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发布通知,原定于6月举行的电影节和电视节临时延期。作为国内关注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影视活动,上视节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成长,上影节也已有20多年的历史。
这些年来,上视节、上影节究竟有哪些亮点?为推动中国影视做了哪些贡献?今日,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专访。多年来,王晔一直负责上视节白玉兰奖评奖、展播、惠民放映;同时,她还负责着上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奖、电影项目创投及国际影展等工作。另一方面,王晔也曾参与多部影视剧、综艺的制片。
关照整个电视产业,白玉兰奖评选纳入网剧
红星新闻: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在评选方面首次纳入了网剧,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晔:上海电视节1986年举办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成熟,见证了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白玉兰奖的立足点是关照整个电视产业,我们思考的是与产业同行,更具洞察力,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2018年我们提出设立了最佳摄影、最佳美术两个制作类技术奖项,关注幕后精英,鼓励专业精神。2019年对编剧奖项做了分类,改为最佳编剧(原创)和最佳编剧(改编)。原创与改编分开是国际惯例,因为难度系数不同,评价的价值维度也不尽相同,如放在一个池子里比较,编剧的评奖不够全面客观。
我们希望每年能给白玉兰奖做一些优化,2020年,在中国电视剧单元的评奖范围内加入了视频网站首播的电视剧。在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播出渠道的选择多样化了,但内容为王的准则丝毫没变,只要是精品力作,就应该纳入。比如《长安12时辰》《庆余年》,如果不把它们纳入,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来讲,它是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去体现这一年度中国电视剧的实际面貌。我们的改变也得到了整个业界的强烈反响。
红星新闻:今年征片的反响如何?
王晔:我们的征片信息于2019年12月16日晚发出后,至12月18日中午,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超2.5亿次,在微博热搜榜一度高踞第四位,留言超过3.2万条;征片信息发布当晚,更有影视公司携剧连夜报名。
白玉兰奖向“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开放征片,意味着优质网播电视剧作品除了观众认可和商业利益之外,还有机会获得业界对其文艺价值和制作水准上的认同和嘉许。这一举措对于网生影视内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提振信心与创作自豪感的好消息。
红星新闻:您是如何看待上视节这些年的改变的?
王晔: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一个缓慢又复杂的过程,感激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和业内专家们给予的大力支持。记得细分编剧奖的时候,请教很多业内的导演和编剧,了解原创和改编的难度分别在哪里,各自的价值体现等等。阎建钢导演、毛卫宁导演,沈严导演,编剧刘和平老师,都给了中肯的建议。毛卫宁导演发来500多字的解释,沈严导演发来好多条细分的必要理由,刘和平老师微信留言:“白玉兰能有这样的专业思考,我要代表编剧表示感谢。”
增加最佳美术和最佳摄影奖的初心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光鲜亮丽的电视作品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技术人员,褒奖专业能力。为了两个专业类技术奖项评选,我们将评奖流程做了优化,设计了专门的选票评分公式,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我和我的团队很满足,很有成就感。因为这一系列的改变给经典的白玉兰奖增添了美誉度,增添了新活力,也让业内人士包括观众更加认可了白玉兰奖。
新人部分做得如何,是衡量电影节的标尺
红星新闻:您负责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奖和影展工作,近几年来有哪些改变和创新?
