后台提供支撑。
②少层级:
从项目部一线到最终决策之间的层级越少越好,最好不要超过三级四人。
成立区域集团的目的也是为了缩短决策层级,因为项目在往中小城市下沉的时候,集团总部没办法及时响应。
应该把业务决策中心前移,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去指挥炮火。
确保从项目到城市到区域集团,三级一定要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③少部门:
有些城市公司,规模不大,项目没几个,但城市平台五脏俱全。
十几个部门一字排开,每个部门几个人,几十个人就齐刷刷,更有甚者,项目还没拿到,后台人员已经全落位了,管理费根本无法支撑。
其实只要区域集团的平台有整编制的职能部门就可以了,城市公司可以简化,保持职能,但是没必要都成立部门,用综合中心来统筹即可。
再往下沉的项目部,就更不需要有部门,整个项目团队就可以是一个部门。
④少岗位:
公司大了,常常一项工作,就设一个专门的岗位,也会带来很大耗损问题。
岗位多了,篱笆也多,不是岗位规定的工作没人愿意去做,因为与他的KPI无关。
房企每个人成本都不低,应该充分利用,如同滴滴打车那样的资源共享才是正道。
岗位职能模糊化,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能做到多方面锻炼。
2)四简:
除实体要精简之外,管理动作也要精简。好的管理,就是设计一个产效高的系统。
①简制度:
制度建设应该从顶设开始梳理,制度框架应该牢牢围绕着如何让组织更高效运转。
在同一个发展阶段,定期要做梳理回顾,有专门部门来整体交圈与发文,确保不能职能条线片面修改。
此外,每出一个新制度,必须废除一个旧制度,甚至两个,否则制度就会越来越冗杂,制度应该少但是真正执行到位。
②简流程:
流程要减冗,一是要流程少,不要事事都上流程,除非要形成共识,或比较重要的成果,需要比较重要决策的,否则不要走流程;
二是要流程短,除了审批流要短,确保三级四人完成决策,如果还要有横向部门的意见时,一定要将串联的节点改成并联;
三是养成线下沟通的习惯,一个电话,一个会议将事情沟通清楚了再上流程。
不要把流程当作沟通工具,流程只是一个确认共识的方式,问题分析和决策方案表述要清晰,重点突出,不要让决策者反复了解情况。
③简授权:
授权要清晰简化,决策要下放。
但授权的简化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简单讨论一个界面,出一纸文书就完事了。
授权除界面切分之外,还要系统的设计、流程的交圈、充分的沟通、能力的建设。
是要有至少3到6个月的准备期,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授权体系,才能实现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同时,授权要有文化的支撑,经营活动一定有模糊地带,任何一套授权体系都无法面面俱到。
只有坚持长期主义和成果导向的文化,才能让一线临机自主决策,不会僵化的教条主义。
④简协同:
组织大了以后,公司、部门甚至岗位都容易竖起篱笆墙。
破交圈很重要,要提倡推门文化,能用制度解决的,就不要重复开会;能当面沟通的就不要电话;能电话沟通的就不要邮件;能邮件沟通的就不要走流程。
总之,怎么样快捷怎么样简便就怎么来,确保协同一致,确保沟通高效。
3)四聚焦:
奥卡姆剃刀的删繁就简,还体现在目标的聚焦上。
优秀的组织和优秀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聚焦最重要的事。
德鲁克和拉姆查兰先生都曾提出:要事为三、聚焦突破。
①聚焦战略:
一家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确定战略方向,就应该把所有的资源聚焦投入于此,不能分散了。
否则东一点西一点,十口井可能都打不出水,是不可能达成战略成果的。
战略投入是没有回头路,不突破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唯有破釜沉舟之心,方有收百二秦关之可能。
所以房企不能盲目的多元化,特别是跨界和需要重投入的多元化,凶多吉少。
②聚焦城市:
在长周期和低利润时代,深耕城市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策略,房企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城市。
在这个城市,能够比别人更了解市场、有更好的供方体系和客户口碑、有更快的销售速度和更高的组织效能。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本比别人少一点、费用比别人省一点、售价比别人高一点、运营比别人快一点,利息比别人少一点。
几个点加起来,就可以是护城河,能够让别人没有利润而你还有几个点,只有这样才能抵挡众虎群狼在投资举牌时的争夺。
能深耕的城市一定是要有一定规模,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导入的城市,能实现百亿规模的城市都值得重点深耕。
③聚焦板块:
同样,在一个城市中,要有根据地板块,因为有的城市大了,你可能无法称霸整个市场,但可以在局部的地方有优势,做某个板块的市场主导者。
在这个板块中,你可以实现深耕城市的同类型护城河,可以在板块区域内有定价权,板块内有一定的存量,参与所有增量的争夺,谁来这里都不能忽视你的存在。
深耕城市,一定要有两到三个深耕板块为基础。
④聚焦项目:
有影响力的大型粮仓项目,既是现金流的奶牛,又有极强的品牌效应,而且费效比极优。
所以在深耕城市和板块时,要聚焦获取一些百亿规模以上的大项目,能成为年度销售的压舱石,又可以奠定板块的品牌领导者地位。
结 语
奥卡姆剃刀作为一把屠龙刀,其应用远不止上述几方面,只能是抛砖引玉。
唯有融贯于胸,不仅做到手中有刀,更要眼中有刀,心中有刀,日日挥刀五百次。
时时删繁就简,刀刀成果导向,才能让企业不断精进,
才不会把好日子时凭运气赚来的钱,又凭本事输出去。
来源:旭辉集团,作者: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