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的过往

“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 ,但是鼻烟起源于印第安人,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到达萨尔瓦多,当地的印第安人赠给哥伦布的珍贵礼物是金黄色的烟叶。印第安人生活十分动荡艰苦,而吸、闻烟草不仅能战胜疲劳和饥渴,还可以用它医治创伤和疾病。烟草成了上帝给人类的珍贵礼物。

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代隆庆年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清朝赵之谦《勇庐闲诘》中提及,明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带鼻烟、自鸣钟、万国图等贡礼,进行传教活动,后进贡给皇帝,但从现存明代宫廷档案“利玛窦所献方物”的名单中未见鼻烟的记载。刚传入时中文称为称“士拿乎”、“士那富”、“西腊”、“布露辉卢”、“科伦士拿乎”等,均为外来语译音。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了中国名字。 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层社会流入。

鼻烟输入中国,大概在康熙时,《熙朝定案》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圣驾南巡,汪儒望毕,进献方物,上命留西蜡,赐青伫白金”至雍正年间,使用鼻烟之风气更甚,进贡者以其为贵,赏赐者以其为恩。雍正三年,意大利教皇伯纳第尔进贡方物,有各色玻璃鼻烟壶、咖什伦鼻烟罐、素鼻烟壶、玛瑙鼻烟壶及鼻烟,居六十种之多。葡萄牙国王若瑟遣使麦德乐进贡方物四十一种,亦有鼻烟,若干年后,葡萄牙国王若瑟复贡方物二十八种,各色鼻烟壶与鼻烟估有六种。当时皇帝宴会,诸王贝勒大臣以下,皆赐鼻烟与鼻烟壶,以示圣恩广大。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后来在药瓶的基础上对材质和制作工艺进行了不断完善,改进后的盛具被人们称做“鼻烟壶”。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

皇宫专门有为皇帝制作烟壶的工匠,坊间也有为皇帝制作各种烟壶的艺人。鼻烟壶的种类包罗万象,所有的贵石类,贵金 属类,都有鼻烟壶的身影,甚至 最普通的果实种核,竹木根茎, 经过艺人匠心独运,均能制作成 精美的鼻烟壶。如内画类鼻烟壶、金属类鼻烟壶、玉石类鼻烟壶、有机物类烟壶、陶瓷类鼻烟壶、料器类鼻烟壶等。在中国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在国际上有的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中国鼻烟壶集中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博采众长,自显奇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