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形声字。在商代甲骨文中,“教”的初形是从攴(pū),爻(yáo)声。攴为表意的形旁,表示手持杖进行施教。施教干吗要拿杖?为了敲打呗。屡教不改便要敲打敲打让长记性。手执杖或鞭子“教”人,最初大概多用在奴隶身上。可是,相较于教训奴隶劳动,对儿童进行全方面教育则更为重要,后来,为突出教育儿童的意思,便在其表音旁爻下加上了“子”,所以,“教”这个形声字,表意的形旁有两个,其一为表示敲打的“攴”,其二为表示接受教育的主体“子”。
所以,在中国传统私塾教育或家教中,在学习过程中偷懒懈怠或犯了错,被先生打手板被父母大人打屁股是最寻常不过的啦。犯错就要略施惩戒,以戒下次再犯,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一点都不矛盾。
对“教”的解析还有一说:“教”从孝声。就孝声,还有人做“孝文化”讲,认为中国的教育传承的是一种孝道文化,承上启下,如果没有孝,也就没有教,教之道,乃是孝之道。这种解字法显然犯了以简化后的现代汉字字形解析汉字字义的通病,若“教”的左旁为“孝”,那作为形声字,难道“教”只有表意的形旁没有声旁吗?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陈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