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考古,1995年芜湖出土,清康熙,壬辰仲秋荆溪惠孟臣製款茶壶

紫砂考古,清康熙,壬辰仲秋荆溪惠孟臣製款茶壶

芜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1995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新芜路曾家塘基建工地发掘出土。

残高13.7厘米,口内径8.2厘米,壁厚0.35厘米,容量约800毫升。

紫泥胎,呈猪肝色。胎质略粗,胎泥中夹杂细密的黄色细沙颗粒。

出土时,壶盖及壶流缺失无存。身桶颈部有一呈三角形的残缺口。

壶平口,圆唇,直颈,溜肩,肩部微鼓,直腹,下腹微收,平底,浅圈足。

壶身在肩腹部的交接处,装饰三道凸弦纹,简洁雅致。

圆形泥条曲把呈长长的耳朵形,美观实用。

壶体内壁有布纹印痕,应是采用了“内模外挡”的成型工艺,衬布以利于脱胚。

壶内底部的加工较为原始,没有使用竹片推墙刮底,连接底片的泥浆痕迹仍清晰可见。与雍正朝时期壶的内底处理方式有明显区别,雍正朝时期内底的处理已开始使用竹片,把多余的泥浆刮净,壶内的制作开始讲究,使用竹片刮底留下的痕迹为同一方向的线条。至乾嘉以后,内底使用竹片刮底后,留下的痕迹为放射状线条。

出水孔为独孔,位于肩部稍下位置。孔挖得较为随便,呈不规则的圆角方形。

此壶就工艺特征来看,具有晚明清初的朴放气息,时代特征明显。

外底有木章钤印的“壬辰仲秋荆溪惠孟臣製”十字三行阴文楷书款。在写法和刻法上具有康熙朝的典型特征。

* 观点:“壬辰仲秋”应为康熙五十一年,即公元1712年。残器从泥料、制法、造型、容量、款识等判断,亦都具有康熙朝时期的特征。由此可推,惠孟臣是活跃于清康熙时期的宜兴制壶名家。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 北京巨力2017春拍,东瀛回流的明末清初“用卿”款束腰执壶

null

* 本文系海上书房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