王晔:我来到上影节大概是6年的时间,这几年我们内容团队经历了主竞赛单元金爵奖电影品类的全覆盖,亚洲新人奖的全面升级,十年的电影项目创投终于有了自己的训练营;我们为中国电影,尤其是新人影片搭建国际直通车,提炼创新SIFF ASIA体系,还将第一时间触碰金棕榈的“戛纳零时差”做成了惯例等等……回想这些可圈可点的成绩,我很自豪,展望未来发展,亦很自信。
红星新闻:最近几年上影节尤其关注新人的扶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晔:从我的经验来看,电影新人这部分做得好不好,你提供了多大的舞台给新人,或者说有多少新人在你的平台上被挖掘出来,是衡量一个电影节的标尺。对于电影节来说,如果只是针对成熟导演,他们的电影拍完了,拿过来评个奖,对于反哺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来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能在电影节这样一个平台上发掘新人、扶持新人、培养新人,能够帮助他们后续一些作品进一步的发展,这个事是更重要更有意义的,这也体现了一个电影节的使命、实力和态度。
红星新闻:这几年对新人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晔: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对新生代电影人的扶持机制。2007年创办的电影项目创投SIFF PROJECT,已经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项目融资市场,12年间创投促成了53部电影作品摄制落地。这几年我和团队对于创投也做了服务升级,做了资方分级,行业顶级导师驻场,征集范围扩大了制作中项目,在2019年隆重推出致力于孵化电影新人的独立单元,创投训练营SIFF NEXT。关于这个单元我思考了很久,一直很羡慕柏林有天才营、金马有学院,我也一直希望能够在创投活动之前再增加一个对项目内容和团队孵化的机制,一方面切实帮助青年电影人开始制作长片、进入行业做好准备,一方面也是为市场打磨、储备一批优质多元的新项目。
上影节形成了一个从短视频、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到亚洲新人奖、金爵奖由六个阶梯组成的完整的新人培育体系。这六个阶梯可以帮上影节慢慢形成一个电影人才库,作品库,资源库,而这六个阶梯又是互通的,我见证过短片进到训练营,创投进入亚洲新人奖和金爵奖,也见证过亚洲新人奖获奖的导演带着项目重回创投等等,它们不是单向路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体系。
红星新闻:您提出的“国际直通车”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晔:“国际直通车”是2015年创新“开通”的,最早是辅助亚洲新人奖设立的。它是借助已有的平台优势,拓展搭建的又一平台,将优秀的华语电影推向国际市场,让国际上更多的电影节、发行商、更多的观众看到这些作品。我们的想法得到了资深导演如尔冬升、宁浩、王小帅、徐峥等支持,“青年电影人太需要这样的平台和资源,这样的直通车能实实在在地帮到他们”。
2015年3月“国际直通车”首先与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合作,双方在互推新人上达成一致,当年《少年巴比伦》就入选了“亚洲未来”单元,《河》和《少年班》入围了“聚焦世界”展映单元。2016年“国际直通车”在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和市场放映环节放映了《唐人街探案》《提着心,吊着胆》等六部影片,更携《夏天只是一天》《底片》等五个创投项目举行公开陈述,与众多国际买家进行一对一洽谈。由此,“国际直通车”的版图越发壮大起来,短短两三年间,新一代的中国面孔吸引了众多国际发行的关注,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放映的平台卓然而立。
王晔与徐峥等合影
参与电影项目,能指导帮助做电影节平台工作
红星新闻:您还担任了很多电视、电影的策划和制片人工作?
王晔:以前我做过近十年的电视节目,科普、专题、情景剧、综艺都做过,主要是制片人。近几年来,我开始参与电影项目的幕后制作,很庆幸合作的都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导演和团队,让我对电影有了全方位的认识的深入的参与。
比如在文艺片方面,我特别感谢王小帅导演和刁亦男导演,我参与了《地久天长》的策划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制片工作,两位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进一步提升了我对电影品质和国际表达的理解和认知。商业片方面,我和韩寒导演、宁浩导演合作,是《飞驰人生》的策划和《疯狂外星人》联合制片人。很佩服这两位导演,非常厉害,兼顾个人表达,高水准电影工业和大众观影喜好,是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商业电影和文艺片整体的运作模式是很不一样的,我还做了两部新人导演的电影《侠路相逢》和《受益人》,参与其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亲自参与电影项目后,对于我做电影节平台工作的指导帮助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我会感觉自己更贴近电影,仿佛能够听到电影的心跳。这些经验真的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影片,更精确更具体地服务影片,在活动策划、组织和执行方面更专业,搭建的平台更务实更有效。
红星新闻:您最近正负责一部合拍片,能否介绍一下?
王晔:我手上正在做的是中国和塞尔维亚首部合拍片《萨瓦流淌的方向》。导演是著名作家陈丹燕。影片透过一位中国女性作家、导演的视角,展示塞尔维亚独具魅力的文化和历史,中国观众将通过影片对塞尔维亚的文化、艺术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的影片终于完成精剪,现在在做后期了,塞尔维亚团队调色,加拿大团队做声音,国内团队做音乐和画面的调整,海外发行是荷兰的团队,这真的是一部国际合作的电影,是一部非常诗意的电影,总体而言,我自己是很满意的。已经在做海外发行的计划,希望今年年底可以和观众见面。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