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体重指数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可减少12%的慢病风险,真的不难

中国慢病研究超43万居民分析显示:

健康体重可防12%慢性病风险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众所周知,胖人往往会面临多种健康问题,但真正能做到控制体重的人却不在多数。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阻肺和肝癌是导致我国人群寿命年损失、缩短生命长度的前五位死因,严重影响期望寿命的增长。而体重增加是导致国人疾病负担增加的第六位危险因素。

近日,中国一项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近43万人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只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减少12%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阻肺和糖尿病的慢性病风险。

体重越高、腰围越大,慢性病风险越高

这项研究共纳入30~79岁438113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0年期间,共有131454人得了1种及以上慢病,26892人死亡。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慢病风险,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增加26%的慢性病风险,而肥胖增加59%的风险。其中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随着BMI增加而上升,慢阻肺和恶性肿瘤则体重过低者“遭殃”。其中体重正常定义为体重指数18.5~24.0kg/m²;超重定义为24~28.0kg/m²;肥胖定义为>28.0kg/m²。

腰围也是如此。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随腰变粗而上升,腰围每增加5cm,两者风险分别增加10%和39%。腰围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明显受BMI的影响,校正BMI后,低腰围组表现出的高死亡风险消失,死亡风险随腰围增加而上升。

肥胖会引起代谢改变让健康面临考验

超重和肥胖是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内的若干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介绍,超重和肥胖已经让健康不堪重负,也是诱发慢性病的主要“杀手”之一。比较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关系。约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症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肥胖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肥胖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究其原因,超重和肥胖可以引起代谢的改变,如影响血糖代谢,使胰岛素抵抗增加,而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高血糖都有密切关系。

肥胖也可能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相关。肥胖可以引起脂肪代谢的紊乱,脂肪代谢障碍和胆汁分泌有关,胆汁分泌增多,其中的类固醇在肠道内可以和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致癌物质,使结肠癌风险增加。

另外,中国人的肥胖主要是苹果形肥胖,脂肪主要是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的脂肪比较多,更易患各种慢性病。而西方人的肥胖通常是梨形肥胖,脂肪堆积在大腿和臀部,患慢性病概率低。

太瘦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也会上升

研究也发现,太瘦了也不好,体重指数(BMI)过低或过高均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有关,即BMI与死亡风险呈“U”形关联。之前也有研究发现,对于心梗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肥胖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体重正常和超重的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微创外科主任医师孟化在其文章中提到,医学界统计数据发现,过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体重者的寿命略低,且因瘦子脂肪过少,相对更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等问题,生病后恢复的速度也较常人慢。

对BMI值小于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能找到原因。其常见原因有饮食不当、减肥过度、疾病因素等。这类人排除疾病因素外,平时运动量应适度减少,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吃一点,让摄取量超过消耗量。在饮食方面,增肥者要增加淀粉类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鱼、肉、蛋、奶)的摄入。每个月测定一次体重,检测体重的变化以方便调整饮食。

编辑 || 燕声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