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老舍致敬经典传承北京曲剧」北京曲剧经典剧目京津冀展演|4个月6台大戏33场演出

1899年立春,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满族正红旗家庭,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庆贺春来之意。 转眼已是20

1899年立春,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满族正红旗家庭,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庆贺春来之意。

转眼已是2019年,立春已过,盛夏炎炎,老舍离开我们已50多年。在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纪念他,回顾其人、其事、其作品,重温老舍文字中饱含的人文情怀,使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更好地延续、传承下去。

■现场

8 月 5 日,北京湖广会馆内高朋满座,由北京市演艺集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天桥演艺联盟主办的“纪念老舍先生诞辰 120 周年——北京曲剧经典剧目京津冀展演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此举行。从8月13日至11月30日,北京市曲剧团以演出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京味作家老舍先生,此次的展演北京市曲剧团将上演根据老舍先生作品改编的6部经典大戏——北京曲剧《正红旗下》《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方珍珠》及话剧《老张的哲学》,在4个剧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及大兴剧院、天津大剧院、河北廊坊壹佰剧院开展33场演出,以经典的声音、青春活力的演员面貌怀念为北京曲剧命名并关怀剧种成长的老舍先生,激励全体演职人员以攀登艺术高峰为目标,创作演出更多优秀作品,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现场

回味经典,北京曲剧厚积薄发

8月5日下午的湖广会馆内,四方桌边满满当当来得全是客,茶香满室,再配上一段北京市曲剧团演员带来的《茶馆》,很是应景。新闻发布会伊始,一段视频向来宾展示了北京市曲剧团成立以来演出老舍先生作品的情况,经典的剧目、熟悉的面孔、优美的唱腔不禁让人感慨,北京曲剧这一剧种命名虽只有60多年,但这一舞台诞生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演员。

此次北京市曲剧团上演的6部作品,不仅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北京曲剧舞台的保留剧目及新创作剧目的代表,这些作品描绘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风俗习惯,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民族命运的思考更让人深思。

如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和李龙云同名话剧改编的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清末旗人的风俗风情史。今年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创作80周年,舞台上的《骆驼祥子》把老舍先生对祥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以及旧社会吞噬人心灵的黑暗表现得淋漓精致。《龙须沟》则讲述了解放前后,京城里“臭水沟”变身“龙须沟”,从小杂院到大社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作品的念白行腔圆润、吐字清楚,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非常适合现代观众欣赏。2015年,北京市曲剧团创新理念,将老舍先生的处女作小说《老张的哲学》改编成话剧搬上小剧场舞台,并邀请新锐导演李伯男执导,也收获了不少年轻粉丝。

5部北京曲剧看家大戏加一部广受市场好评的话剧,北京市曲剧团此次展演不仅要展示剧团发展的实力,也向观众展示了紧随时代潮流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

此次展演活动除了老舍剧目演出外,还包含着8场老舍文学的讲座以及“永远的老舍”展览。得到了老舍纪念馆、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北京市老舍研究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深切缅怀老舍先生,并希望借助此次展演,扩大老舍作品的影响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台大戏33场演出展现传承力量

现场,北京市曲剧团的演员们带来了《正红旗下》《骆驼祥子》《方珍珠》《少年天子》等经典剧目的选段。卢雪文、盛国生、李相岿、郭曾蕊、胡优、彭岩亮等几代演员一一亮相,而这些演员也是此次演出的力量担当。

■剧照|《方珍珠》

1952年,老舍先生把剧本《柳树井》交与曹宝禄、顾荣甫、尹福来、魏喜奎等一批曲艺说唱名家,老艺人们在一起研究唱腔曲牌,按照曲牌格式修改唱词儿,自此便有了“北京曲剧”这个北京唯一的地方戏。老艺人不再撂地打场子单打独斗了,而是走进大剧院演大戏了。此后《啼笑因缘》《骆驼祥子》《珍妃泪》《烟壶》《茶馆》等剧目陆续搬上舞台,那委婉动听的唱腔也曾引来满坑满谷的观众。1984年,北京市曲剧团正式建团后到上世纪90年代,一批经典剧目的上演惊艳京城。

此次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演出被纳入2019天桥文化品牌塑造与艺术惠民系列演出,得到了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北京天桥演艺联盟的支持。不仅有在北京市中心天桥艺术中心的演出,同时在大兴区连演数场,方便不同地区的首都市民前往观看,且最低票价20元。在天津和河北的演出,则是北京市曲剧团拓宽演出市场的有益尝试。京津冀地缘相亲、文化相近、观众群体众多,未来在传播京味儿文化,开拓演出市场上将大有作为。

老艺术家退而不休,寄语后辈

活动现场,一个十分动人的环节。北京市曲剧团功勋作曲家戴颐生最新的北京曲剧经典作品《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珍妃泪》《少年天子》《北京人》的作曲专辑向社会首发,戴颐生亲手将这些作品光盘赠送给北京市曲剧团的演员,希望他们好好学戏,为北京曲剧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剧照|《龙须沟》

北京曲剧是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作为地方戏,北京味儿可谓北京曲剧之魂,它要求演员演唱时的吐字归音、因字行腔都得讲求北京音韵。戴颐生自1964年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到北京市曲剧团工作以来,几十年扎根剧团,倾心致力于北京曲剧的音乐创作。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为几十部剧目作曲,她主创的《烟壶》《茶馆》《龙须沟》《珍妃泪》等剧目中的许多优秀唱腔深入人心。其音乐作品在不悖离北京曲剧单弦曲牌传承风格的前提下,根据剧目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特定情绪的要求,把握音乐的节奏、调式、音色、速度等元素来塑造鲜活的人物音乐形象,使观众为情而动,为情而感。

■剧照|《烟壶》

如今76岁的戴颐生仍然退而未休,在为新作品谱曲的同时也在剧团培养青年作曲,希望年轻一代快速成长,早担重任,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观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有了今天北京市曲剧团的亮相,更让观众开始期待8月13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红旗下》的首场演出,为此次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曲剧经典剧目京津冀展演活动赚个头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