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刘俏解读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奇迹

12月5日—7日,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据悉本次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扬、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上表示,对中国未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实是有信心的,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有可能能够在完成了工业化竞争之后,还能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速度。“对我们而言,这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另外一个奇迹,我把它叫第二次奇迹。”

刘俏院长表示,基于4个因素,我们在未来的15年时间继续保持一个比较能持续的,比较健康的,高质量的增长是有可能的:

第一点是再工业化,虽然说我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但是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我们具备了对大量的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把他再工业化,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量的释放空间,这可能是我们特有的一个有利条件。

第二点是为再工业化进程提供的基础设施,叫新基建。它跟传统基建是不太一样的,是为数字化转型,为再工业化,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会带来未来大量的投资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

第三点是中国经济结构与其他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未来随着制造业升级,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占比,会带来大量的创新机会,技术进步的机会。

第四点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成功的一个要素,就是我们通过大胆的改革,高质量的开放,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巨大提升的空间,它本身也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那么,如何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继续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

刘俏院长表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重要、最可靠的来源还是创新,不管是技术方面的创新,科学方面的创新,还是在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他强调,整个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要义其实是我们需要不断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如果说能围绕着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去破题,那么它就能够促进中国未来5-15年的一个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刘俏讲话摘要:

大家好,我是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刘俏。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科技创新,以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的十四五规划做出了具体的建议。其中提到三个新,新的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这三个新应该是整个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了。

为什么这个时候提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跟它是什么关系?如果回归到经济学里面,用分析中国发展、中国模式的最核心的索罗模型来分析,可以看到经过了40年高速发展,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之后,作为经济增长重要的一个动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已经在下降了。到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基本上已经下滑到了2%左右,最近一段时间甚至降到了2%以内。

有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变化,技术革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基建等,来继续保持全要素生产力的快速增长。我想只靠这个因素,可能我们是过于乐观了。因为索罗曾经在上个世纪讲过,大家对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然是过于高估的。

也有人说,中国可以在未来继续保持很高的一个增长率,比如说我们有很高的储蓄率,同时我们城镇化率也在不断的提升,还有大量的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继续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的高速增长。

但这里面也有几个我们跟过往的阶段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现在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到来,同时我们的储蓄率必然在下降。在过去40年,特别在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面,整个投资的效率,即投资资本收益率在下降。这样,继续靠高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整个经济生活的一个高杠杆形象。

所以这个要素本身,也值得商榷。有人讲消费成为整个增长的动能,未来可以靠消费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但这里面有很多需要去破题的关键点,比如说我们现在消费,你需要有收入,但是整个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并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到目前为止,整个GDP里面,只有43%是真正个人可支配收入。

这合在一起其实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可能再去靠一个简单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其他的一些政策,它更主要是一种供给端的结构性改革。在整个十四五规划里面,甚至在规划2035年之前的经济社会工作的时候,我们提出新的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里面最大的一个背景因素就在于我们需要去进一步维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那么做些简单分析,其实我会觉得我们有机会在未来的5到15年时间里面,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那么我想这里面有一些是中国特有的一些因素,有一些可能是我们这个历史阶段赋予我们的一些有利条件。我个人认为,基于这4个因素,我们在未来的15年时间继续保持一个比较能持续的,比较健康的,高质量的增长是有可能的。

第一点就是我们讲到的再工业化,虽然说我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但是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我们具备了对大量的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这样一种可能性,我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我把他再工业化,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量的释放空间,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特有的一个有利条件。

第二点就是我们为再工业化进程提供的基础设施,我把它叫新基建。它跟传统基建是不太一样的,是为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为我们的再工业化,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会带来未来大量的投资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

第三点是中国经济结构与其他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我想未来随着制造业升级,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占比,会带来大量的创新机会,技术进步的机会,那么它本身也有利于我们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速。

最后一点,其实回归到我们讲到的过去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成功的一个要素,就是我们通过更彻底的、大胆的进一步的改革,高质量的开放,它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巨大提升的空间,它本身也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所以这合在一起之后就是我想跟大家讲一点,我们对中国未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实是有信心的,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有可能能够在完成了工业化竞争之后,还能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速度。那么我想对我们而言,这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另外一个奇迹,我把它叫第二次奇迹。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刚才提到三个新,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我们开始关注高质量发展,那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就是说我们要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那么怎么去做这个事情?就科技创新本身,它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因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重要、最可靠的来源还是创新,不管是技术方面的创新,科学方面的创新,还是在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

我们未来还有几个比较关键的点,像消费,投资的效率问题,整个要素的自由流动对我们未来的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最后简单的一个结论,就是说整个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要义其实是我们需要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我想科技创新如果说能围绕着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去破题,我们刚才提到这些关键点,那么它就能够促进中国未来5-15年的一个高质量发展。好,谢谢大家。

专题:全球经济如何破局?梁振英15分钟重磅演讲、多位省部级领导建言献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