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爸为儿子发明世界第一个医疗级视力训练读写灯

2005年,一位来自潮汕的父亲陈梓平突然被告知,他的两个十来岁的儿子体检被查出了近视,分别是二、三百度。这个消息让爱子心切的他感到震惊,同时也纳闷:“我像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眼睛好得很,到现在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怎么就会得近视呢?”

当这位父亲得知孩子近视后,却没有止步于焦虑,而是运用自己掌握数百项发明专利在身的过硬的科研能力,对近视的成因和治疗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科学研究,发明了一种能够通过训练眼调节来预防近视的“黑科技”,并通过了国家医疗器械认证。



物理天才父亲的发明

发现了问题后,陈梓平带孩子们去看医生。当时医生的建议是:“多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有助于减缓近视发展。”

但他没有止步于“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这样的建议。对所有科学问题都怀抱好奇的他,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大家都公认户外自然光对保护视力有作用,但原理是什么?我能不能研究出什么来帮助孩子?”

陈梓平面对儿子的近视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找解决办法,而是查找背后的原因,然后从源头上去杜绝它。

这样的思维习惯,与他作为一名民间科技发明家的身份密切相关。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身份的得来,绝不是浪得虚名。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陈梓平,从小就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物理天才”。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帮开日杂店的母亲折糖袋,从收购的旧书籍里挑出了《少年电工师》等物理书,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16岁,他就自己组装了三管来复式收音机,有次还趁镇上的三名五级电工师出去吃饭的时间,偷偷修好了他们试验多次失败的一个电动机。

上高中的时候,他参加潮安县物理竞赛,一张卷200分考两个小时,他考一个小时就出来了,老师就骂他,试卷做完怎么不检查就出来了,他说“我查好了”,结果考了196分,获得全县第一名。

读书毕业后,陈梓平一手创立了夏野电器,他还是国家高级工程师、国家科技创业创新人才以及中国专利奖获得者,从事信息电子技术、物理治疗及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已有20多年,拥有专利技术400多项。

为控制两个儿子的近视,这个暖爸民间科技发明家,开始了近视防治领域的研究工作。

当时,陈梓平正好在从事物理治疗仪、手术无影灯等二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工作。“既然近视与光有关,那我为何不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入手?”



让眼睛“做运动”?

如果把人体看作一台仪器,眼睛恐怕算得上是其中最精妙的部件之一。视力极佳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看清近在手头的物体。为了看清近处的物体,控制晶状体的眼部肌肉会收缩,将物体的像聚焦到眼球后方的视网膜上。视力好的人要看清远处的物体也是小事一桩,因为眼部睫状肌一放松,晶状体的形状也随之改变,同样也能够将远处的影像聚焦到视网膜上。

“医生说户外活动可以抑制近视,这个是全世界公认的。那我就研究户外活动跟近视的关系。”陈梓平研究发现,近视的成因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睫状肌和晶状体因为长时间近距离聚焦在特定区域,没有调节,睫状肌和晶状体凝固了,眼睛发生假性近视;二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产生调节疲劳,眼睛调节不够产生离焦,所以看东西感觉“糊了”。

除此之外,陈梓平研究还发现,光线也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光的光谱比较均匀、饱和度高,光的强度和色温都在不断变化,可以让眼睛的调节系统跟着“做运动”。而目前通用的室内灯光的色温和光线都是静止的,眼睛得不到“运动”,所以就容易产生视疲劳而产生近视。

但陈梓平心想,孩子每天课业那么重,长时间做户外活动可能不现实了,但如果有一种灯,能够模拟自然光线的色温和照度的动态变化,让眼睛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做运动”,是否也能预防近视?

为此,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成功研发出了第一台动态光视力训练灯。这台灯能让使用者在工作学习的同时,眼睛的瞳孔、睫状肌和晶状体自然而然地跟随着灯光的变化而运动,从而对人眼调节系统产生训练作用,达到保健眼睛近视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智能变化的动态光,会带着你的眼睛一起做运动。

2008年,陈梓平为这台训练灯申请了国家专利。 2016年,这个专利获得了国家专利优秀奖。彼时的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这个近视训练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惠及整个社会,那一定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然而,当时的产品只有原理,没有科学数据作支撑,尽管有不少试用者给出正面反馈,却还达不到眼科专业和医疗行业内认可,很难进行大范围推广。

面对这些困难,陈梓平心里憋着一口气要证明自己。他坚信自己的座右铭:“即使你要为别人造福,你也要努力让别人先相信你。做好事,就要付出做好事的成本。”

陈梓平的这个发现后来也得到了很多专家证实。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相比室内的静态光源,光的动态变化能够让瞳孔放大和缩小,也能够让睫状肌紧张和放松。也就是说,根据这个理论,借助动态光,就可以调节和训练视力。

曾有前苏联试验证明,这种调节训练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当时,在莫斯科选了5万名5岁的儿童,每天进行调节训练(手放在眼前,伸出食指,前后移动手,眼睛盯着移动的手指看)。10年后,这些少年的近视率只有正常孩子的10%。

十年磨砺,拿下国家医疗器械认证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珠津工业区的一栋普通的五层厂房里,就是陈梓平的办公室、实验室和半个家……

他一手创办的广东夏野电器,除了一小块办公区域,其他地方都分隔成一个个大小实验室,试验着他想解决的一个个问题。

办公室也只是玻璃门隔开的一个空间,里面简单得有点简陋,除了一套待客用的沙发,书桌和装满书的书柜,别无任何奢侈品摆设。

陈梓平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出差,基本就是呆在办公室,看书或者做实验。为了把这个灯产业化,他已经足足四年连春节都没给自己放假。

