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满地相思”写情诗

1923年8月,冰心在赴美邮轮上

1923年8月,冰心在赴美邮轮上

冰心是以写母爱、童心而著称的诗人和散文家,笔下的爱情诗却屈指可数,写于1925年致吴文藻的《相思》,寥寥数行,其情韵雅致,丝毫不逊色唐宋小令。

冰心和吴文藻相识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的旅途之中。在“杰克逊总统号”邮船上,冰心让同学许地山帮忙寻找好友吴搂梅的弟弟,结果吴文藻被误为吴卓拉了过来,两人因此意外结识。后来在闲聊中,彼此了解到,吴文藻已先一年留美学习社会学,冰心则将赴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在大洋上颠簸航行的日子里,一帮意气风发的年青留学生经常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吴文藻学识渊博,见解不凡,为人诚恳真挚,给冰心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到了美国,冰心收到很多旧友新朋的问候信,她一概用学校的风景明信片回复,但给吴文藻却专门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件。此后,吴文藻每每看到文学书籍、文艺杂志就买下来,看完后再寄给冰心。冰心收到这些书刊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以致老师对她的阅读面和阅读量颇感惊讶,冰心解释说“是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帮的忙,老师不由得感叹:“你的这位朋友是个很好的学者!”两年后,吴文藻与冰心在一起泛舟游玩时,真诚地向冰心求爱。冰心思考了一夜,第二天答复说:她没有意见,但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就这样,两个风华正茂的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成了知己和恋人。

1925年底,冰心攻读硕士学位时,论文的题目是《李清照词英译》,导师规定每星期五下午到她家边喝茶边辅导。一次,冰心将译成英文散文的《漱玉词》带去,请导师修改和指点。讨论间隙,导师忽然问道:“你写过情诗没有?”冰心羞涩地说:“我刚写了一首,题目叫做《相思》: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读完诗歌,冰心又把汉字“相思”两字写给导师看,随后解释说,“相”字旁的“目”和“思”上面的“田”字,都是横平竖直的,所以雪地上的枯枝会构成“相思”两字。导师听了会意地说道:“很有意思。若是用弯弯曲曲的英文字母,恐怕就写不出这样奇异的效果和意境了!”

冰心后来在《话说“相思”》一文中回忆,她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那年的12月12日。当时,她收到吴文藻一封写满思念的情书,顿时勾起了无穷的相思之情。“孤寂的宿舍里,念不下书了,我就披上大衣,走下楼去,想到图书馆人多的地方。不料在楼外的雪地上却看见满地上都写着‘相思’两字!”雪地上倒映着横七竖八的枯枝,如同汉字笔画,在她看来都是“相思”。结果,冰心在图书馆里写出了这首题为《相思》的情诗。全诗仅7行,篇幅短小,洗练简洁,情因景生,景以情移,含蓄地刻画了冰心内心的情感变化:冬夜孤寂,难以入眠,披上衣服,踱步户外,圆月当空,那落尽了叶子的树木把枝干照映在雪地上,纵横交错,仿佛无数难解的相思网结,写满了皎洁的雪地,格外醒目,一如那剪不断、隔不开的相思之情……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后回到国内,在母校燕京大学执教一年级国文课。其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那时,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福建和广东人,为了教他们说好普通话,冰心特意找了一些“绕口令”,帮助他们“咬”准字音。一次,冰心选了半阕咏鸟的词:“金埒远,玉塘稀,天空海阔几时归?相离只晓相思死,那(哪)识相思未死时!”词中的“相思死”和“未死时”几个字读起来十分拗口,那些学生绕不过来,只听见满堂“嘶,嘶,嘶”和一片笑声。生物系的一位女教师悄悄地笑问冰心:“是不是你自己也在想念海外那个人了?”冰心无力辩解,不禁脸红了起来……

1928年5月,冰心写了首《我爱,归来吧,我爱》的诗歌寄给吴文藻,以“母亲”的口吻,深情表达了对远在异国游子的诚挚召唤,以及自己内心对恋人的思念。一年后,吴文藻取得了博士学位,带着哥伦比亚大学“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的奖状,踏上归国之路。同年6月15日,吴文藻和冰心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此后,他们一路携手,相伴终生……

文并供图/周惠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