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25日讯 (记者 孙小茹)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完善多方参与和多元投入机制,修缮保护了一大批革命文物点,串连打造了东、西、南三条党史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线路,使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成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打造了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昌邑模式”。
互促并进,创新工作理念。改变过去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保用并重、全方位融入、互动式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品牌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文化载体培育、党性廉政教育、对外文化交流、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合作多赢,促使革命文物资源释放更新的时代价值、更好的社会效益、更优的经济效益。
共建共享,创新建设方式。群众参与,让镇村红色展馆的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在展品征集过程中,采取了“众筹”的模式,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的问题。每一处镇村展馆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言之有物,追求内在美,不是在豪华程度上做文章,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乡村也易于推广。先后建成姜泊村史馆、瓦东村史馆等各具特色的红色村史馆近百个,柳疃镇72个村实现了村村都有村史馆。
聚点成线,创新打造手段。串连起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路线,构建起全市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红色生命线—渤海走廊”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了34处现场教学点,弘扬传承革命主义精神,做强做大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已接待参观学习培训的各级党校、机关事业单位500多个,累计培训学员10万余人。龙池、卜庄、饮马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出了一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的红色文旅综合体,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