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徐汇龙华街道华容小区微信群被一封充满爱的感谢信刷了屏。
原来,小区里一户91岁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原本需要一月一换的导尿管,因疫情封控原因已经超时,得知此事的华容路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业委会副主任崔益琴,主动张罗起来,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为老人解燃眉之急。最终,爱心接力传到了住在同一栋楼的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退休医生、党员杜红巧手中,她主动揽下这桩“小事”,解了老人和家属的燃眉之急,也成就了一段充满爱的社区暖心事。
91岁高龄的陈奶奶,卧病在床已有3年多,鼻胃管和导尿管成为她的生命连接线。正值疫情封控,为老人更换老人导尿管的难题令全家人心急如焚。
“为避免感染,陈奶奶的导尿管须每月更换一次,小区封控管理以来,这成了一桩麻烦事,而导尿管堵塞会引发尿道感染等疾病,对老人来说有生命危险。”陈奶奶的家人立即向社区报备,居委干部也帮助他们咨询医院、联系第三方上门服务等,无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老人年纪大了,一刻也拖不起。”崔益琴知道情况后非常着急,作为老党员、也是楼里的大家长,她非常了解每家住户的情况。
“楼里的邻居杜医生退休前是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不知道她能不能帮这个忙?”抱着试一试的心,崔益琴找到杜红巧医生说明了陈奶奶的病情。没想到,杜医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在当晚就做好防护来到陈奶奶家中,细心地为老人检查身体、查看所需器材,并约定第二天白天上门。次日上午,杜医生带齐装备,顺利为陈奶奶更换完导尿管,还对居家失能老人护理、饮食指导、居家照顾事项等提出了不少建议。“奶奶终于平安度过了这一关,我们原本担心请杜医生来换导尿管是大材小用,她却说大家都是邻居,还主动留了微信,让我们有问题尽管找她。”陈奶奶全家十分感动。
▲崔益琴、杜红巧和陈奶奶的家人。
“我是一名党员,哪怕退休了,在关键时刻也要发挥作用,与邻里守望相助。”早在浦西封控前,杜红巧便报名加入社区志愿者,身体状况并不好的她,主动要求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搬运物资、值守大门等工作,在“大白”和“小蓝”之间无缝切换,与同样热心的志愿者开展自治、并肩抗疫,筑起令人安心的“防护墙”。
华容小区是沪上一个小型居民区,共有300余户居民,而5个人组成的新居委班子要负责三个不同类型小区近900户居民。所幸的是,小区有一支6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除了崔益琴、杜红巧等热心的退休居民,年轻人占到一半。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居委干部每次在群里发出呼叫,迅速集结的队伍中一半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半是小哥哥、小姐姐,战“疫”至今已形成默契——年轻人主动担起核酸检测“扫楼”、搬物资上楼等体力活,而上了年纪志愿者们负责分发抗原、早班值守等工作。“志愿者有能力、有拼劲,大家一起努力守护好我们的家,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小区也会变得更好。”70多岁的老党员唐余贵是小区里最高龄的志愿者之一,为了守好小区大门,他常常在早晨5点前便到岗,仔细查验快递小哥的核酸报告、复工码,再将每件物品摆放到对应的快递架上。
▲老党员唐余贵(左)在搬运物资。
居委会主任沈禹自豪地说,志愿者不仅顾好了自己的家,还主动支援周边另外两个小区。上海外轮供应有限公司青年员工李宗远,自4月1日起便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一个多月来在三个小区间来回奔波,贴封条、为封控户递送物资、楼道消杀,他穿着“大白”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社区防疫第一线。他还组织青年志愿者一起头脑风暴,讨论优化核酸检测、物资发放方案。
有爱的故事也在这个小社区里不断上演:独居的老两口在家不慎跌跤,有医生邻居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也有人贡献出家里囤的尿布;阳性居民在等待转运期间,邻居们纷纷捐出口罩、消毒药水等防疫物资,并在微信群里留下安慰的暖心话语;每次居民病愈后从方舱回家,居委干部和热心的邻居们第一时间为他们送上蔬菜包、鸡蛋等物资……
作者:周渊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