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邓高静律师后,利菁李小萌陈岚三位名人,为大S发声“辩护”--引言。
大S和黄任中,长相神似
眼看着女明星大S的口碑急转直下,身边的朋友几乎没人敢站出来帮她说话。
蔡康永在上次发布一段看不懂的言论后,取消了对大小S的所有关注,但又怕被推上风口浪尖,蔡康永经纪人解释他是在整理账号,后续会重新关注,但目前依旧态度不明。
除此之外,昔日的“好姐妹”范玮琪、阿雅、范晓萱等好友,没有一个发声的。
因为事件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力挺大S还是发表任何倾向的言论,都很可能帮不了大S,甚至还会牵连到自己。
但这时,还是有一些人选择站出来为大S发声。
利菁不仅公然出来力挺大S,还指责张兰蹭热度,劝张兰好好做个人。
女明星利菁先是表明自己在“蹭热度”方面,道行远远不够,如果把自己比做“女王”的话,张兰则是“祖奶奶”——
张兰在蹭流量这方面,是一把好手,她自己自愧不如。
利菁认为,张兰直播间之所以有现在的人气,全是因为大S。
大S为这场“战争”辛辛苦苦,张兰则是赚得盆满钵满。张兰直接将大S当成自己直播间的“流量密码”。
紧接着,她对张兰“模仿具俊晔打碟、卖软饭套餐、卖床垫、戴大S同款头纱”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她声称,如此嘲讽大S具俊晔夫妻俩,一点都没有做人的底线,让张兰做个人。
要说利菁和大S具俊晔夫妻有什么交集,那就是利菁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2017年去韩国遇到过具俊晔,具俊晔还在夜店教自己跳舞,全程都有视频,玩得很嗨。
当时,本来想发布偶遇,但那时大S和汪小菲的夫妻关系很好,于是没有发布。
利菁这时候能站出来帮大S说话,大S不知道会不会要感动坏了?
不过,支持大S我们可以理解,揪着张兰“蹭热度”不放,怕是有她自己也想蹭热度的嫌疑吧。
利菁口中的“酸辣粉”,在大S汪小菲事件之前,就比较有名气了。
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此前就卖过麻六记的酸辣粉。
这个在直播间头顶头纱的网红博主,据说也被大S起诉了
再者,就算张兰在直播间借热度卖床垫、头纱等各种东西赚钱,其中有一部分钱也是给大S和孩子的。
如果有人阻挡张兰直播间赚钱为自己养孩子和老公,怕是大S本人也很难同意吧。
女明星利菁
在利菁力挺大S后,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也坐不住了。
不过,李小萌这次没有指责张兰,而是把矛头对准了汪小菲。
李小萌指责汪小菲不应该把自己的家事放在网上大肆宣扬,直接喊话汪小菲——
“有事上法庭,没事别××”
“有律师,有法庭,自媒体不是全世界。”
作为一名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李小萌一开口就把话术上升了一个高度,并且这句话看起来并没有漏洞。
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有人指出,首先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是大S在台湾省起诉汪小菲不付抚养费。
如果李小萌指责不应该把家事放在网上宣扬,不应该先去指责大S吗?
还有人说,大S一家太厉害了,不爆出来借助网友的力量,汪小菲根本不是她们的对手。如果让汪小菲自己扛到最后,都得把他逼的“跳楼”不可。
只要发表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汪小菲自己发微博吐槽一下,也没有任何的毛病吧?
前央视女主持人李小萌
有网友发现,这位有千万粉丝的博主,直播间多的时候也才只有一千人罢了,有人猜测她是因为自己带货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看不惯张兰直播间人气那么高。
张兰年轻时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李小萌在央视主持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职,投入到直播带货的大潮中去,打造个人IP,开始了直播带货。
于是,有人在李小萌发言下评论:
这位还不是吃自媒体的红利?真有意思。
相比于前面两位疑似蹭热度的行为,身为编剧、作家的陈岚,她的发文明显要更为中肯一些。
她避开了情绪的宣泄,没有迎合任意一方的粉丝,而是从成年人的利益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情。
陈岚指出了大S和汪小菲此前的婚姻模式就是——舔狗+女王的模式。
大S表面看起来柔中有刚、御夫有术,汪小菲一直很服从大S的管教,认为大S是绝对正确。
陈岚同时表示,这种“两地分居”不健康、扭曲的关系造成了汪小菲“出轨”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大S面前,汪小菲找不到的自信、尊严,总要去别的地方找到。
而大S则是深受家庭影响,在S妈黄春梅的影响下,努力维持着自己“庞大的母族社会”,不愿离开自己组成的社交小圈子。
图左一为大S的姐姐徐熙娴
继大S的大姐夫(徐熙娴的老公)成“赘婿”后,大S依旧想把汪小菲当成一个赘婿。
于是,汪小菲负责做生意赚钱,大S负责逛街、购物、下午茶。
除此之外,陈岚还对大S热衷找“妈宝”,汪小菲找的女人总会拿捏他的原因,也剖析得很准确,以及关于具俊晔当年看不上大S,以“两人交往会影响事业为由”甩了大S,现在混得不好,大S可以轻松拿捏得住的原因,也分析得很现实。
陈岚这样不偏不倚,评价中肯的发文,就连网友也忍不住在下面评论:
这是相当理性的文章了,把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
在看完女作家陈岚的发言后,再对比一下前面利菁、李小萌的发言,不管是批评张兰“蹭热度”,还是指责汪小菲不该利用网友和自媒体,都只是站在了个人的情绪角度,并没有给出论据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由此来看,谁在“蹭热度”,自然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