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1. 语法:OG+白勇+SC大全+PREP
2. 逻辑:OG+GWD+PREP
3. 阅读:OG+杨继63篇+GWD
4. 数学:PREP DS(没看PS)
备考策略
1. 一战
(1)语法
语法是我个人强项。做PREP的时候,基本上1分钟1题,每30题错题不超过3个。感觉在逻辑/阅读/语法里面,最容易提高的应该是语法。因为语法是死的,只要你把那些搭配/规则记住了,基本上做题正确率就上去了。
A. OG:必看。而且解释要认真的看。一战时未看的很仔细,所以考试时仍旧有模棱两可的答案。二战时,又详细的看了一遍,觉得自己的语法又上了一个台阶。
B. 白勇语法:看了3遍。开始准备的时候就是看的白勇语法,感觉非常实用。如果还有充足的备考时间,可以找来看看。
C. SC大全:做了3遍。因为做SC大全的时候还未接触PREP,所以感觉还不错。但后来发现和PREP出题思路有比较大的出入。没时间,可不看。
D. PREP:旧版/新版。强烈推荐。看了5遍。自己非常认真地做了总结。
E. GWD:没做过,因为答案错误过多。如果一个争议题了解不对,可能会影响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
语法无捷径可走,贵在总结。当然总结时也有技巧。比如很多人分不清楚,动词后面到底加TO DO还是DOING. 如果仔细做了总结,就会发现除了PROHIBIT,其他的动词都是V+SB.+TO DO STH (仅限于GMAT考试范围内). 所以你只要记住只有prohibit sb. from doing sth. 其他的都是 to do sth.,这样记起来就简单多了。
(2) 逻辑
逻辑是本人的弱项。准备初期,花时间最多的就是逻辑。但最后发现,其实逻辑是有个过程的:
A.看完原文,迅速反映出原因-结论;
B. 搞清楚相关/无关,这样至少可以排除3个选项。
C. 然后剩下两个选项,再根据问题的具体性选择正确答案。比如结论是和钱相关的,答案反映的也应该是和钱相关,而非生产率什么的。
对于如何搞清楚相关/无关,建议把OG的解释多看几遍。如果在做GWD过程中,还是分不清楚相关/无关,可能OG的解释未吃的很透。另外,每个题,建议自己在纸上把逻辑链(原因-结论)都写出来。选项,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做一遍分析,为什么错,为什么正确。
另外,逻辑题其实也有些技巧。比如选项中出现SOME,95%的情况不是正确答案。再如,如果原文讨论的是一个事实,选项中出现SHOULD这样表示建议的词也不是正确答案。此外,如果原文中涉及到时间范围的,比如over the past 3 years…., 正确选项也很有可能含有同样的时间段over the past 3 years….,而非last year, this year什么的。做题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规律有意识的总结一下,必然实战中可以帮助快速排除很多选项。
(3)阅读
备考时,阅读是语文中最后一个复习的科目,因为短期内想要很大提高是最困难的。当然,开始的还是OG,把解释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弄清楚都有哪些题型,比如答案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ACCORDING TO THE PASSAGE”,还有举例作用题,一般答案都是“GIVE/ILLUSTRATE AN EXAMPLE….”。
然后我采用的就是暴力阅读。连续5天,每天都看20篇阅读。可能做题正确率不是很高,但极大的培养了语感。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爱上阅读,而不是害怕阅读。另外,阅读的时候,之前我有个毛病就是读的很快,后来做题的时候发现回读的次数很多,因为看的时候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反而一篇文章花的时间很长。所以,之后练习阅读,我都是以自己先看懂文章为前提,然后再慢慢提高速度。
阅读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我把所有的杨继63篇文章和GWD文章又拿出来。这次不一样的是,每篇文章我都思考文章结构,文章论点是如何阐述。因为第二阶段读文章的时候,可能文章看完了,大概意思清楚了,题也作对了。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实分析的不是很透。所以,读每篇文章的时候,我会认真思考这篇文章总体要阐述什么,阐述的逻辑怎样。这一阶段下来,自己做主旨题和结构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一战备考最后2星期重点放到了寂静上,可惜,当天换题库,所以也没派上用场。心有不甘,决定二战。二战从备考到考试总共3星期。
2. 二战
备考计划:
(1)第一星期:OG。阅读/逻辑/语法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并详细看了解释;
(2)第二星期前3天:“暴力”GWD阅读+PREP语法。阅读每天看5套,就是20篇。PREP语法每天100题。因为第一战已经把这些材料都研读过了,所以二战的时候看的速度超快。
(3)第二星期后四天+第三星期:寂静,没有再看其他材料,也没做过模拟题和模拟软件。
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使用寂静的心得。其实,使用寂静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你的考试时间比较不错,使用寂静也得当,考试时应该会取得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
3. 寂静
(1)数学寂静:我看了3遍。其实,考试的时候数学题并不是很难,最重要的是细心,尤其是DS题,陷阱很多。所以,做数学寂静第一遍的时候,可能有些粗心,有些题会做错。然后,我就记下来。第二遍的时候,把这些错题再拿出来做一遍,把第一次犯的错误避免,基本上就正确了。看寂静第三遍的时候,其实我看的是很快的。300多道题,花上2-3个小时时间,就扫了一遍。这一遍不是再去把每到题都做一遍,而是扫一下题目,想一下思路。对于第一遍的错题,在纸上写一下可以有些特例来证明。当然,考场上,每道题即使是寂静上的题,仍旧需要再重新算一遍。不要担心时间不够。如果不是正好换题库时间,一般数学都可以提前完成。
另外,寂静中提供的原文一定要去读,比读中文要好的多。因为考试时可能就是同样的文章。我二战时4篇文章有两篇是原文,其中一篇原文是寂静中未提供,我自己事先搜索出来的。所以,给我大大节省了时间。还有,有时寂静中提供了原文,可能就是一段/二段。你看完后,可能还是不清楚文章具体要阐释什么。这时,建议你根据寂静里的原文去把整篇文章找出来,大致读一下,这样下来,文章肯定都清楚了。
(3)逻辑寂静:我也是把所有的信息综合,得出了一个原文阐述。因为寂静中同一题目,可能提供了很多种答案。我会自己推理一个逻辑链并选出自己认为是最合适的答案。如果答案都不合适,我会做个记号,然后会自己想一个可能的答案。这样,考试的时候,如果出现的正好是答案比较确定的题目,我就直接选了。如果是答案不确定的题目,我会把选项都认真读一下,然后再根据自己之前的想法,选择一个答案。
阅读/逻辑寂静,我都看了7/8遍。最后 ,阅读文章,主旨/结构我都很清楚,题目有哪些,也大概清楚。比较确定的答案也都记住了。逻辑,同样如此。基本上题目和确定的答案头脑中都有印象。所以,考试时很节省时间。最后,我的语文提前10分钟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