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晚11时,卢沟桥响起枪声
经盛鸿
1937年7月7日晚近11时,天气阴沉,夜色昏暗,宛平城城门紧闭,气氛紧张。驻防城里的中国守军的官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因为近日来驻防丰台近旁的日军常常日夜不停地演习攻城战术,时时枪炮齐鸣,践踏良田,寻机挑衅;这天下午,日军又荷枪实弹到卢沟桥地区演习,异于往常。
突然,在宛平城的东方响起了数声枪声,在夜暗中显得特别刺耳。中国守军发现,演习的日军已对宛平城取包围攻击之势,同时派来一名翻译向宛平守军喊话,声称日军丢失一名士兵,听到枪响,疑被宛平城内的中国兵捉去了,要求入城搜查。
原来,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驻丰台的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率领,荷枪实弹,开往卢沟桥以北、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在晚7时30分,开始冒雨演习。到晚10时40分,日军声称在演习中,正摸向中国假想敌阵地时,突然传来枪声,发现一个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疑被中国军人劫持,遂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这段时期,宛平守城官兵奉命在每天日落之时,即关闭城门,非经第二十九军军部许可,绝对不许任何人在夜间进城。驻守宛平城的第二一九团第三营营长金振中婉言拒绝了日军的要求,指挥所部严密戒备,并当即将情况报告上级。
这时,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回山东乐陵老家祭祖,第三十七师师长、代理第二十九军军长冯治安因事前往保定,都不在北平军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指示宛平守军:“……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这已经是违背国际公法,妨碍我国主权。他们走失士兵,我们不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搜查。但是,念及双方的友谊,可等到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搜寻,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还……”(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卢沟桥事变史料(上)》1986年9月第1版,第23页)。
事后证明,那个被称“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很快于12时15分就归队了。原来这个入伍才4个月、刚满20岁、体态略显肥胖的二等兵闹肚子,在演习中间拉屎,归队时迷了路,耽误了时间。
志村菊次郎
但日本“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所部隐瞒此事,仍以士兵失踪为借口,一面派员与中国方面交涉,坚持要求进入宛平城,一面鸣枪示警,部署攻城。
当夜12时许,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打电话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转接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声称:“有日军陆军一中队,夜间在卢沟桥演习,突闻数声枪响,致演习部队一时呈混乱现象,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士兵一名。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士兵,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宛平城。日军要入宛平城搜查”。秦德纯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秦德纯,称,现日方丢失士兵虽已经归队,但为查明原因,日军一定要入宛平城搜查。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宛平城搜查。
此时日军已向宛平城外大量增援。日军第三大队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于7月8日晨2时许,与清水节郎的第八中队会合,占领宛平东北的沙岗,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战火一触即发。
一木清直少佐
为防止事态扩大,秦德纯只得与松井商定,双方派代表连夜赶赴宛平城谈判。
7月8日凌晨4时许,中国冀察当局所派河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缓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为代表;日方以冀察靖公署的日籍顾问樱井德太郎、辅佐官寺平忠辅、秘书斋藤为代表,赶到宛平城内县署大厅谈判。日方提出惩凶、向日方道歉、中国军撤退、日军入城等无理要求,王冷斋严辞拒绝。双方代表决定出城到实地调查。
7月8日凌晨5时30分左右,双方代表刚离开县署大厅,还未出宛平城,日军突然发动炮击,第一炮就准确地击中县署大厅。显然,这与一木清直在数月前,对宛平县衙进行过步行目测有关。
日军向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攻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日军早就对宛平城及其四周地区做了详细的秘密侦察,为军事进攻作准备。据日军方侦察资料记载,宛平城闭合式的城墙,高约10米,宽5米,东、西两面有城门突出,城四角及南北侧均设有防御工事。宛平城东、西城门,为两重门,其中东门较为坚固,时常封闭,城上筑有掩防阵地。在城墙外侧,掘有2米深、3米宽的壕沟。东城门外有几户居民住家,东侧约250左右,有个沙丘地带,原有若干高粱地和树木,因有碍防御,被中国守军砍伐清除。在城的北侧也有一些树木被砍伐清除。在城墙外面的阵地上,中国守军设置了地雷、鹿砦路障,并构筑了应对装甲车的战壕。从铁道桥东侧平汉线,到卢沟桥、宛平城东北角,设置侧防。显然,中国军队在宛平城构建了完整的外围防御阵地。日军对宛平地形与中国守军防务的调查,如此之周密细致,可见其狼子野心!
在卢沟桥下令所部打响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的,是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当时,由于“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未在北京,所以牟田口廉也成为战场现地的最高指挥官。此人是日本佐贺县人,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当时49岁,是个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他利用日军的特殊军规,即现地指挥权,以战场现地指挥官的权力,命令第三大队长一木清直发炮攻城。到1944年,他任日本进攻缅甸的第十五军司令官时,曾得意洋洋地回忆说:“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引发战争的就是我”。他在笔记中写道:“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
牟田口廉也大佐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反击,连续击退日军三次进攻。
坚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
代理二十九军军长的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急速从保定赶回北平。他是该军中态度鲜明的对日强硬的代表人物,第三十七师被日方认为是“二十九军中反日思想最强烈的”部队。冯治安下令坚决抵抗,对官兵说:“牺牲战斗,坚守阵地,卢沟桥与宛平城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尺一寸国土,不得让与敌人!”守卫宛平城与卢沟桥的第三营官兵喊出了“宁为战鬼死;不作亡国奴”的口号,不畏牺牲,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双方激战至7月8日7时50分。金振中将日方代表樱井等带上城墙,让他们向日军喊话停止攻城,但无效,谈判无法进行。
日军的枪炮越来越密,宛平城的东城门即顺治门被击毁。卢沟桥以北的铁路桥、宛平城北的龙王庙被日军抢占,对宛平城构成威胁。守卫铁路桥头阵地的三营十一连两个排60多名战士,同日军拼杀,全部战死。日军见守军顽强抵抗,一度同意停火谈判,但到中午11时,日军再度攻城。宛平谈判结束。
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
7月8日午后,冯治安指挥三十七师进行有力反攻:派出援兵从长辛店以北、八宝山以南,夹击宛平城外的日军,重创敌人;入夜,又组织100多人的大刀队,由金振中营长亲自率领,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在夜幕掩护下,悄悄摸进铁路桥与龙王庙之敌阵,大刀挥舞,寒光闪闪,出其不意地将日军一个中队全歼,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军心为之大振。
当时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任职的今井武夫在其回忆录中写道:“1937年5、6月间,日本东京盛传不久华北要发生什么事。”“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传着这样的消息:‘七七’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众所周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的柳条沟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线。
但是,日本当局在卢沟桥制造第二个柳条沟事件的阴谋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