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奋力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新闻发布会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1124期:鹰潭市市长张子建发布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文字采集、提问:胡珊珊 摄像: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7月12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鹰潭市政府联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奋力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新闻发布会。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鹰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鹰潭市副市长李小平,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四场,邀请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先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先生,副市长李小平先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华先生,介绍“奋力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张子建先生作介绍。

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

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

张子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鹰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首先,我代表鹰潭市委、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鹰潭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鹰潭是一座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毛泽东同志赋诗《送瘟神二首》赞扬在全国率先消灭血吸虫病的地方,是邓小平同志称赞“好口子”的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龙虎天下绝”的地方。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鹰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里,我想用四个关键词,给大家作个介绍。

第一个关键词是“跨越赶超”,奋进的鹰潭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二年,是鹰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这个跨越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由2012年的488.9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82.25亿元,在全省前移3个位次,2023年首次位居全省二类地市第一,实现建市以来历史性突破。

二是工业经济实现总量倍增。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8.4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414亿元,总量接近翻一番,在全省排位第5位。鹰潭市以占全省2.5%的人口、2.1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0.7%的规上工业营业收入。

三是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近年来,鹰潭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十一年内先后9次获评全省综合考核先进设区市。2023年,我市GDP、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位居全省前三位,在全省综合考核中,鹰潭市本级、各区(市)、各开发区全部获评第一等次,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上半年,我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近年来高增长的基数上实现了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增长,鹰潭在全省的经济版图上,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二个关键词是“向新而行”,创新的鹰潭产业能级焕新蝶变。制造业是鹰潭的“最大优势”。鹰潭铜材产量占比接近全国的五分之一,连续15年居全国前列。我们还拥有江西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27家、位居全省第一,江西百强民营企业19家、位居全省第二。为贯彻落实全省“1269”行动计划,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加速推动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是向高端化攀升。通过存量抓工业技改、增量抓高端铜材、变量抓科技创新,我们的先进铜功能材料产量占比达46.5%,全国67家铜产业链主企业超过三分之一落户鹰潭,高新技术企业十余年增长了17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08%、位居全省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8.06%、位居全省第二。

二是向智能化挺进。大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入选国家级数字化试点示范19项,鹰潭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我市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省前列。

三是向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园区实现全覆盖,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同时,规上工业单位能耗同比下降9.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

第三个关键词是“先行先试”,开放的鹰潭改革试点亮点纷呈。鹰潭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城市。10余年来,我们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150余项,改革创新的精神、先行先试的担当,已经内化为鹰潭市的内在特质。

鹰潭是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近年来,我们聚焦土地入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等五项试验任务,探索建立了139项体制机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今年6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场会在鹰潭召开。

鹰潭余江是全国1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十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依靠群众,构建了一套“退得出、建得好、管得住、走得远”的宅改制度体系,全市城市规划区外宅改覆盖率达95%以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西部地区典型意义的农村改革路径。

鹰潭是全国首批20个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之一,我们把海绵建设与补齐污水管网短板相结合,全面推进“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治理,海绵城市区域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达42.11%,荣获了“中国美丽城市典范”称号。

鹰潭是全省唯一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城市,我们坚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双下沉”,促进医疗质量和救治水平“双提升”,群众看病费用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鹰潭市人民医院住院人均药费同比下降46%。

鹰潭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我们高标准打造了鹰潭国际陆港经济区,获批了内陆地区第一家全国再生金属原料目的地智慧检验监管试点,进口货物入关时间压减2天、运输成本可降低20%,实现“进港即入关”,真正把“出海口”搬到企业“大门口”。

第四个关键词是“以人为本”,幸福的鹰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鹰潭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这里跟大家通报几组数据:

一是人均GDP。2023年鹰潭市首次突破11万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于长三角41个城市第18位的水平。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比2023年鹰潭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96︰1,首次降至2以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9︰1,城乡收入差距实现逐年改善。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全省5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鹰潭占了2个,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以内,余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案例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四是生态环境指数。近年来,鹰潭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种群连续17年栖息龙虎山越冬,江西唯一的朱鹮种群重建基地成功落户,我市空气质量长年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2023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6.7%,创历史新高,8个国考断面连续五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于鹰潭百姓而言,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越来越成为生活的日常,“鹰潭蓝、生态绿”经常刷屏市民朋友圈。

各位媒体朋友,百闻不如一见,在此诚挚邀请大家多到鹰潭走一走、看一看,用你们的笔触和镜头,记录和传播现代化鹰潭建设的生动实践。

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徐承:

谢谢张市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好,开始。

中国日报提问

中国日报提问

中国日报:

鹰潭地域不大,却有着“世界铜都”的美誉。省委省政府“1269”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以鹰潭为核心的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请问鹰潭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

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

张子建:

“1269”行动计划,为我们加快构建具有鹰潭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鹰潭铜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铜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备、产品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集群,但也面临着总体竞争力大而不强和细分领域强而不大的发展瓶颈。通过全面梳理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的产业定位,主要是聚焦“四个一流”,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铜功能材料集群核心承载区。

