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我们终于轮到了89式掷弹筒,这个轻便的小玩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这种击发、带膛线,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的步兵支援武器工艺挺复杂,无论是炮还是弹,制造起来都很费事。
上一篇中狗子和大家聊了聊十年式掷弹筒,这批掷弹筒没有膛线,只能发射十年式或者九一式手榴弹,用途上更像是一种奇怪的枪榴弹发射器。而这会儿要聊的89式采用了专门的榴弹,杀伤力比十年式优的多。最大射程也从原本的220米增加到了670米,换句话说89式掷弹筒算是兼顾了枪榴弹和迫击炮的双重用途。
先看下十年式和八九式的对比,很显然八九式比前者大了一圈,虽然炮筒直径都是50mm。因为它需要发射较沉的专用榴弹,膛压增大,因此壁厚显然大了一圈,而同样的,后坐力增大也让它得把驻板也增大。另外射程调节也从原本的泄压孔式改成了升降击针底座,因此八九的柄杆显然也高粗了一截。
因此,十年式仅2.6公斤,而八九式则飙到了4.7公斤,所以日本也管它叫八九式重掷弹筒。但即便如此,这个重量依旧算的上很轻便。
之前一篇聊十年式的时候说过,日本是20世纪最早开始琢磨单兵曲射火力的国家。这得益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机枪、铁丝网、堑壕,可以说是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再等到一战打完,日本作为观察国更坚定了这种曲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因此当别国到30年代才开始琢磨轻型迫击炮的时候,日本在1921年就造了十年式,接着在1929年改进出了八九式。
八九式确实带膛线,理论上来说精度会比那票滑膛迫击炮要高。但考虑到掷弹筒没有支架,需要用手扶,而且它也需要扣动柄杆上的拉杆发射,因此在击发时的稳定性多少会受到点影响,实战情况下的掷弹筒精度不一定会比迫击炮高,但这得看炮手水平,所以说掷弹筒是一种老兵能玩的很6,新手只能炸鱼的武器。
下边两图应该可以看出八九式的膛线,右旋,八条
和十年式一样,八九式掷弹筒也需要45°发射,否则的话柄杆上的标尺就会不准,当然,打信号弹之类的自由发挥,毕竟不需要精准的砸在地上。
下图是掷弹筒说明书,虽然我不懂日语,但从汉字能摸出个大概。
下图是八九式的水准器,不过这是个独立配件,或许并不是每一具筒子都会百分百配发,至少十年式掷弹筒没有这个水准器,老兵们靠手感还是能打。
八九式掷弹筒柄杆上有两套标尺,下图这条左侧标尺最大射程为670米(50后面还有两格),这套标尺用于发射专用的八九式榴弹,达到甚至超过了轻型迫击炮的射程。
而下图这个最大标尺为190米,用于发射十年式或者九一式手榴弹,这个射程比枪榴弹略远。
调节射程靠柄杆上方右侧的一个转轮,顺时针旋转时,转轮上头的齿轮会带动击发杆向上运动,而这玩意越是靠上,射程就越近,原理也挺简单...
击发杆顶的越高,榴弹就里膛口越近,膛内被发射药加速的时间也就越短,出膛速度也就越低,那么射程自然也就越近。
最后聊一下榴弹,十年式和九一式手榴弹上次在讲十年式掷弹筒时说过,这篇不聊,主要谈八九式榴弹。
八九式专用榴弹主要由引信(冲击瞬发),弹体和发射药底座组成。全重793克,装药量145克,和50mm级别迫击炮差不多水平,只是它所用到的高低压技术有点意思。
咱们看上图发射底座位置,当雷管被击针打着之后,点火药燃烧,随后再点燃装药室内的药囊,药囊燃烧在室内产生 一个高压区。高压一方面是从四周顶开装药室塞板,撑开铜质弹带起到贴膛密封作用,同时燃气也会从弹底的排气孔泄压,在炮筒底部形成低压区用来推进榴弹。
下边这张图应该更容易看得清用于顶开铜弹带的孔。顺便一提,这种专用榴弹的射程之所以比更轻的十年式手雷更远,主要就是这条弹带起到了密封作用,燃气利用率更高。
最后,关于美军拿这玩意抵在大腿上发射这个梗。我觉得这应该只是个段子。虽然八九式的驻板形状确实很有误导性,但我寻思当年美军也都受过枪榴弹发射的训练,而即便是枪榴弹发射时的后坐力就足够大到建议抵地面射击。这帮大头兵应该不至于蠢到把掷弹筒抵在大腿上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