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一手图文资料首次面世 《于是之全集》首发分享会举办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高凯)大量一手图文资料首次面世,详述于是之何以成为于是之,《于是之全集》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今年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去世十周年,《于是之全集》为于是之存世文字的首度系统整理出版,由于是之夫人李曼宜于百岁高龄亲编。全书共分6辑:表演漫谈、演员日记、往事迹踪、家书、师友杂记、旧影存照,完整呈现了一代学者型演员的学术素养、人生阅历与人格魅力。

日前,作家出版社联合首都图书馆、北青报天天副刊联合举办了《于是之全集》首发分享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文化评论家、作家、学者解玺璋,于是之之子于永,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等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言。

《于是之全集》首发分享会举办。作家出版社供图

于是之是我国当代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于是之在话剧舞台上和影视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光彩熠熠的人物形象。他饰演的《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关汉卿》中的王和卿、《茶馆》中的王利发、《丹心谱》中的丁文忠、《洋麻将》中的魏勒,以及电影《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以革命的名义》中的捷尔任斯基、《秋瑾》中的贵福等各类艺术形象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的表演既体现出对生活高度凝练的感性认识,又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亚丽介绍,在全集出版之前,作家出版社曾于2017年推出《于是之漫笔》《于是之家书》;201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曼宜撰写的回忆录《我和于是之这一生》,回顾了风风雨雨六十年的相携相扶相濡以沫。此次《于是之全集》的出版,系统整理了于是之所有著述,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与此同时,很多人都知道于是之在书法方面也有非常高的造诣,借着全集的出版,作家出版社还专门用宣纸复刻了两幅于是之书法作品——《学无涯》《留得清白在人间》随书附赠读者,这既是于是之对自己的要求,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美好的希冀。这两幅书法作品可装裱悬挂可收藏,解玺璋现场对这两幅书法作品做了展示。

作为八十年代的知名媒体人,解玺璋分享了自己在《北京晚报》做记者时与北京人艺和于是之的交往。在解玺璋看来,在于是之身上呈现的,与其说是“演员的自我修养”,不如说是“人的自我修养”。“做人做好了,舞台上自然有光彩;不光是舞台上有光彩,生活当中跟人交往也有光彩。”“演员是第二位的,人是第一位的。”

解玺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2年《茶馆》的告别演出。那时候因为阿尔茨海默症的侵扰,于是之已经开始出现忘词的情况。演出结束后他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他非常抱歉。那天很多人在剧场里面流泪,送别王掌柜于是之。关于那天告别演出的场景,于是之专门写了篇文章《’92.7.16》,“这个日子,对别的人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那一天在我的戏剧生涯中出了些毛病,它告诫我从那以后再也不要演戏了。”“当听到一位观众在台下喊着我的名字说‘再见啦’时,我感动得不能应答,一时说不出话来……我演戏以来只知道观众对演员的爱和严格,从来没想到观众对演员有这样的宽容。”这篇文章连同当年的手稿此次一并收录进《于是之全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曾跟随老师田本相先一同去过于是之家里。她回忆道:“于是之是一个人格修养非常好的人,他也有他的自尊和自傲,有他对艺术的理想的追寻,但是在为人处事上,他是特别周到,特别细心,特别考虑对方的感受。”

于是之的儿子于永当日谈及父母说:“那时候我们家每年都要买一本台历,一天一页那种。我每礼拜六回到家里经常发现没有人的。我母亲在电台工作,经常周末要出去转播实况;父亲有时候在首都剧场演戏,有时候到别的剧场演戏,于是我们都在台历上写上‘今天我干什么’,‘你回来上哪吃饭’……老太太至今还保留了一本当年的台历,也挺有意思。”

在外面大家都说于是之是名演员,可在家里,于永和家人从没觉得父亲是一个艺术家,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于永当日回应了解玺璋提到的于是之散文的简洁风格。他表示,父亲曾多次对他表示过对老舍《茶馆》文风的欣赏佩服,说一部如此成就的《茶馆》总共也就一万几千字,用的词都是很简单的。

如果一定要说来自父亲的“教育”,于永称,那就是对学习、读书的强调。于永表示,在于是之观念里,读书、有文化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