一是打造一流协同创新能力。我们正在全面加强与中科院、有研集团等大院大所合作,参与建设有色金属功能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先进金属材料江西省实验室,与江铜集团等联合组建先进铜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切实以科技创新助力发展铜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打造一流先进制造能力。近年来,我们把工业技改摆在了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全市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占比达67.6%,攻克了5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23个铜产品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精高效微晶磷铜球等一批新材料实现进口替代,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180项。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集群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品牌增效专项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不断提升集群建设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打造一流优质企业群体。优质企业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目前,我市拥有超百亿企业5家,超50亿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8家。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江铜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优质中小企业梯次成长”的发展格局,全力支撑集群高质量发展。

四是打造一流集群产业生态。这方面鹰潭是有比较优势的,我们构建了全国唯一的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检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先进铜产业学院和内陆首家铜期货交割仓库等综合配套体系,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现代产业引导基金,正在规划建设覆盖鹰潭、辐射全省的铜产业大脑。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需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强化金融、物流、人才、检验检测等要素保障,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

城乡融合说到底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能否介绍一下鹰潭作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做了哪些探索?

鹰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

鹰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

江训开:

2019年12月,鹰潭市全域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年多来,我们以“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139项体制机制,形成了14项典型的工作模式和一批典型案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通道逐步打通,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更加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全域一体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聚力“三个创新”,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创新出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办法,打造“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超市”,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创新搭建了入市管理系统,实现全域全业务覆盖、全景看地、一码管地、一网通办,解决“地怎么推介交易”的问题。创新探索了入市土地建设产业园的模式,实现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化开发利用,解决“地卖到哪里去”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累计入市成交112宗,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2亿元。

二是破解“三个难题”,探索农村产权赋能化。针对农村产权变现难问题,建立15项机制、2个管理平台,打通产权抵押担保渠道。针对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问题,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强化风险保障。针对融资“难”“慢”“贵”问题,推出10余款金融产品。到今年6月底,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52.06亿元,较2019年末新增37.58亿元。

三是搭建“五张网络”,加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连通了城乡供水、公路交通、电商物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五张网”,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其中“快递+快消品”统一配送模式和“物业进乡村+农村公路养护”综合服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城乡生活垃圾全域一体治理模式入选国家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典型案例。

四是实现“三个覆盖”,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教师“县管校聘”全覆盖。开展校长去“行政化”、教师去“校籍化”管理,2023年交流轮岗校长、教师516名。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乡聘村用”全覆盖。分区域建立3个“总医院”,319所村卫生室568名村医实行“乡聘村用”。实现“物业进乡村”全覆盖,探索形成了整乡、整村组建物业公司和购买服务等模式。

五是聚焦“三项收入”,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化。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和“两闲”盘活利用试点,发展壮大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2023年鹰潭市人均GDP突破11万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鹰潭市是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请问三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鹰潭市副市长李小平

鹰潭市副市长李小平

李小平:

三年来,鹰潭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环境得提升、城市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经验可借鉴”为目标,坚持“全域系统、污涝同治、蓄排并举、智慧管控”的总体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唯海绵而海绵,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棚改旧改、防洪排涝、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推进,努力做到“洪水不侵城、涝水不淹路、雨水不进厂、污水不入河、生态有保障”,打造“碧水相连、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海绵生态鹰潭。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98个,完成投资44.85亿元。建成海绵城市区域25.62km2,占建成区面积的42.11%。在全省率先完成《鹰潭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出台了10余项地方制度规范,确保有法可依。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在四个方面作出了示范:一是围绕系统谋划,全市划分为6大片区9大责任板块,全市域全流域系统推进,打造区区有亮点、处处有精品、贯穿全流域的“全域统筹示范”。二是围绕污涝同治,推进“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治理,打造污水全入厂、雨水入河湖、积水全消除、环境大提升的“污涝同治示范”三是围绕蓄排并举,尽最大可能发挥城市空间的自然蓄滞功能和排涝能力,把城区的河湖水系连通起来,把活水引进来,打造涝时排水、平时蓄水、旱时补水的“蓄排平衡示范”四是围绕建管并重,着力推进建管一体按效付费模式,打造建设全环节、管控全过程、确保出成效的“建管一体示范”

经过三年建设,鹰潭市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示范工作绩效目标:一是水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巩固防洪堤43.68km,城市防洪标准总体达到50年一遇;中心城区新增调蓄规模115.5万m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年一遇;15个历史内涝积水区段全部消除。二是水生态系统修复有力,对东川河、南湖等14处水体及282个排口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河湖生态岸线13.84km;中心城区天然水域面积占比10.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1.53%。三是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全市地表水体8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及达标率100%;2024年一季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66.48%,比2021年提高30.1个百分点;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201mg/L,比项目改造前提高了231%。四是源头海绵改造成效显著,中心城区新增绿地及滨水空间约30万㎡、透水人行道约50万㎡、透水停车场约20万㎡,可透水地面面积占建成区面积45.02%。2022年度,鹰潭市在部委绩效评价中获评A档,荣获“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城市”荣誉称号。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我们关注到鹰潭在2023年入选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请问鹰潭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华

