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NCA | 信任碎片+1 对智驾辅助导航说 HI

在试驾阿维塔NCA智驾导航辅助之前,我对城市智驾导航辅助能力的印象停留在去年十月小鹏P5的那套城市NGP上,那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试驾经历,我在广州市区开启NGP以大概50km/h的速度行驶时,由于社会车辆犹豫不决的加塞意图被系统捕获,P5像个乖孩子一样踩了一脚刹车,只听“砰”的一声,在那巨大车流量的闹市里发生了两车追尾事故。

要说事故的罪魁祸首,那定是后车司机没有保持好车距,当着警察蜀黍的面他也承认那一瞬间有所分神。事隔多月,当我回想起那一场景的瞬间,心有余悸时也反思或许交给任意一个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结果都会一样。当我把这个事件和结论分享给正在试驾阿维塔NCA的同车教练时,他也没有些许迟疑表示承认。

我无比认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体验完自家产品时的评价:「我觉得大部分中国的驾驶员都比较聪明,我们 Machine 想追赶这些比较强的司机,还有很多很多年。」的确,现阶段的智驾导航辅助本质上就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安全驾驶员。

介于这样的认知,虽然我在体验阿维塔NCA智驾导航辅助时会拿它在某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与小鹏NGP来对比,但至始至终对待这项技术没有怀揣着「没有对比,没有伤害」的态度,因为大家的当务之急是要让消费者重拾对智驾导航辅助的信任。

近些年,关于辅助驾驶出现车毁人亡事故的案例很多次都将车企卷入到了风口浪尖,相比新技术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城市交通复杂的路段,消费者更宁愿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而任何企业想要突破智能化拐点的关键路径无疑是要让用户愿意为智能化买单,但即便到了2023年也很难有一家企业真正解锁这一项成就。

言归正传,如果说辅助驾驶触动用户的最终价值可以被概括为能用、好用、爱用这六个字。那么此次试驾阿维塔NCA智驾导航辅助,我的试驾目标或者说想给消费者传递的就是,这项功能是否已经真正做到了「好用」的级别。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阿维塔11搭载的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基于华为ADS打造而来,是AVATRANS智能领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这套系统可以按照导航设定,自主实现从A点到B点整个行车过程,中途无需驾驶者干预。

城区NCA智驾导航系统支持多样化场景,具备交通灯识别、斑马线礼让等全方位路口通行能力,涵盖日常城市通勤所能遇到的各种路况,包括高速、城市快速路、市区道路和城乡结合道路等。我个人以为界定所谓的「好用」,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不仅要做到对路侧行人、非机动车辆以及各种停靠车辆的识别和有序避让,以及对突发横穿马路的电动车和行人可紧急制动避险等基本的安全防护,还要同时兼顾出行效率和乘驾人员的舒适度,譬如长期无脑跟车行驶、过于谨慎不及时变道或者风行脚等驾驶习惯一定是跟「好用」有一段距离的。

本次试驾地点位于深圳,车型是阿维塔11单电机版,在外观上除了少了一个电动升降尾翼外,与双电机版几乎保持了一致。由于此次仅是体验它的辅助驾驶功能,所以续航和充电速度不做篇幅介绍。

整个试驾路线我选了一条较为复杂的城区道路,从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出发,途径深南大道、北环大道、滨海大道。途中涉及了各式各样的路口汇入、无保护路口通行、人车混行道路通行等路况,几乎涵盖了我们在日常城区道路通勤可以遇到的全部路况。

跟主流厂家仪表盘所显示的人机交互界面相似的是阿维塔11同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周围车辆,交通信号灯,障碍物、行人、车道线。事实上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厂商大可不必浪费算力去提高一些极小概率事物的识别率。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有这么几个场景。比如在「切入避让」还有「无保护左转」时,前者是经常出现的当自己正常行驶时,突然有相邻车道车辆切入;后者则是车辆左转识别到行人时,总之阿维塔11均未采取一脚急刹的紧张措施,而是根据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一个线性增长的制动力,展现出照顾乘客的一面。

还有比如在「交通盲点」的计算上,阿维塔11不仅车道线和斑马线识别十分精准,红绿灯读秒后的停车和起步也都显得十分“娴熟”。 假如有大车挡住红绿灯时,它并没有选择继续跟车,而是等待前车驶离,重新识别到红绿灯后再决定是否通行,这个驾驶逻辑就很像一个有经验的司机。

再比如在「开放控速」上,阿维塔11在效率上的兼顾显然是更符合日常出行的逻辑,正如我前面所言,遵纪守法和礼貌出行是现阶段智驾导航辅助驾驶的先决条件,但有时候过于礼貌,反而会影响效率。阿维塔11可以兼顾司机主动来提高速度,同时NCA 也不会退出,这样一来在一些头车速度过慢,或者说礼让过长时间的情况下,司机可以主动帮系统来进行选择,当然这一过程系统会提醒「控制车速」,而方向盘依然是系统在打。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我判断阿维塔11已经「好用」的事实依据,那么接下来我依然很遗憾的表示它距离「爱用」确实还有着很大的鸿沟。

比如在城市里高精地图还未覆盖到的区域会有很多的地图断点,行驶到这些区域时会降级到 ICA 辅助驾驶,也就是 L2 级别的ACC+LCC;另外在交通极其拥堵需要变道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司机帮忙接管,还有一些小bug,比如行驶在狭窄的辅道时,机械式地选择一条符合路线规划的道路,对于该道路上停满的车辆「视而不见」。

不论怎样,智能驾驶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所有场景下都好用、爱用的智能驾驶方案,需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车企乃至整个行业上下游共同的努力。而现阶段不论是华为还是小鹏,都正在尝试新的技术路线,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此次试驾除了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车辆搭载的智驾辅助系统还融合了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APA智能泊车辅助,以及RPA遥控泊车,为用户带来覆盖高速、城区和泊车环节全场景用车。当天很遗憾由于个人原因没有一一体验,不过我跟同车教练细细地询问了一些关于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遇到的比如避让货车、遇到闸道过渡高速时车速的变化等这些问题时,教练都非常客观地回应了我的疑问。

巧合的是,在前不久网上流传了一段特斯拉FSD学会主动加塞的视频,让我大胆猜测下一阶段,未来城市领航辅助的竞争主旋律一定是车与车之间的博弈吧。但至少现在能对智驾辅助导航说 HI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