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博弈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海运实力的对比变化引发了美方的严重焦虑——自身海运实力的衰弱已成为大国综合博弈的巨大短板。在这种担忧之下,美国两党形成了共识——将打压围遏竞争对手的海运作为全体系竞争的重要一环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发起的“海运战”与“关税战”可谓异曲同工,看似是某一领域的经济博弈,实际上是在谋算利用尚存的霸权资源扭转美国在全球格局中逐渐下滑的地位,本质上是企图以“两战”赢得“美国优先”
通过单方面提高关税等系列手段,美国试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孤立竞争对手,让其货物卖不掉。通过打压遏锁竞争对手的海运,美国谋求构建由其主导的全球新海上互联互通网络,让对手的货物运不出
美国以“港口节点削弱+海上通道遏控+船队运力打压”三位一体的新策略深度发力海上控制,是其对华全体系竞争的重要一环、大国博弈的重要着力点。这些极端发难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美国妄图通过打压中国海运来遏阻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 | 王旭 张敏学 张岚舒 刘兰芬
美国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海洋霸权国家,在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然而,其造船、航运和港口基建等产业早已式微。
目前,美国商船造船产能已锐减至不足全球1%,造船业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老化、技术落后、投资不足等诸多问题饱受诟病;截至2024年,美国商船总数已不足100艘,其外贸运输高度依赖非美国国际航运公司;在港口建设和运营上,美国的能力更是远远落后。
美国航运造船业的衰落,核心原因是数十年来美国偏重第三产业发展,经济“脱实向虚”,海运相关产业的基础已经十分薄弱,导致其越来越无力为全球贸易提供海运公共产品。
美国对此忧心忡忡。一方面,美国视航运造船业为国家海上实力的重要组成,担忧相关产业的衰落会削弱其海洋霸权乃至全球霸权;另一方面,又对主要经济体海运实力的对比变化感到焦虑,认为美国海运实力的衰弱已成为其进行大国综合博弈的巨大短板。
在这种认知下,美国眼中的海运竞争已超越纯粹的商业竞争范畴,升级为全体系竞争的重要一环。为此,美国正不择手段展开战略博弈。
美国西雅图港(资料照片) 杨磊摄 / 本刊
综合博弈的重点
自历史学者马汉奠基“海权论”以来,美国战略界一直将海运视为“第二海军”。近年来,美战略界不断渲染竞争对手可将强大的造船和航运能力转化为军事能力。一方面,将竞争对手的商业造船实力与海军现代化建设相联系。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称,外国船东大量购买中国建造的船舶、向中国船厂转让先进造船技术,推动了中国海军实力提升。另一方面,高度忌惮竞争对手的海外港口布局。美国国际海事安全中心称,中国投资或运营着上百个海外港口,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沿岸,全球港口网络既是中国海外行动的后勤支撑、获取战略支点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美国围堵的筹码。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观点更是直接将海运竞争提升到了大国博弈层面:海运竞争是战略对手冲破美国霸权的杀手锏,其对全球海运业强大的控制力可能成为抗衡美国金融制裁和美元体系的一张王牌,谁能主导全球海上运输,谁就拥有了制衡对手的筹码。
在这种担忧之下,美国两党形成了共识——将打压围遏战略对手的海运作为全体系竞争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都将其视为维护美国战略优势的必要举措,这一共识首先体现在政策的连续性上。特朗普第一任期时,通过对中国船舶零部件等多种产品加征关税、制裁中国航运企业、限制中资建营海外港口等行动遏制中国海运发展。拜登上台后延续并强化了相关举措,最具代表性的是启动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特朗普二次执政后,加速301调查拟议措施落地,还强力出台了造船业行政令。无论是共和党上台还是民主党执政,对于打压中国海运,立场都高度一致。
国会层面,多项涉海举措和法案由两党议员联合提出和推动。2023年,美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大肆渲染的中国产港口起重机存在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被两党议员当作“弹药”,借以敦促美国政府强化港口设备安全审查。此外,《美国船舶法案》等多项法案均由两党议员共同发起。
特朗普二次执政以来,已在“关税战”的明线之外全面发起“海运暗战”——“两战”配合以图阻遏中国经济发展。“海运战”与“关税战”可谓异曲同工,看似是某一领域的经济博弈,实际上是在谋算利用尚存的霸权资源扭转美国在全球格局中逐渐下滑的地位,本质上是企图以“两战”赢得“美国优先”。通过单方面提高关税等系列手段,美国试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孤立竞争对手,让其货物卖不掉。通过打压遏锁竞争对手的海运,美国谋求构建由其主导的全球新海上互联互通网络,让对手的货物运不出。美国的设想是,通过“关税战”与“海运战”相互配合,打击战略对手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及其对外经济合作。
海洋霸权早已发展失衡
对于海运竞争,美国的梦想是“彼消此长”——在遏压战略对手的同时,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航运造船业重新振兴。
尽管特朗普政府出台了系列重振海运举措,但美国专家普遍认为,重建美国海运实力将是一个漫长且昂贵的过程,短期内靠重拳、猛拳出击恐难奏效,仅靠提高关税和收取靠港费等手段更是无法实现目标;美国要在造船竞争中胜出,必须大幅调整产业政策并投入巨额补贴,但这又受限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当前,特朗普政府加紧寻求与日韩等盟国在造船领域合作,但关键法律问题仍未解决。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军所有船舶及其主要零部件均不得由外国造船厂制造。2025年2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提交《海军准备状态保障法案》,提议美国可以将海军建造工厂交给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的国家或北约成员国,目前该法案仍在审议阶段,能否进入立法表决程序尚不可知。
