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部舞剧让《白蛇传》穿越到未来,许仙变成AI|揭秘
近些年来,以“白蛇”为创作题材的文艺作品被搬上舞台屡见不鲜,这其中既有对经典的致敬,也有对这一流传千百年故事的新编解读。今年,建团已整整13周年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则将这部民间传说放进未来时空中,用AI概念与艺术对话,打造了一部带有舞团独特解读的全新舞剧作品《白蛇-人间启示录》,该作品于3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上演。
舞剧作品《白蛇-人间启示录》剧照 舞团供图
舞剧《白蛇-人间启示录》创排历时两年,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作为故事的基础,把故事架构在未来时空中,加入AI元素,又用电子乐的极致诠释将科幻感进行多元而丰富的表达,而最终探索的则是人与仿生人之间的情感、智能危机等状态。首演前新京报记者专访该剧总编导、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团长王媛媛揭秘创作初衷与幕后故事。
创作:古老故事放到未来
创作之初,王媛媛与主创团队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将这一古老故事嫁接入当下社会甚至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些年王媛媛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技,给人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同样给人的内心带来了恐惧,王媛媛总会不经意去思考的问题是:“科技的进步究竟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因此创排新作,她更加坚定地要把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背景嫁接到充满未知的未来。
虽然故事的框架在未来的时空中,但王媛媛坦言,观众以往在《白蛇》里熟悉的如“断桥相会”、“盗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依然还会在新作中以另一种形式体现。王媛媛解释说,如果把这些经典桥段假设到未来人类世界,当白蛇降临时,她看到的许仙或许已经变成了一个被高科技支配、早已失去灵魂和记忆的再造人,若从这个角度跟他相识,产生认知的过程就跟传统艺术表现不一样。
舞剧作品《白蛇-人间启示录》剧照 舞团供图
新作中,“看不见”的法海被王媛媛设定为“AI许仙”整个系统的控制者,当白蛇这一未知的系统“入侵者”出现时,就会打乱他对“AI许仙”系统的控制,为此在剧中,王媛媛将很多传统的经典桥段进行了再造,用更加贴合未来科技的软科幻手法完成表达。“传统民间想象里对白蛇故事的解读,或许就是我们现在对宇宙和科学的理解,不排除未来我们的后人可能还会站到更高层面上去看待这些问题。若是我们将这种超前想象,拿到现在世界里做成艺术作品,无疑完成了对当下现实的探索。”
难度:穿越到未来的白蛇许仙交流需有尺度
相比起以往《金瓶梅》《大红灯笼高高挂》《野草》《风声鹤唳》等作品,王媛媛认为这些作品本身都有文学根基,创作者可以从故事里去寻找感觉,即使情节转化到现在,也能贴合今天人们的感受和生活。而《白蛇-人间启示录》则是她创作过程中跳脱最远的一部作品,就连自己一开始都不敢想象,如何在作品里设计一个未来AI人,并让他与当下产生某种关系。
舞剧作品《白蛇-人间启示录》剧照 舞团供图
想象未来,王媛媛时常会思考,当科技感随着时代越来越强大,是否会削弱人类渴望去沟通的欲望。“通过《白蛇-人间启示录》也是带动观众一起思考,当遇见一个人,希望跟他产生交流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像‘盗仙草’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将对方的灵魂解救出来。未来当人类变得无知无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比现在温暖还是更加的冷漠?”王媛媛觉得这部作品想去表现的,不过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爱、人和人的付出与回报,还有你在生命过程中会遇到的挫折、坎坷。
舞剧作品《白蛇-人间启示录》剧照 舞团供图
作品创排有挑战,王媛媛认为,《白蛇-人间启示录》对新演员而言第一是动作难,必须通过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日常不断的训练来磨合。另一个难点则是,对剧中涉及穿越到未来的内容,“白蛇和许仙”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进行交流需要分寸,这是对主演来说,一直需要不停思考的难题,“如果在以往剧里面,正常人物关系通常是可以通过双人舞有据可循的去表现,但在《白蛇》这部作品里面,最初就已经把许仙设定成一个无知无感的人物,这又该如何通过双人舞来表现?面对这样拥有特殊气息和情感的AI,扮演白蛇的舞者又该如何回应?”
王媛媛不想设定角色之间一定是男女的情爱关系。“对于演员来说,更多要传达的是一种温度与记忆。” 《白蛇-人间启示录》中,“许仙”的设定由一男一女AB两组演员出演,王媛媛坦言,自己不想被传统的创作理念束缚住,让男女的表达仅限于情爱之中,因为王媛媛心中的许仙是中性的。“如果是女性,可以表现出雌雄同体,而男性,他也可以变得温柔,越是把想象放得宽广,创作空间也会更加无限。”
舞剧作品《白蛇-人间启示录》剧照 舞团供图
除了将传统的故事加入了AI元素,音乐设计方面,王媛媛也将传统的基因与现代感的电子音乐产生了连接,舞台上还运用了激光技术去营造舞台上的各种场景变换。谈到舞美方面的想法,王媛媛坦言,这部作品里她不想让舞台上出现“景”的概念,因此舞台设计的整体追求会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更加的简洁,她希望让舞者去承载一切。
新京报记者 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