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明德名家全国书法学术提名——梁炳伦

丘仕坤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创作院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提名艺术家及其作品

梁炳伦,字澄一、玄钰,号逸庐主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入展得主。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先生访问学者,沈鹏先生精英班学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重庆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教材编委专家、清华大学名家书法工作室助教,广州知行学堂工作室导师。2006年已获得全国“优秀书法导师”称号。正书、行书均获“全国奖”,六十多次参加国家级专业书法大展,2009年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大系》,被评为改革开放后的代表书家。

获奖入展情况

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家创作档案》丛书入选者 (全国46位)

2002年第三届全国正书展“全国奖”

2003年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展“铜奖”

2006年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入展)

2008年全国首届林散之书法奖 (优秀作品奖)

1999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1999年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赛 (入选)

2000年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1年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

2002年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赛

2003年中韩第九回书法展 (韩国光州)

2004年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4年第二回中日代表书家展 (日本东京)

2006年《书法》杂志百强榜

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2007年全国书法篆刻邀请展 (广东汕头)

2008年全国书法名家工程千人千作书法展

2008年全国第二届草书展

2008年当代中国楷书名家第一届作品邀请展 (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主办)

2009年广东书法院全国名家双年展

200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展

2010年当代中国楷书名家第二届作品邀请展 (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主办)

2010年全国名家书法双年展

2010年墨缘佛山——梁炳伦书法佛山展

2011年在水一方——梁炳伦书法素问庄园展

2012年全国名家书法双年展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

名称:《郑板桥诗一首》

尺寸:23.5cm*97cm(2.1平尺)

释文: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用印:生生不息 炳伦之印 放怀天地间

名称:通达

尺寸:138cm*70cm (8.9平尺)

释文:通达

用印:秒有 梁 炳伦

名称:王山谷 跋语

尺寸:120cm*34.5cm(3.8平尺)

释文: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用印:放怀天地间 生生不息 梁 梁炳伦印

名称:黄庭坚 禅诗二首

尺寸:62cm*68cm (3.9平尺)

释文:益 伏住泥沙观止水,中有菩萨清凉月。无明风起作浪波,方会如来同觉海。能以一切声闻佛,能以法忍出世法。宴坐分身应十方,不取涅盘自饶。梦回洒笔具光相,照镜还与我面同。当时若会照镜句,放下江南作闲客。

用印:幽玄*3 禅定 初心 梁 炳伦

名称:《陆务观诗》(已藏)

尺寸:152cm*25cm(3.5平尺)

释文:蜀汉羁游岁月侵,京华乖隔少来音。登临忽据三江会,飞动从来万里心。地胜顿惊诗律壮,气增不怕酒杯深。一琴一剑白云外,挥手下山何处寻?

用印:生生不息*3 梁 梁炳伦印

名称:《钱起 贾岛 诗》

尺寸:48cm*140 cm(6.2平尺)

释文: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用印:生生不息 澄心 梁 梁炳伦印

名称:明人诗 (已藏)

尺寸:25.5cm*40cm×10张 (9.4平尺)

释文:秋水泓然彻底清,虚斋萧寂不生尘,同人挥麈常无事,飒飒潇湘弄晚晴。苍山曲曲水斜斜,茆屋高低带浅沙。车马城中尘似海,多应不到野人家。古木阴阴山径回,雨深门巷长苍苔。不嫌寂寞无车马,时有幽人问字来。云林不是人间笔,胸次无尘腕下仙。斋阁值三更,写得青山影。微云点缀之,天月偶然净。

用印:初心 人生有味 山阴道上 吾心简远 形同自然之妙 庄周梦蝶 梁 梁炳伦

名称:《我奉/君收联》

尺寸:138cm*33 cm(4.2平尺)

释文:我奉雪山为赠品 君收云海作诗声

用印:秋山自远 梁 梁炳伦印

名称:《刘禹锡 郑谷 诗》

尺寸:180cm*47cm(7.8平尺)

释文: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湛湛清江叠叠山,白云白鸟在其间。渔翁醉睡又醒睡,谁道皇天最惜闲