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华

高华: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加强统筹,缓解群众看病难。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组建了中心城区、贵溪和余江3家总医院,在其内部落实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信息“七统一”管理。做实分级诊疗。在总医院之间及总医院内部,建立了以RW值为基础的分级诊疗目录、上下转诊指征和绩效分配机制,实行“乡检查、县诊断”,实现“小病不出乡村”,让群众少跑路。畅通用人渠道。建立编制周转池,实行“总院统筹、统一使用”,将各院区人员流动权交给了总医院,盘活了总医院的用人自主权。在此基础上,我们派驻48名医学专家下沉到传帮带,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深化与省级大三甲医院的合作共建,启动了南昌大学二附院鹰潭医学中心建设,大力引进上海、广东等地的国内大三甲医院客座教授36名、博士研究团队1个,推动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整体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的群众在本地就医,减少外地就医的难事、烦心事。今年以来,全市四级手术占比同比增长13.21%,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8.83%,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同比增长14.1%。患者异地就医外转病例数同比下降16.22%,异地医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8.92%。

二是通过突破制度,缓解群众看病贵。组建药品采购联盟。统一对国采、省采外的药品医用耗材实行集中采购,完成了首批3353个药品医用耗材采购工作,平均降幅17.1%。今年以来,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同比下降近11.54%。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了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打包支付机制,将医保基金能打包的尽量打包给总医院,由总医院统筹管理使用,促使各医院主动控费,避免“小病大治”和“过度医疗”。今年以来,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6.32%、11.61%。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质量控制和培训,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医学影像、超声诊断项目互认标准进行了统一,全力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落地见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三是通过惠民举措,提升就医体验感。设立免费医疗专线。市中心城区总医院先后开通了4条总院至各分院区院际公交专线,累计为3.1万名就医群众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实行住院床旁结算。在护士站开设了费用结算窗口,患者再也不跑到一楼大厅,推动“窗口服务”向“病区护理服务”转变,累计服务患者1.71万余人次。畅通意见沟通渠道。建立“有问题找院长、有意见找院长”信息沟通机制,受理并妥善解决患者意见建议166项,制定问题解决台账73项,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医疗机构投诉率同比下降22.2%。

谢谢!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

请问鹰潭市围绕做实唱响“龙虎天下绝”品牌,是如何引爆新热点、丰富新业态、创造新消费,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的?

鹰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

鹰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

江训开:

龙虎山是道教祖庭、道文化发祥地,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鹰潭市是全省唯一以市为单位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我市不断丰富“龙虎天下绝”品牌内涵,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好文化、生态“两张牌”,大力实施宣传提质、业态升级、消费扩容等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73%、21.35%,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龙虎山景区闸机客流位列全省5A级景区第二。

一是实施宣传提质行动,引爆文旅市场。我们大力实施“引客入鹰”工程,围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旅游”策划了一批“龙虎天下绝”主题系列活动。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举办龙虎山马拉松赛事、太极拳邀请赛、越野登山赛、全国啦啦操锦标赛等引流活动,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高频次开展鹰潭文旅路演式推介。持续加大宣传营销,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广,打造“动漫第一山”、龙年游龙虎山等新IP。

二是实施业态升级行动,打造文旅精品。近年来,我们围绕“龙虎天下绝”品牌,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文旅产业链发展水平,谋划、引进和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特色文旅项目。总投资36亿元的鹰潭方特东方神画和水上乐园相继开园,成为全省首个水陆同欢的大型主题乐园;投资51亿元建设的龙虎山蓝绿城度假小镇,是集文化、旅游、康养、度假于一体的“道文化生活区”;投资2亿元的白鹤湖嘻嘻哩以优美生态、自然山水为底蕴,精心打造30余项体验式产品,成为亲子游乐、拍照打卡首选地。推出了茨荸弄老街、象山书院、韬奋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大上清宫遗址展览馆、道德经文化长廊、龙虎山道学院等道文化项目建成落地;青茅境、灵溪小镇、周塘小镇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新景区持续火爆;栖山居、隐泸民宿、源境民宿、七舍民宿等一批特色民宿开业运营。今年新增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实施消费扩容行动,激活文旅消费。我们强化龙虎山-方特乐园-白鹤湖“一山一园一湖”资源整合,全面丰富旅游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实现全市客流多频转化、联动发展。大力推进道文化显性化、大众化、体验化,发展道养、道膳、道医等衍生产品,推出“上清故事”文创礼盒、“龙虎十菜”等道文化产品及影视剧、小说、游戏等周边产品。大力发展夜间旅游,上清古镇、古越水街、寻梦龙虎山、鹤鸣溪谷等夜游夜演项目人流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个暑期,我们将在龙虎山举办漫游“异”夏学子旅行季系列活动,并在鹰潭方特乐园推出国风泼水节和水上电音节等活动、连开夜场60天以上,诚邀各地游客来鹰观光旅游,“问道”鹰潭,“寻梦”龙虎山。

谢谢大家!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