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宗璞80年创作汇成250万字文集

“八十年,路好像很长,又好像很短,一下子就到了现在。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做到雅俗共赏。”7月26日是作家宗璞96周岁生日,宗璞创作八十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谈会现场,坐在轮椅上的宗璞回忆起父亲、哲学家冯友兰的教诲:“父亲说过‘和’好像一道菜,必须许多味道合在一起;而‘同’是一样的菜在一起。希望大家铭记领悟‘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的道理,向前发展。”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十卷本《宗璞文集》,全面收集宗璞八十年来优秀作品,250多万字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童话、诗歌、论文、翻译以及长篇小说,并附有重要访谈和《宗璞文学年表》。文集编辑工作历经近三年,其间宗璞以“耳读”方式回顾了收入文集的几乎全部作品,并对重要作品做了修订。

“宗璞一向多病,晚年健康更是每况愈下,又因视网膜脱落,几近失明。停止写作,颐养天年,是合情合理的选择。但病弱的宗璞有着超出想象的坚韧。”责编透露,宗璞硬是以口为笔,一字一句地说,出口成章;一字一句地听,斟酌修改。

恰如她在自序中所说,“随着岁月流逝, 我的写作也算有些成绩。我逝去的生命主要是留存在我的作品里。作品要立得住,书中人物要活起来,必须有作者的贞元之气,虚情假意是不行的。”在她看来,“雅”就是耐看,“俗”就是好看,作品需在简洁文字、生动情节之下有体会不尽的隽永含义,经得起反复阅读。她还忆起所敬爱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社长韦君宜,回忆当年去上海拜望巴金的情形,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感动。

业内评价,宗璞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追求“诚”与“雅”,其独特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堪称“兰气息,玉精神”。在罹患眼疾几近失明的状态下,她克服体弱年高等重重困难,在垂暮之年完成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等。作家王蒙在视频致辞中谈到,宗璞作品有内功、有底蕴,她的学问、格局、境界,有她自己的“高大上强”。“《野葫芦引》可说是一个奇迹,花费了很长时间。在百病皆生的情况下,她仍然从容细致,推敲地、精当地完成这部大作,把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把西南联大中国知识分子经历留了下来,这是史笔,也是她深受文坛同行、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他由衷祝福“宗璞姐姐健康再健康”。

“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入枕边书。这是汪曾祺为宗璞写的打油诗。”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汪曾祺、宗璞一同参加太湖笔会并互相以诗赠友的佳话,回忆了宗璞的温婉、率真、风趣和他们交往中的故事,并向宗璞创作《野葫芦引》系列时直抒胸臆、顽强拼搏的精神致敬。

《宗璞文集》的编者后记中写道,“宗璞出身于书香门第,一辈子几乎都在书斋里生活,但她不是风花雪月、轻吟漫语的作家。她的散文写景物,写花草,写故友人情,写身边生活,简洁的语句、简短的篇幅,却有气象,意蕴深厚,力量饱满。她的小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豆》、七十年代的《三生石》《弦上的梦》,到本世纪的《四季流光》《稻草垛咖啡馆》《打球人和拾球人》,更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站在现实的生活和思想的‘前沿’。”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表示,宗璞先生是当代文学发展的推动者,作品既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又有对人民情感的刻画抒发。她与众多优秀作家一起,丰富了新时期文学璀璨夺目的光谱。“庆祝宗璞先生保持创作状态旺盛、才思不绝的八十年。我们因此感到欣喜、幸福和温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如是感慨。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出版方编辑:李婷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