用印:幽玄 生生不息 梁 梁炳伦印

名称:《苏轼词二首》

尺寸:40cm*180cm (6.6平尺)

释文: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簌簌衣中落枣花,邨难邨北响缲车。半衣古柳卖黄瓜,酒因路长为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用印:千载往来 初心 梁 梁炳伦

名称:晋人小札(已藏)

尺寸:68.5cm*150 cm(9.4平尺)

释文:略

用印:逸庐 秒有 晋心 放怀天地间 逸庐

名称:《高树/半山联》

尺寸:32cm*180cm(10.6平尺)

用印:妙有 梁 炳伦之印

名称:《八大山人题画诗三首》

尺寸:50cm*41cm(1.9平尺)

释文:春山无近远,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人世心。无心随去鸟,相送野塘秋。更约芦华白,斜阳共钓舟。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用印:在水一方 梁 梁炳伦印

名称:无上清凉

尺寸:70cm*68cm (4.4平尺)

释文:无上清凉

用印:佛像 禅定 初心 梁 梁炳伦印

名称:《小窗幽记》

尺寸:129cm*48cm(5.7平尺)

释文: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 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余友莫廷韩,嗜画,画亦逼黄子久此卷盖其所藏以为珍赏,甲科后归潘光禄,流传入余手,每一展之,不胜人琴之叹。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竹里登楼,远窥韵士,聆其谈名理于坐上,而人我之相可忘;花间扫石,时候棋师,观其应危劫于枰间,而胜负之机早决。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五更鸡鸣,唤起窗前明月。一觉睡醒,看破梦里当年。

用印:无涯知 在水一方 水流花开 平常心 梁 梁炳伦印

名称:《王铎 跋语 》

尺寸:222cm*50cm(10.2平尺)

释文:略

印:千载往来 禅定 清虚自守 写吾真心 无限江山 平常心 小 则 得 人生有味 生生不息 放怀天地间 梁 梁炳伦印

名称:王冕诗

尺寸:45cm*70cm (2.9平尺)

绢释文: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醉来仰面卧深雪,梦扶飞琼上天阙。酒醒起视夜何其,饥乌啼残半江月。

用印:踏雪寻梅 在水一方 水流花开 炳伦之印 放怀天地间

名称:《方薰画论》

尺寸:139cm*23cm*4(11.7平尺)

释文:略

用印:领略古意 梦绕晋唐 天地悠悠 知无涯 长安 梁 梁炳伦印

名称:《吴鞏 韦应物》(已藏)

尺寸:98cm*236cm (21.2平尺)

释文:山径入修篁,深林蔽日光。夏云生嶂远,瀑水引溪长。秀迹逢皆胜,清芬坐转凉。回看玉樽夕,归路赏前忘。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 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用印:梁 梁炳伦印 领略古意 梦绕晋唐

名称:《临古》(已藏)

尺寸:141cm*81cm(10.5平尺)

释文:略

用印:形同自然之妙 幽玄 禅定 千载往来 澄心 妙有 梁 梁炳伦印

名称:《董其昌句》

尺寸:124cm*35cm(4平尺)

释文: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亭下不逢人,斜阳淡秋影。青山一抹檐外红,叶几堆砌边捡西竺,楞迦宇读南华秋水篇。右为鲁公真迹,始见模本,颇怪其神采味道,及是与仲醇同观,如探骊得珠,为之一快。

用印:梁、梁炳伦印

名称:《心经》(已藏)

尺寸:154cm*31cm(4.4平尺)

释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伦印

名称:《临晋人书》(已藏)

尺寸:117cm*43 cm(4.6平尺)

释文:略

印:初心 梁炳伦印

名称:《三省于已》( 已藏)

尺寸:138cm*35 cm(4.4平尺)

