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 11 月 4 日,新一代细胞疗法公司 PlateletBio 宣布完成 7550 万美元 B 轮融资,所获资金将进一步推进血小板样细胞(PLC)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 疗法的临床前研究,拓展基于血小板生物学的同种异体工程化血小板样细胞(ePLC)技术平台的制造能力。
参与本轮投资的机构包括 SymBiosis、K2 HealthVentures 和 Oxford Finance,以及现有投资者启明创投、Ziff Capital Partners。2017 年,启明创投领投了 PlateletBio 的 A 轮。
另外,PlateletBio 在其新闻稿中提及,新一轮融资完成的同时,本轮资方之一 SymBiosis 管理合伙人 Chidozie Ugwumba 加入公司董事会。
“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除了众所周知的止血能力,血小板还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扮演许多必需生长因子的‘搬运工’。通常,血小板像海绵一样,吸收特定的蛋白质和抗体并输送到肿瘤,然后由肝脏清除。我们的技术思路,正是遵循血小板这一天然能力。”PlateletBio 官网写着哈佛医学院副教授 Joseph Italiano 所说的大意为此的一段话,同时,他也是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其实,单从止血功能应用看,血小板的临床输注也存在较大的缺口。2018 年,日本京都大学 Koji Eto 团队在 Cell 上发表论文显示,他们通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首次实现了临床应用级别的人工血小板生产。彼时,Eto 教授表示,“这是人造血小板走向临床应用的最后一个科学步骤。”
在实现体外改造诱导多能干细胞制造血小板后,现在,PlateletBio 正进一步发掘由此获得的血小板用于疾病治疗的能力。
相比于目前已广泛应用但存在免疫原性问题的合成纳米颗粒、脂质体等药物递送载体,“取自于人” 且不携带遗传物质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引发免疫系统攻击的可能性极小。再加上天生的 “带货” 本领,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很好的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潜力。
目前,红细胞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国际上已有技术进入到临床试验,而对于血小板在这一方向上的应用进展最快的公司仍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据其官网资料显示,受血小板细胞的天然功能启发,PlateletBio 开发了一个可设计生成多种同种异体疗法血小板样细胞(PLC)的平台 ——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诱导多能干细胞,制造具有靶向、高效递送药物能力的 ePLC。
他们提及,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 PLC,能够成为多种药物的有效治疗载荷,包括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治疗性蛋白质和核酸。
在此基础上,PlateletBio 正在开发 PLC 载药对自身免疫疾病、肝纤维化、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方案,亦在扩展 ePLC 疗法的肿瘤、肾病、血液疾病等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