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概率(19.9%),大约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病人(5.6%)的4倍。长期的水肿严重影响患肢的形态和功能,容易焦虑或抑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难以融入社会。水肿一旦发生,较难逆转,在没有合理的干预治疗情况下,水肿会反复持续地加重。因此,正确认识、及时预防和治疗上肢水肿,是非常重要的。
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
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范围的大小、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清扫的数目、术后感染及运动不当、放疗部位及强度、肿瘤是否复发等因素有关。也与患者自身因素密不可分,如高龄、肥胖等。此外,乳腺癌肿瘤分期越高淋巴水肿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大。
上肢淋巴水肿的分期
根据临床症状,WHO于1992年提出上肢淋巴水肿3级分类法,此分类方法体现了淋巴水肿病理生理发展的自然病程。
I级淋巴水肿 : 上肢周径增加0-3cm,抬高肢体时水肿可恢复正常,属于可逆性水肿,表明皮下几乎无纤维化形成;
II级淋巴水肿 : 上肢周径增加3-6cm,抬高上臂并不能缓解肿胀,不可逆性水肿,提示存在皮下纤维化;
III级淋巴水肿 : 上肢周径增加>6cm,不可逆性水肿。即俗称的“象皮肿”,以皮肤角质化和疣状增生为特点。
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
上肢淋巴结水肿一旦发展至II级,就属于不可逆,因此预防上肢淋巴水肿是重点。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避免增加淋巴管负荷和降低淋巴液运输能力。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术式、制定个体放化疗方案。术中的精细化操作技巧、减少和避免损伤淋巴回流通路。术后尽早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保持清洁,避免外伤,防止感染;避免患侧上肢负重劳动,患侧上肢抽血、静脉穿刺、输液等医疗项目;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食盐量,保持理想体重。
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
上肢淋巴水肿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综合消肿疗法,包括手法淋巴回流、压力治疗、患肢功能锻炼及个性化皮肤护理。
01 手法淋巴回流(MLD)
手法淋巴回流是沿着人体淋巴系统解剖和生理路径展开的治疗方法。MLD可促进淤滞的组织间液进入初始淋巴管,接着由初始淋巴管进入前集合淋巴管,再进入集合淋巴管,并引导淋巴液一节一节地向近心端流动。MLD 能够促进淋巴回流代偿通道的建立,肿胀的肢体可恢复正常外形和功能。
02 烘绑治疗
烘绑疗法,是利用远红外或微波辐射热疗,能够改善皮肤淋巴循环,促进组织液和蛋白质吸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大分子物质等,适用于各类肢体淋巴水肿,尤其是伴有频发感染的慢性淋巴水肿。烘绑治疗结束后,可采用弹性材料加压包扎、患肢功能锻炼及局部皮肤护理等其他措施,增强治疗效果。
03 压力治疗
弹性压力绷带包扎是综合消肿疗法和烘绑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压力绷带包扎可持续性消肿,降低微血管水分渗透到组织间隙,改善肌肉泵的效率,防止水分再度回流至组织间隙,软化瘢痕与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堆积等。
04 功能锻炼及皮肤护理
在规范的弹性压力包扎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锻炼,一方面防止水分在组织间隙再次聚集,另一方面肢体在运动状态下会对患肢软组织产生一定的压力或驱动力,达到协助淋巴管完成输送功能的动力作用,淋巴水肿肢体功能锻炼是循序渐进的原则。皮肤护理主要包括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湿润、检查皮肤有无感染或受刺激的迹象等。
05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利尿剂、苯吡喃酮类药物、地奥司明等,但效果均不甚理想。随着近年中医中药在治疗淋巴水肿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中成药及中药在治疗淋巴水肿中效果显著。
在此,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吕勇刚甲乳外科团队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重在预防,合理施治,贵在长期维护,才能保持稳定的效果。
稿件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