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
冯远征
在外人眼中,他是逝世在工作岗位上的北京人艺院长;在同辈眼中,他很少在媒体面前说吸引眼球的话,是有良心的悟者;在后辈眼中,他在中戏创作的画面小品《小丑与孤儿》,能在课堂被足足分析三天……他对别人总是展示出最大的善意,也在排练场金句频出。当院长8年,人艺院里常常能看到一个高大却并不挺拔的背影,走起路来不急不缓,拎着帆布包,拿着折扇,用着翻盖手机,包里总是放着几块糖和用纸巾裹着的两块馒头,这就是北京人艺的第四任院长任鸣。
7月12日,距离任鸣6月19日离世已过20多天,人们聚集在北京人艺排练厅,他的温润如玉依然包裹着每一个人。让别人愿意为你写点东西并不容易,而导演王晓鹰为他写下:随心守志、心无旁骛、低调耕耘、鞠躬尽瘁。他是戏剧赤子,更是人艺之子。
东红
听大家聊他,对我来说是一个治愈的过程
任鸣与妻子东红相识于1988年,1989年12月东红满23岁时,两个人领了结婚证,因为两人都属学霸型,在事业上都比较强势,所以磨合了很久。任鸣30多年前就有心脏的问题,东红很怕接到他的电话,怕会收到他心脏不适的消息。6月19日,即便是任鸣因抢救被送到朝阳医院后,东红都不相信他会走,“这30多年反反复复,我却不相信这个事真的会发生。20多天以来,特别是今天上午听大家讲述他的往事,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治愈的过程。他的父母都是九十四五岁的人,我母亲因为正在心梗后的恢复期,所以没敢告诉她。”任鸣走后的第10天,儿子度过了29岁的生日,东红说,“家中突然的变故,孩子身心虽然受到很大创伤,但这些天来有条不紊安排爸爸的后事,也得到了历练,这也是爸爸用生命为他换来的至高无上的爱与生命体验。”
在东红的回忆中,任鸣在家里最喜欢做的就是读书和写作,“我们搬过三四次家,每次搬家,他都不怎么管,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能有地方躺着就行。他读过的书里都是简报,每次都让我买红黑两种笔芯,分别标注摘录别人的和自己的批注。而且他一定要买笔芯而不是笔,换笔芯的过程对他来说是非常快乐和有成就感的。”
东红是学外语出身的,对话剧是门外汉,曾经有一段时间想去自学话剧,但是很快被任鸣制止了,他说:“一定要留住这种宝贵的直觉。”艺术上追求极致,但生活上他却毫无要求。“我原来也不会做饭,但因为他不会,所以我逼着自己去学,他最爱吃的永远是炸酱面和炒饭。”
生命乐章在最华彩的段落戛然而止,留下很多的笔记,最近,东红每天早上都会分享一条任鸣留下的话。“他仿佛没有走,像今天早上的小雨一样润物无声地牵引着我们。院庆时他说的那句‘能成为人艺人,此生足矣’,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濮存昕
台上台下都是乡亲,戏剧就是回故乡
在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眼中,任鸣有着向死而生的壮烈情怀,“他深信戏比天大,院庆当晚他来《茶馆》后台慰问,握手的一瞬间我能感觉他的手是冰凉的。多年前,他开导过不知如何演名著的我。我拍《清凉寺钟声》时,他让妻子东红教我日语,开拍时栗原小卷说我说的她都能听得懂。他有一句话极其简短而精彩,我也多次引用,‘台上台下都是乡亲,戏剧就是回故乡’。”
冯远征
守着相爱的人,做着心爱的事,这就是幸福
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与任鸣相识于1985年,“我们相识37年,同事35年。他去世前的几天,我去办公室找他,他说好久没聊天了,我们聊聊,他说院庆后应该可以退休了。还说我们是幸运的,他做导演,我做演员,却没想到这么多的荣誉和责任放在我们身上。他曾经这样形容我和丹妮:你们是守着相爱的人,做着心爱的事,这就是幸福。其实这不仅仅在说我们,也是在说他自己。他一生是幸福的,一进排练场就手舞足蹈,那一刻他忘了所有的病痛。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却是一个在艺术上有大智慧的人,对所有人表达着自己最大的善意。我们是事业上的知己,生活上的挚友,我知道自己的后半生会时常想起他。”
吴刚
我们还在,大家都在,放心吧!
吴刚形容任鸣是一个好导演好哥们儿,善良天真的大男孩。“他在人艺实习时,我也刚刚从学员班毕业,那次排了一个戏,我和岳秀清骑着车去中戏。进到宿舍,他让我们猜哪张是他的床,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他的床比别人的床长。那一次,他请我们吃了顿饭。他对生活的友善渗透在生病后,他住院时,我去看他,他说安了起搏器,以后哥们儿坐飞机过安检就响了,就和你们不一样了。我这个人信奉认真和坚持,认真改变自己,坚持改变命运,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有希望,这一点任鸣都做到了。今晚7点30分,首都剧场钟声再次敲响时也意味着本轮《哗变》的最后一场开幕,我们为任鸣而演,他是这个舞台忠实的坚守者,我们还在,大家都在,放心吧!”
王劲松
“梵高”的裤子是他穿过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劲松多次与任鸣合作,当年演出《油漆未干》时,王劲松每每在台上都能看到他弯腰驼背手拿折扇的身影,脸上则挂着夸张的笑容。“他会带头为我们鼓掌,让本不自信的我有了信念感,演员是观众捧出来的。”如今《燃烧的梵高》已经演了112场,王劲松在台上穿着的裤子就是任鸣从办公室找出的一条他穿过的裤子,“这么多场已经是补丁摞补丁,我依然穿着。他送我的不锈钢导演按铃,是他留给我最珍贵的纪念,导演每一次按动就开始了崭新的戏剧,再次按动便是谢幕的掌声。”话音未落,王劲松敲响了导演铃。
王辰
他的心脏状况可以用“耗竭”来形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从医生的角度谈及任鸣最后时刻心脏的状况时,用“耗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同任鸣认识30年,他身上始终传递着一个导演的精神和信念,作为朋友,他像静水一样缓缓流动。有时我在想,作为医生,见了那么多生离死别时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果能够写一部深刻的作品,而非浅薄的医疗剧,用极致戏剧的形式来呈现生死,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陈彦
一个剧院的管理者应该心在场、情在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谈了他眼中的任鸣:“我是人艺的铁粉,来看戏总能见到他,我也曾是一个剧院的管理者,对于剧院,一个院长应该在场,人在场、心在场、情在场、生命在场,如果不在场,我很怀疑能否管理好,而任鸣恰恰是一个在场的管理者。遗体告别那天,我看到了大量送别任鸣院长的信息,看到灵车绕剧院一圈,我潸然泪下,还有比这更好的告别方式吗!任鸣也曾邀我给人艺写戏,这里是殿堂,我还需要来此浸泡,再看看有什么可写的。”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统筹/满羿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