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胡梦 曾潇潇
“偷梁换柱”出自兵家宝典《三十六计》,现有以假代真,以次充好之意,然而,其最初却是源于中国古建筑行业的工程术语,也称“托梁换柱”,是古代匠人维修建筑时更换房屋顶梁柱的一种技艺。近日,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诊疗中心黄勇教授在一名脊柱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再次演绎了这一“古老”技艺。
专家团队正在手术
33岁的陈某(化名)是一名公司白领,近一年来时常感觉腰背部隐隐作痛,他以为是工作劳累导致的腰肌劳损,并未在意。一月前陈某感觉背部疼痛加重后,在当地医院做了CT检查,报告显示“胸12椎体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可疑”,医生告知“他的一节脊椎骨被肿瘤破坏了,好比一座房子的顶梁柱被白蚁蛀了,外表看起来是完整的,实际上只剩空壳了”。
陈某辗转求医过程中,病情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最终他找到了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脊柱外科黄勇主任医师,在了解病情并全面检查后,黄勇妙用“三十六计”,为陈某设计了“三步走”的手术方案。
手术方案示意图
第一步: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手术前为了明确肿瘤性质,并大致了解瘤体内血供情况,黄勇给陈某做了椎体病灶穿刺活检,当穿刺针进入椎体后,鲜血瞬间从穿刺通道涌出,考虑肿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在迅速取出活检组织后,鸣金收兵。病检结果与影像学报告一致,确诊为“胸椎骨巨细胞瘤”。
第二步: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
为了保障手术安全,黄勇联合放射科、介入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进行了多学科(MDT)会诊,在手术前一天为患者做了血管造影,找到病变椎体的节段动脉后,进行血管栓塞术,将病变椎体的“粮道”切断,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
第三步: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
为了解决陈某的后顾之忧,黄勇选择了一种治疗脊柱肿瘤的新术式——TES术式(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目前省内仅少数几家医院可以开展。
巧合的是,该术式竟与我国古代建筑行业的“托梁换柱”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透视定位下找到病变椎体后,充分暴露病椎及邻近椎体——“揭露”;在邻近椎体内拧入螺钉搭建“支架”,维持脊柱稳定——“托梁”;在3D显微镜下将病变椎体完整切除,同时对病椎内的脊髓神经秋毫无犯——“抽柱”;植入“钛笼”顶替原来病椎的空缺——“换柱”。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出血量不到1000毫升。
术后第3天,患者就可以下地行走
术后联合疼痛科、康复科、针灸科多学科查房,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加速康复(ERAS),对患者术后镇痛、康复进行联合指导,患者术后第3天就可以自行下地行走。出院时陈某激动地表示:“感谢黄勇主任团队的三十六计,让我今天挺直了腰杆,康复出院,我就走为上计了!”
“脊柱骨巨细胞瘤发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局部疼痛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并发病理性骨折,甚至脊髓神经损伤,严重可导致患者肢体瘫痪。”湖北省中医院黄勇提醒广大市民,“如有持续性背部疼痛症状时不要忽视,建议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
(图片由湖北省中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