释文:三省于己

印:大自在 梁 炳伦之玺

梁炳伦:情定书法,通达人生

1

在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岭南书法院院长郑荣明眼里,梁炳伦是真正对书法充满感情的人。“和他谈论书法,你可以明显感到他的那种完全发自内心的虔诚;看他的创作,你总觉得他似乎很想将自己能把握的东西都放进方寸之地;而在他的精诚感动之下,他所在的学校竟能帮助他圆一个‘书法馆’的梦……反正,只要想起梁炳伦的名字,我就会自然地一笑:这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书法人。”做一个书法人,日复一日地泡在黑白世界里,纠缠在弯弯曲曲的线条中,熟谙此道的人都深知其苦。梁炳伦曾认真、执着地写过颜楷、魏碑;也痴迷、虔诚地研习米芾、圣教;还曾沉迷于汉隶。这样的学书历程,不仅仅是磨砺,更是磨难。难得的是,历经磨难之后,他的通达与升华。

梁炳伦迷上书法,源自他的母亲。“母亲读书期间,一直都是全校第一,但因为家里穷,中断了学业。所以母亲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之所以喜欢书法,也是受她影响,她的字很漂亮,也是村里面最漂亮的,过去,每年过农历新年前,很多乡亲都找她写春联。幼小的心灵里觉得她的字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有着其他人都比不上她那种感觉。“母亲教会我不因卑微而听命,不因贫穷而悲观,不因富有而骄横,这是滋养我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初三那年,梁炳伦的作品第一次在三水区文化馆展出。

“那时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事了,现在还记得是在县里文化馆二楼展出的。”后来他经常参加各种书法比赛。还在读书的他就获得“佛山市新绿奖”。1985年,正在读高二的他,一幅书法作品在广东省中小学生比赛中得了二等奖,得到学校表扬。

从1982年起,梁炳伦同时拜李小如、庞国钟为师,跟李小如学欧体楷书,跟庞国钟学魏碑。这一学就是十年。

十年之后的1992年,梁炳伦自己的作品在广东省书法比赛中获奖。学书法的过程,困惑在所难免。梁炳伦也同样如此。

“我的困惑就是每次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另外发现了更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我更觉得我的书法离古人的遥远……,虽然已经获得很多成绩,但是我心中的书法还不是这样的。古人书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自己的局限,每每都是只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为自己没有整体解决的能力,而每每痛苦。”“这个困惑伴随我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了,字还不好看?肯定有一些东西没解决,但是不知道是什么。这也是我去不断探索的动力。为此,”2005年至2006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深造。2012年到2014年,他在国家画院求学。而这些花费不可谓不大。“可以这么说,全国的当代名家我都去拜访过,只要是名家,我都会想方设法去求教。”访名家、求指导,这也是梁炳伦书法造诣提升的关键。

2

按照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凡常的“我”,吃饭、睡觉,随得而喜、随失而悲,喜怒哀乐,自然生发。另一个是天性的“我”,是历史长河中,芸芸众生中“唯一”的我。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没机会体现这个“唯一”,常常像早晨的露珠或大海的一滴水一样,淹没在日常中。

历史上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找寻到自己天性的人。或者说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被历史、被时代、被艺术选择了的人,最终成就了“唯一”。王羲之、颜真卿、吴道子、张择端、贝多芬、达芬奇、梵高、毕加索、齐白石、黄宾虹、吴冠中……

梁炳伦正在寻求的就是那个唯一的“我”,天性的“我”。

于是,梁炳伦在佛山三水改造了一处旧房子用来作工作室。走进里面,别有洞天,大书案摆设在假山旁;茶桌就在满架书香和墨宝之间,书香气息就自然流淌着了……

观看他的书法,翻看他的作品集,可以发现,他正在追求书法的道,一步步追问最高的境界。他的书法作品透露出来的清纯、清雅,让人感受到他的谦谦君子之风。梁炳伦的书法特点是以韵取胜,用笔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转换自然,行笔流畅,结体顾盼呼应,行气连贯而富有变化,表现出一种和谐。其作品没有大起大落的强烈感情宣泄,没有惊心动魄的感官刺激,更多的是温雅娴静,如芙渠照水、松影摇窗,给人一种清幽淡泊的美感。

