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爱亮团队,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仅需20分钟,便可实现多品种鳕鱼和掺假油鱼的精准快速可视化鉴定。该成果发表于Aquaculture。
鳕鱼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然而在所有水产品中,最混乱的就是鳕鱼市场,也是近年来一直困扰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一大难题。真正的鳕鱼是指属于鱼类里面的鳕形目、鳕科的鱼类,其中鳕属的大西洋真鳕、太平洋真鳕和狭鳕属的黄线狭鳕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三种真鳕鱼物种。而油鱼主要指的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其价格较低,主要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其外形与鳕鱼长得有些近似,是一种高蜡脂鱼,含有人体不能消化的蜡脂,人体难以消化,如果食用或有腹泻、肠胃痉挛等不适反应,目前已被多个国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单。
陈爱亮告诉记者,市场上鳕鱼物种标注的正确率低,不少商家用油鱼冒充鳕鱼来获取利润,鳕鱼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非常严重。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三种真鳕鱼价格分别约为大西洋真鳕鱼170元/500g、太平洋真鳕鱼100元/500g和狭鳕鱼80元/500g,而属于带鰆科油鱼的异鳞蛇鲭价格仅约40元/500g。
近年来,在各大媒体上报道的消费者因食用油鱼造成腹泻、肠胃痉挛等疾病的新闻屡见不鲜,尤其是婴幼儿误食油鱼后果更为严重。鳕鱼乱象遍布整个鳕鱼产业链,更是充斥在各大超市、电商、餐厅等消费市场和平台,长期困扰消费者。
针对以上问题,陈爱亮团队针对市场上常见的鳕鱼物种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b) 区域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内外引物各一对,特异性识别目标物种目的基因上六个独立区域,并设计环引物以提高扩增效率。针对最常见的三种属于鳕形科鳕形目的鳕鱼物种成分,以及两种带鰆科油鱼物种成分,分别实现了快速、精准定性。该方法只需要简单的加热装置即可实现可视化定性检测,操作简单、反应时长仅需20分钟。
该项成果可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于规范鳕鱼消费市场,保障大众的饮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专项“有毒生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研究”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