潮汕人素以实用主义和经商头脑著称,眼前这名国字脸的朴实的中年人,没有半点商人的气质,不管有人来访还是来电话,他都没半句客套话,直入主题,“我跟你说句大白话…… ”

正如他大半辈子所致力解决的那些科学问题,用说大白话的形式,把科学界看似高深莫测的难题,一一拆解成身边可利用的科学发明。

他书桌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写着四个大字——“高瞻远瞩”。

十年前,当他发明出第一款视力训练灯并且得到小范围使用者认可时,他没有急着推出市场卖掉,他想让这项技术通过更专业的认证,从而能使更多人信服、帮到更多人。

“我如果不做这件事(申请国家医疗器械认证),就无法得到政府以及行业专家的认可,大众可能就不足以相信我,这个产品就没办法进入千家万户中。当时,身边所有人都说我是神经质。”

从2008-2014年,陈梓平做了大量个体实践,做样品给人试用,通过跟踪用户记录数据,回收反馈数据。广东思宝公司的老板谢总经常说,“我以前写文件,眼累手不累,用了你的灯之后,手累眼不累。”

陈梓平将视力训练灯正式立项,申请认证国家医疗器械。每一次送审、认证,陈梓平还要面对来自业内专家的不解,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民间科研人士,业内专家通常先入为主地对他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申请评审的时候,一名专家连资料都没有看完,就说了一句“这个东西连美国都没有。”言下之意是,你一个非专业领域的民间人士,有可能做得出来吗?

幸运地是,2014年,陈梓平遇到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副主任曾骏文教授。在曾骏文教授的引荐下,陈梓平又结识了多位泰斗级的眼科专家,如国家眼科学973首席科学家葛坚教授、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原主任褚仁远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院长张铭志教授等等。

慢慢地,陈梓平得到了许多行业人士的认可,甚至,他还受邀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教材《眼视光应用光学》,把自己对光与眼睛的研究写进了书里,该书也成为了眼科医学大学本科五年制的教材。

视力训练灯最终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合作并在省科技厅进行立项:《模拟自然光动态光源眼保健技术的研究及视力练练灯研发》,陈梓平负责产品研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负责科学性论证和临床研究。

此后,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组织国内外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家进行论证了九场次,还分别拜访了美国纽约州州立视光医院和迈阿密眼科医院,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眼视光学院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循证医学研究”的方法,做了动物实验、主观临床试验。

与此同时,陈梓平着手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申请视力训练灯的医疗器械界定,同年十月份收到批复,视力训练灯被界定为二类医疗器械并列入医疗器械目录。

十年磨一剑,2018年1月24日,这款名为“野光源视力训练灯”的读写台灯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II类医疗器械注册,成为国内首款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读写台灯(注册编号:粤械注准20182260124)。其核心技术“一种模拟动态自然光的视力保健灯”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这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通过智能控制调节灯光动态变化、进行眼功能训练的新型健眼灯具。

民族品牌,走出国门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患者约4.5亿,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资料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世纪之交,在美国12至54岁的人群中,近视率就从25%上升到了近42%,如此巨大的变化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地球的另一端,新加坡的近视率更令人心忧——随着这个国家从一座寂静的港口城市发展成一个国际贸易中心,新加坡在役军人(全为年轻男性)的近视率也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43%,飙升到了如今的80%以上。

数据之外,是来自很多带娃的家庭的忧虑,为了给孩子预防和治疗近视,家长们想尽办法,但往往不得门而入。

无疑,陈梓平的发明,面向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他却心情平静如水:“不要老想着发财。我想我命中是老天的安排,老天要让你做这个事,你就好好去做,不要违背天意。我就是很爱研究自然科学,老天赋予你的责任就是把这些技术带到人间,你就好好完成你的使命好了。”

2015年,陈梓平成立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致力于解决青少年用眼健康问题。

2017年12月5日上午,广东省-新南威尔士州第26次联合经济会议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格拉迪斯.贝雷吉克利安共同签署了《广东省-新南威尔士州第26次联合经济会议联合声明》,并见证了8个双方合作项目签约。其中,由陈梓平主导的中澳光照明与视觉健康联合创新科研项目,是签约的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旨在推进光照明与视觉健康机制研究,开展大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来建立更优化的光照明调整模式,以解决影响人类视觉健康的重大难题。其中,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负责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负责整个临床研究体系的搭建和落实;新南威尔士大学眼视光学院负责试验方案的修订和光学性能检测。

这是陈梓平让野光源近视训练灯走出国门的第一步,目前,他已经在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并准备申请美国FDA认证。他的理想是,野光源不仅要做中国野光源,更要做世界野光源。

目前,研究院正按照科研的需要,引进实验设备建设眼视光实验室与光电实验室,并即将投入使用。下一阶段,研究院的科研重心,将围绕着验光室及课室的灯光、电子视力表、手机和电脑视力保健技术与智能视力测试仪器的研发展开。进而,他还想推动国家对于室内灯光认证的重新定义,将动态自然灯引入到学校、办公室等更多场景。

“我从来不喜欢参加什么娱乐活动,平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买材料回来做实验,我的人生还有很多东西想研究呢。但我的最终目的是,把我的知识融合起来,做一件大事,从人工智能的角度,用物联网的技术,去做一个大健康平台。”对于未来,陈梓平有一个更宏观的愿景。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