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记者的镜头,16岁的高二学生小娟(化名)始终礼貌性地保持微笑,在前几天发生的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中,她失去了自己的家。
地震来时,家里只有她和奶奶,她拉着奶奶从楼上飞快跑了出来,在车上度过了寒冬里的一夜,家里坍塌得很严重,她们这几天住在救援人员搭建的应急救灾帐篷里。
在这个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还住着其他几户人家。刘丽(化名)是小娟的亲戚,地震后,刘丽把女儿从积石山县里的中学接了回来。哥哥和嫂子在外地打工,她把母亲和侄女也接到身边。帐篷里有吃的,有喝的,暂时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但刘丽看着地板发愁。她的家有几层楼,第一层是铺面,上面的楼层住人。地震来了之后,房子破损严重,楼梯也塌了。“房子不能住人了,家回不去了。”
12月份下旬,甘肃临夏州已经进入了寒冬腊月,这几天积石山县白天最高温达到2-5摄氏度,而夜间温度低至零下16摄氏度。帐篷只是临时性的安置点,灾后重建房屋仍需时日。凛冬之下,灾民何以为家?
积石山县临时安置点的应急救灾帐篷。
受灾民众在临时安置点领取食物。
据凤凰卫视报道,12月21日晚,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安置点走访灾民帐篷,他表示:“帐篷是一个临时性的安置,接下来我们要做固定性的板房,过渡性的安置,正在推进了。”
12月22日,积石山县灾区的现场排查搜救工作已经结束,工作重心正全面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受伤群众救治,而安置工作也由应急性临时安置转向固定性过渡安置。
震后“不能居住”的危房。
当家变成“不能居住”的危房
一张张A4纸上印着“不能居住”或“不得入住”的字眼,贴在震后的危房门口。虚掩的每扇门背后,有的人在地震袭来时幸运逃了出去,来不及带上任何随身物品,甚至连鞋子都顾不上穿;而有的人没那么幸运,被压在了坍塌下来的房屋下面。
张宇(化名)家住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他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母亲和儿子。平时,张宇和妻子在杭州谋生,儿子还在读小学,留守在老家,由父母亲照顾。
地震发生的当晚,张宇的父母和儿子早已入睡,因为孩子第二天一早还要上课,深夜12点左右正是熟睡的时候。张宇的父亲回忆,当时地震来得很快、很突然,来不及逃出去,房子就塌了下来。张宇的母亲和儿子被倒塌的房屋迅速压在了下面,唯有父亲没有被重物压中,从废墟中爬了出来,腿受伤了。
地震之后,张宇和妻子从杭州赶了回来,眼前的家成了废墟,五口之家如今只剩下三个人。
震后,张宇的家。
截至12月22日8时,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7人死亡,781人受伤。
朱兴(化名)的一家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本来他和妻子平时生活在西宁,老丈人和丈母娘到西宁住了半个月之后,朱兴开车送他们回到积石山县的老家。晚上一家人聊天聊到了深夜11点45分左右,刚关上灯,躺下来没几分钟,地震就来了。整个房子剧烈晃动,房顶上的东西开始塌下来,他和妻子几乎半个人埋在了里面。
刚开始,朱兴脑子一片空白,他赶紧用被子把自己和妻子的头捂住,等到地震停了之后,他们迅速从废墟里跑出来,连鞋子和厚衣服都来不及穿。妻子怀有身孕,已经6个月了,安全之后她去了医院检查,胎儿安好。
灾区天寒地冻,朱兴现在住在帐篷里,一家人平安,有炉子有食物,他觉得特别温暖。“目前一切都好,能吃上饭,也暖和。”
震后,当甘肃森林消防庆阳大队一位梁姓的救援队员进入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救援时,他被一户人家家里的场景震撼住了。这所砖瓦结构的房子塌了,墙上一整面墙的奖状还在,地上还散落一些,还有一些埋在了废墟里。
这是家里一对姐妹的奖状,旁边年幼的弟弟并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只是当作玩具摆弄。她们的父母在当地务农,生活只够维持生计。幸运的是,一家人在地震中安然无恙,现在住进了帐篷里。
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的一户人家。受访者供图
重灾区部分房屋“毁灭性坍塌”
积石山县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镇,与青海省接壤,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有34000余人。地震之后,每个村子设有一个临时安置点。大河家镇镇长安济林这几天忙着安抚群众的情绪、排查拆除危房、搭建帐篷和调配物资。
其中大河家村有4000多人,是重灾区。在积石山县参与救援的甘肃蓝天救援队救援中心副主任颜伟介绍,大河家村房屋以土墙为主,受损较为严重,有的房龄已过百年,“很多基本上属于毁灭性坍塌”,整个村镇房屋受损面积达70%-80%。
震后的大河家镇。特约拍摄张磊 图
大河家镇震后倒塌的房子。
大河家镇震后倒塌的房子。
积石山县地处甘东南地区,地震灾情跟当地的建筑特点有关。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甘肃省)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在2022年发布的《甘东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查与分析》(简称“报告”)显示,甘东南农村地区农居构造形式主要分为五种:土木结构、木架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窑洞。新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多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性能最佳;其次是木构架、老旧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由于建筑年代和建筑材料的限制,窑洞和土木结构抗震性能有待提高。
上述报告指出,农居的结构类型都是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和谐性,但是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建筑材料和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甘东南各类型农居的抗震性能参差不齐,与当地的地震高风险性不符,不利于农居震害防御能力提升。
报告分析认为,受制于该地区经济条件,多数老旧房屋(2008年前)一般未设置抗震措施,而在此之后新建的房屋,多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一般设置了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抗震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张宇的家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2021年建的新房,另一部分老房子是2012年左右建成的。此次地震,倒塌的是老房子。
