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锅汤是从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爷爷精通中医,他配出了一张做跷脚牛肉的方子,后来到了我的父辈,就开了家铺子叫口福来,一直靠着卖跷脚牛肉营生。”刘咏梅说道。
因为方子独特,用料实在,所以口福来在当地的口碑非常好。
直到 8 年前,刘咏梅有了做品牌和走出去的想法,首先她改了品牌名。
“因为口福来无法注册,我想要做品牌,这样下去不行,就把品牌名改成了尽膳口福,‘膳’既有药膳的意思,也有善良的意思,不过现在看来还有优化的空间,这个名字不好传播。”
刘咏梅将走出去的第一站定在了成都,一开就是 600 平的大店,结果,这走出去的第一步就受挫了。
“当时正好赶上修路,市政改造,一开始接连折腾了两年,后来在经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进成都的时候,刘咏梅一开始将尽膳口福定位成火锅,这首先就陷入了一个红海市场,而且成都那更是红海之中的红海,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跷脚牛肉汤锅是用牛骨、牛肉、牛杂来熬出来的清汤,但在成都这样一个偏爱重口味的城市,显然就不太被消费者所接受。
当时,我说我再坚持两个月,要再赔钱,我就不干了,结果还是又坚持了半年,最后,店里的生意才慢慢好转了。”刘咏梅回忆说。
有了第一次亏本的经验,刘咏梅明白了,作为一个老字号来说,想要适应如今的市场需求,除了那锅传承下来的汤不变之外,其他的都要改。
于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刘咏梅不断的调整,最终才形成了现有模式,并相继在北京等城市开出 10 家直营店。
刘咏梅发现自己最核心的就是汤,于是她提炼出“一头牛一锅汤”的概念,无论是菜单上,还是服务员的介绍中,都着重强调汤,而模糊火锅的概念。“因为传统的跷脚牛肉所用的食材,就包括牛的各个部位,所以叫一头牛一锅汤。”
实际上,这就跟之前一大批的潮汕牛肉火锅,打出“每天一头牛,新鲜不隔夜”的口号是一个道理,让顾客有一个记忆点。
一般的跷脚牛肉店,一年四季都是用牛肉和牛杂熬出来的那一锅汤,而尽膳口福不一样,它会根据每个季节的特质,来推出符合这个季节的汤品,并且在菜单上,有明确的解释。
除了传统的四季汤方之外,尽膳口福为了适应年轻人喜好重口味的需求,也增加了牛油红汤。
虽然不是主打,但是尽膳口福的牛油红汤也有差异点,一方面汤底里除了常见的底料和牛油之外,还会增加醪糟为底汤的红锅,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另一方面,一般的牛油红汤配的要么是纯净水,要么是高汤,但尽膳口福配的是产于川西的“老荫茶”,有生津去火的功效。
提炼出核心的“一锅汤”之后,在其他菜品的设计和搭配上,刘咏梅也就跳出了传统火锅店的思维,而是围绕这“一锅汤”,搭配炒菜和小吃。
一般的火锅店来说,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午间时段客流量怎么去解决,尤其是上班时间。尽膳口福位于北京国贸的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菜单中增加了炒菜。
如果是一般的火锅店,有炒菜,就是一件特别违和跟奇怪的事情,但是,由于尽膳口福主打的是一头牛一锅汤,模糊了火锅的概念,并且在炒菜的选择上,也以牛肉为主要的食材,始终围绕“牛”,就不显得违和了。
“目前,主打的还是汤品,炒菜销售占比也能够达到 10%到 20%。”
除了炒菜之外,尽膳口福增加了小吃产品,这些小吃产品都是来自乐山。
“因为跷脚牛肉源自乐山,所以在搭配的小吃选择上,在区域上基本就局限在乐山,同时,在口味上,注重味型的互补性,比如辣的配甜的,酸的就比较和谐,比如冰粉和泡菜。增加这类型的产品,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