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声:定期存款“降息”,银行苦日子过去了?

央行前两天发布一个新公告,下调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相当于“定存降息”。如此突兀的转变背后,对银行和投资人意味着什么?

定期存款“降息”

从最新公布的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结果,10月到11月的是2.75%,而9月同期的利率则是3%。这意味着国库现金定存的利率确实下降了。反过来,说是对银行定存降息也说得过去。

多数人估计对这个国库现金定存的概念一知半解。简单说,就是财政部在为国家收入做理财,相当于把国家闲余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给一定利息,就是国库现金定存利率。

这事就是国家在做资金理财,现在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也就是说,国家的理财收益会减少,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会降低,这样放贷出去的钱,相对的利率也能低一点。即使不能完全对等降低,但也要比目前低一些。

1.5万亿银行让利结束?

国库现金定存利率下调0.25%,是否意味着银行1.5万亿让利的结束?

为解决小微企业,实体企业融资难题,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银行向企业让利1.5万亿。

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但是揽储成本却没有同步降低。这种情况下,理财收益不可能维持不变,否则银行负债成本越来越高,反而对投资者更加危险。

银行的利润确实高,银行业去年实现净利润约2万亿,但大头都在四大行,下面的中小银行日子并不好过,面临的是更高的揽储成本和贷出风险。

让利1.5万亿最后落地,对很能赚钱的银行业也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让利的头需要国有大行们带。四大行(建农工中)早已率先行动。工农中建四大行都大幅降低了大额存款的利率。

四大行可以这么做,但中小银行如果这么做就相当于自掘坟墓了。存款才是银行的根本,如果吸引不来存款,银行是肯定要倒的。

所以,与其说此次国库现金定存是“降息”,不如说是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一次定向“补贴”。也就是说,1.5万亿的让利,银行必须进行下去,这是关乎着国家大计的方针政策。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有何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的苦日子估计得继续。对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讲需要提高一点忧虑的就是银行理财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些。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数据,说银行理财收益已经连续6个月下跌。到9月,通过监测311家银行7368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6%,较上期增加0.01百分点,这才结束了6连跌反弹了一点。

我随便打开招行app理财产品一栏,基本是3-4%的收益水平,个别高点的可能要封闭2年甚至3年。

这么多年来,银行理财收益一直被普通投资者当做无风险收益,但实际上现在早就不是过去刚性兑付的那个年代了, 2018年4月份,央行等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界称之为资管新规。这份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如果金融机构发生了刚性兑付,管理部门要进行相应惩处。

202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

变化总会发生,更重要的是面对变化,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有没有跟上。

银行理财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低风险理财收益将继续下滑,投资者要降低收益期望,或者转变投资方式。

此外,作为投资者来说,必须认识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而且还不小。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企业债违规的概率越来越大,那么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不要再把理财产品当做存款去购买。当然,银行自身也会迭代产品,一方面为了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它们也会增加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R3级别以上(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总共5级,R1-R5)可以投资股票、外汇等,比例可高达30-40%。但是这个里面就是鱼龙混杂了,无法预料某个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市场会不会亏钱,这跟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差异也很大。

总而言之,现如今可以替代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种很多,我们的财商和财富配置方案没必要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上,也要与时俱进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