美国想要在全球港口竞争中突出重围也并非易事。在港口建设上,美国面临成本高昂、投资不足、专业劳动力短缺等诸多问题。在港口运营上,美国缺乏完整的海运上下游产业链,几乎没有全球领先的造船企业、集装箱制造商和港口设备供应商,也鲜少投资海外港口产业园区,而这些都是新兴经济体的港口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能,因为港口不仅是物流中转站,更是全球产供链上的综合枢纽。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港航激进措施已经引发美国国内各利益群体的撕裂。301调查的拟议措施公布后,美国国内进口商、能源和农业等行业反应强烈。在此后的听证会中,美国多个行业代表表示,征收靠港费政策可能导致运价飙升、供应链中断、通胀高企,令美国产业陷入困境。面对“自己人反对自己人”的声浪,特朗普政府已陷入两难境地。
纵观美国多届政府提出的有关振兴航运造船业、升级港口基建的政策主张,几十年来总是效果不彰。美国的海洋霸权早已发展失衡,这并不是靠打压竞争对手能够改变的。
美国“亚伯拉罕 · 林肯”号航母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时,一架直升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资料照片) 新华社 / 美联
三位一体的打压策略
当前,美国打压遏制竞争对手的系列举措已在全球掀起巨大波澜。
特朗普政府正以“军事胁迫+政治讹诈+资本侵吞”的方式批量削弱中国海外港口节点,强控海运咽喉要道,同时加速推进301调查和《美国船舶法案》等单边法规落地以打击中国海运和造船业发展。
一是将港口竞争战略重心放在削弱竞争对手全球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上,欲通过掌控关键航道沿线的核心港口,控制东亚与欧洲、非洲及中东的贸易干线,并将关键港口纳入美国势力范围,进而系统性削弱竞争对手在全球海运格局中的影响力,遏控竞争对手“外循环”的效能。
二是马汉有关大国应掌控贸易通道的海权观正在美国强势回潮,遏锁海上贸易通道,已经成为美国遏制竞争对手、截断后者与世界贸易联系的关键一招。
三是希望通过打压中国航运造船业来阻止中国成为贸易强国并削弱中国工业竞争力。
美国以“港口节点削弱+海上通道遏控+船队运力打压”三位一体的新策略深度发力海上控制,是其对华全体系竞争的重要一环、大国博弈的重要着力点。这些极端发难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美国妄图通过打压中国海运来遏阻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一艘货轮行驶在苏伊士运河上(2024 年 1 月 13 日摄) 新华社发(艾哈迈德 · 戈马摄)
博弈美国系统施压
当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等经济干涉无法改变对手的竞争优势时,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海洋霸权国家更有可能动用其他手段进行系统施压。
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其实力不仅体现在舰艇数量上,更体现为全球部署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美媒近日披露,美国海军拥有296艘舰艇,包括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1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和74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其舰队规模无人可及。根据美国国防部2023年的《基地结构报告》,美军在39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关岛、波多黎各等美国属地)拥有372处海外军事基地,其中不少基地扼守着海上咽喉要道,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有这般海外军事布局。系统的全球海、岸基地布局和庞大的海、空军后勤舰队延伸了美国海上力量投送半径,使美军可以同时在多个区域作战。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美国护持海上霸权的重要保障。
美国作为科技大国,对国际航运体系有着巨大影响力。美国长期主导全球航运技术标准制定。全球大部分商船和航海仪器默认使用美国的GPS信号进行定位。美国还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海底光缆和互联网骨干网络,掌握着现代航运通信的命脉。
“软实力”是美国的另一项优势。国际海事组织将英语定为海上通用语言,世界各国海军军官和商船队高级船员普遍以英语接受培训。美国在全球媒体和舆论方面的强势地位也延伸到了航运领域。美国借助文化霸权,在国际主流航运期刊、海事新闻网站上强行将“航行自由”等理念塑造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竞争对手进行牵制。
海事服务能力也是美国海运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纽约是全球海事仲裁的一个中心,被视为解决海事纠纷的首选地之一。美国拥有发达的海事法律体系,大量顶尖海事律师活跃于国际仲裁和诉讼领域。美国还利用金融霸权在海事领域彰显强大影响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事保险。2019年以来,美国多次联合盟伴拒绝为受制裁国家的船舶提供保险和再保险。“断保”成为美国阻堵他国航运贸易的利器。
需要警惕的是,美国不会甘心霸权走向衰落,“海运遏锁”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美国进行全体系竞争的重头戏。更需要警惕的是,美国仍具备短时间内系统施压扰乱全球航运秩序的能力。
(作者王旭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外法治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敏学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外法治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岚舒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兰芬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外法治与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