他说,书法的真,来自对当下的记录。书为心画,书法即心性的流淌,《中庸》有言:率性之谓道。艺术便是内心的真实反映、记录。

“从王羲之到颜真卿再到苏轼,书法史上哪一件名迹不是作者内心真诚的记录?我近期的书法实践,更多是回归到日常书写,真切地记录自己的一些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仿佛找到了与古人之心契合的感觉。”

梁炳伦在书法上的追求早已超越形态本身,他追求的是用心灵去俘获人心的共鸣。正如齐白石,你不会看到那字漂不漂亮,而是被他那种率真、那种农民的本色打动。

3

书法就是心随道动的痕迹,“品读优秀的书法可以唤醒人的心性。最厉害的人,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能不能循道而行;书法是让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循道而行的境界,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书法历久弥新,没有失传的原因。为什么学书法的人长寿?因为它就是‘道’,站在这个‘道’的高速公路,就更能可以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第一个认识。”

谈起如何提高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梁炳伦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书法是一种美学,写好字就是美。其实所有东西发展到最后都是美的,那字写到一定层次它就是美。而这个美就是对心理具有意义,对社会也具有意义,你起码创造了美。给人家知道什么叫美,等于一个美的模范。为什么人要美?因为生活总是不如意的,所有的艺术其实是向你展示人生最好的境界,我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获得圆满。你看我们读诗不管喜的悲的,都是给一个美的画面,就等于白毛女喜儿的父亲明明没钱,连白面都不吃起了,但仍然给女儿买根红头绳,这是苦中之乐,用快乐来表达不快乐,这就是艺术其中的一种表现……”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梁炳伦已经找到了快而有效进入书法的方法。他正在着手著书。“为什么这么迟才写?其实已经写了10年了,只是我的理解和想法一直在变,所以一直没定稿。之前一直都在写教材,都是我这些年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让学生尽快进入这几个层次的方法。但是,我总觉得不满意,不够完美。”而通过他的这种方法,他培育的很多学生已经获得进入全国书法展的机会,已有100人次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资格·。

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书法已经伴随了梁炳伦的一生。通过书法,他越来越通达。“什么叫通达?就是从整体的视角去看问题。以前只关心自己,但是现在我关心的是一个整体。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个整体,可能需要牺牲自己的。我愿意牺牲,要我牺牲的时候我肯定义不容辞。但是以前书法水平不高的时候,我肯定先考虑自己了,先保护自己。这是我在书法中体会和收获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力争达到‘无’的境界。‘无’不是说没有,而是‘无念’,顺势而为、循道而行。第三个收获,就是做人做事不必求面面俱到,不能说人家有什么好的,就一定要自己拿到,做好自己就行。因为艺术就是唯一的,艺术最后的目标都是写出唯一,我们做人,做好你的唯一就够了。跑步要比上刘翔,挣钱要比上马云,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马云挣钱那么厉害的人,他也写不出我这么好的字!最后,专注于当下,因为未来的事天天想都没用的,把当下做好就行了,做好当下就是做好未来。”

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前来求教的人,他都会热情地分享自己所获;对于初学者,他也一样付出耐心。“你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系列,一定要找出和自己的心性接近的菜单。如果找不到不要急,首先学规范,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第二,要找好的版本。不好的版本会误了你一生。第三,要找明师,不一定是名师,但是一定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明师。第四,循序渐进。不要贪,要化整为零。去掉妄念、妄想,一天就想学好,那是不可能的。”

郑荣明说,梁炳伦熬过来了,他守护着自己的虔诚,守护着心中的经典,扎扎实实地走了过来。在守护之后,他终于顺畅,以前不那么好对付的“二王”、颜、米都在笔下鲜活起来;以前总是生硬的魏、汉隶,成为了坚实而劲挺的骨骼,“道”终于“可道”了,“名”也终于“可名”了。

现在的梁炳伦,在脚下正走出一条‘’心随道动‘’的书法之路,他要书写属于自己、属于时代、属于历史的书法之诗……

原载(《佛山文艺》2020年第9 期)

作者:曾星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