老房子是砖木结构,为了省钱,房子是他自己按照当地的习惯建的,花了6万元。在他印象中,积石山县之前也发生过几次地震,但都是很轻微的,没有出现过房子倒塌的情况。
在此之前,他和家人也从没想过,这种老房子会在地震中倒塌。家里的新房有两层,花了40万元,但没有空调和地暖。到了冬天,家里还是靠烧煤取暖,老房子面积小,烧煤更方便,也更暖和一些,家人习惯冬天住在老房子。
“如果经济条件好一点,新房能取暖的话,大家肯定更愿意住新房。但是经济条件没达到,大家可能会住老房子来防寒。”张宇说道。
当6.2级的地震袭来,家人正在老房子里安然入睡。新房没有倒塌,而抗震性能较差的老房子,塌了。
震后,张宇老房子倒塌了。
震后,张宇新房子没有倒塌,但也出现了严重的裂缝。
公开资料显示,积石山县曾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积石山县2022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29.1元,低于临夏州平均(9672.3元),低于甘肃省平均(12165.2元),更低于全国平均(20133元)。
2022年11月,积石山县人民政府官网曾发布文件《积石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房改造》要求,农房抗震改造后房屋必须有上下圈梁、构造柱、拉结筋等抗震措施,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达到抗震设防标准。
上述文件还提到,抗震改造农户可享受2022-2025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保户等“六类”重点对象户均补助25000元,其他安全住房不达标修建对象户均补助15000元,五保户、残疾户等家庭无劳动力无法实施修建的户均补助40000元。
张宇也知道抗震改造农户可以申请补助资金的事情,不过家里的新房有两层,不符合补助的标准,他没有拿到这笔补助。地震过后,新房也出现了严重的裂缝,被评估为危房,不能再居住。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附录A 全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表,积石山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而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烈度图》显示,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最大烈度为Ⅷ度(8度)。
《中国地震烈度表》显示,当发生地震烈度7度地震时,大多数人惊逃户外,房屋可能出现多数中等破坏和轻微破坏;而到8度时,多数人则会摇晃颠簸、行走困难,多数房屋可能出现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烈度图》。应急管理部网站 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
相比于农村旧民房,此次地震中学校楼体的抗震能力更强。大河家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1700多名住校生。学生一般会在周日下午返校,直到周五下午才离校,这期间吃住都在学校度过。
大河家中学马渊明副校长说,地震的时候,整个房间摇晃非常剧烈。震后一些墙体出现了明显的裂缝,瓷砖脱落,不过楼体没有出现倒塌的情况。
据央视新闻报道,震后,积石山县15所寄宿制学校、14654名师生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未造成人员伤亡。12月22日,积石山县4900余名高中学生开展线上复课。
震后拔地而起的“新家”
震后的头两天,因为帐篷数量有限,马亮(化名)跟家人还没分到帐篷的时候,就睡在车里。车内空间有限,他担心再出意外,晚上整夜不睡,守着老人和孩子,白天再抽时间眯一会。
马亮想回家拿点生活用品和保暖衣物出来,但思来想去,还是没敢进去,房子倒塌严重,他担心万一进去会有危险。晚上温度骤降,家人冷得哆嗦,他把家门口的柴木搬过来,烧了烤火,这些柴木本来是准备用来过冬的。
马亮跟家人烤火取暖。
12月18日发生6.2级地震之后,截至12月22日,积石山县总共又发生了12次余震,从3.0级到4.1级不等。
据《甘肃日报》报道,12月21日晚,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会议强调,当前安置工作已由应急性临时安置转向固定性过渡安置,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仍是重中之重。
新华社报道,12月21日,200余座防风、保暖、阻燃的活动板房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搭建完成并陆续投用,当地安置特困人员、老人、孩子多的家庭优先入住。据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介绍,预计到12月27日,积石山县地震灾区将搭建超过5000座活动板房,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12月23日,甘肃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陆昭旭在大河家镇的一处安置点协助搭建活动板房,现场施工人员先是将活动板房吊装好,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再铺设电路。目前他所在的安置点已经完成了2/3的板房搭建工作。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首批500间简易过渡房完工交付。央视新闻 截图
在活动板房区之外,还会同步建设物资存放中心。等到活动板房搭建好之后,配套的物资包括床垫、被褥、棉衣、取暖设备、食品等也会同步供应。在灾民入住板房之前,所有的物资都将配备好,方便大家的日常生活。这些物资主要来自政府筹集、民间捐赠,还有部分是由蓝天救援队筹集到的。
陆昭旭介绍,相比于帐篷,板房的抗寒、防风能力更好,采光更足,面积更大,安全性更高。“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可能只有2小时。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搭建,希望能够让大家早日住上板房,安顿下来。”
积石山县陈家村书记兼主任陈文这几天主要忙着安置受灾群众。他所在的陈家村安置点预计将会安装450套简易过渡房,截至目前安装了200套,有173户灾民已经入住。简易过渡房分为大间和小间,会根据每户的人数来分配。物资则会由大河家镇的物资存放中心统一供应和分发。
“现在大家的困难都初步解决了,群众也特别开心,特别好。等到安置房重建好,大家再搬过去。”陈文说完又开始继续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