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晚清温州地区涌现出许多知识群体,主要有孙氏家族、黄氏家族等。其中孙氏衣言、锵鸣、诒让并称“三孙”,黄氏体正、体立、体芳、绍箕、绍第并称“五黄”。“三孙五黄”一时名震浙东、名扬全国,为晚清温州官学两界的代表性人物。近见陈烈主编《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下简称《书札》)中收录了黄体芳写给孙锵鸣的六通信札,内容涉及南菁书院等事,是研究黄体芳的重要资料。

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号循引、莼隐,浙江瑞安人,人称瑞安先生。咸丰元年举人,同治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初授翰林院编修,于光绪六年至十一年出任江苏学政,八年十一月,擢兵部左侍郎。十二年,以忤旨降为通政使。十四年,典福建乡试正考官。清流中坚人物,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有“翰林四谏”之称。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初九日,卒于里第,诰赠资政大夫。今有《黄体芳集》。

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蕖田,晚号止园老人、止庵退叟,孙衣言二弟。浙江瑞安人。道光十五年举人,二十一年进士,入翰林,二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李鸿章、沈葆桢出其门。道光二十九年典试广西,后留任广西学政。同治元年擢侍读学士,二年为武会试副考官,三年罢官。后主苏州紫阳书院、金陵钟山书院、惜阴书院、上海龙门书院等,育人无数。著《东瓯大事记》等。今有《孙锵鸣集》。

黄体芳孙锵鸣1小.jpg

《书札》892页一通,未落年款,但据“新延山长张啸翁忽以疾辞”等内容,推断此信作于光绪十年正月二十二日(1884年2月18日)。因黄体芳是孙衣言的学生,故称孙锵鸣为世叔。信中黄体芳提及自己创办南菁书院,是颇费苦心的。

光绪六年八月,黄体芳出任江苏学政,于光绪八年八月连任,九月,择定江阴水师京口营游击、协镇两署故址为院址,筹建江阴南菁书院,取朱熹《子游祠堂记》“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禀请两江总督左宗棠,左宗棠上奏:

“臣前接江苏学政黄体芳缄称,江阴创建经古书院,名曰南菁,仿诂经精舍之例,专课苏省经士。惟经费不敷,落成有待,请拨款接济,并请筹常年膏火之资等因。臣以学臣倡建书院,永为嘉惠士林起见,用意深远,通省士子愿入院读书,就正经史之学,概予收录,将来积学之士,发名成业者必多。黄体芳夙负文名,劬学攻苦,一时人望攸归,尤宜量为资助,以慰士情。臣捐廉一千两,佐书院工料费,并札两淮运司,淮北票费项下提银二万两,解由学臣饬交江阴县发商生息,以为每年膏火之资,官为经理,年终结算,申报学臣衙门,及移咨臣署备案,以专责成而备稽考。”

光绪九年秋,南菁书院落成。书院共六进,八十余间。第四进楼房为藏书楼,楼上中间奉汉郑玄、宋朱熹两大栗主,黄体芳亲自撰联“东西汉,南北宋,儒林文苑集大成于二先生,宣圣室中人,吾党未容分两派;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萃总目之万余种,文宗江上阁,斯楼应许附千秋”,强调书院是汉宋之学并重,以及“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信中张啸翁即指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一字啸山。著有《舒艺室杂著》《舒艺室随笔》等。在建设南菁书院期间,黄体芳于四月赴松江躬延南汇张文虎主书院讲席,据闵萃祥《州判衔候选训导张先生行状》载:“癸未,今学使少司马瑞安黄公体芳创建南菁书院于江阴,夏四月按临松江,躬延先生主讲席。时先生足痿,艰于行,再三辞不获。”张文虎遂于七月赴江阴上任,八月撰写《南菁书院记》。十一月,以足疾发作,两次致书黄体芳,“谓如文虎之流,斗量车载,宜别访高贤,以膺斯任”,请辞归里,让黄体芳另寻高贤。此信即是张文虎辞职后,黄体芳写给孙锵鸣的信。

信中述说张文虎因病辞职后,原先有意延请俞樾继任山长。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著《春在堂全书》。与孙衣言三度同年,关系密切。奈何俞樾“虽愿就,而不肯常川驻院”,故转请孙锵鸣出任南菁书院山长。因孙锵鸣曾于同治四年主苏州紫阳书院,且厘定苏州正谊书院规条,又于光绪四年应两江总督沈葆桢之聘主南京钟山书院和惜阴书院,在江苏士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黄体芳认为如孙锵鸣来江阴讲授,可传播永嘉学派思想。然而孙锵鸣并没有答应黄体芳的要求。南菁书院院长的继任者为黄以周(1828—1899),本名元同,后改名以周,以元同为字,号儆季。浙江定海人。任南菁书院院长长达十五年。

黄体芳孙锵鸣3小.jpg

再看872页一通,略涉钟山书院。此信未署时间款,然据信中“伯陶世兄之没”“夏中投劾辞职”等信息,得知此信作于光绪十七年(1891)秋冬间。

“里门谒别”指光绪十四年,黄体芳典福建乡试正考官后,请假三月回乡扫墓,亦拜见孙衣言、孙锵鸣兄弟。孙衣言有《黄漱兰银台闽闱事竣,请假三月,展视松楸,承过访林下,赋此志庆》诗,以纪此事。

伯陶世兄指孙诒钧(1863—1891),又名德桢,字伯陶。孙锵鸣长子,光绪十四年优贡。于光绪十七年三月去世。

光绪十七年四月三十日,黄体芳上《病尚未痊吁请赏准开缺折》乞退。上谕云:“黄体芳病,请解任,允之。”即信中“夏中投劾辞职”。黄体芳开缺后,随儿子黄绍箕就养在京师。黄绍箕(1854—1908),字仲弢,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五年举人,六年进士,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充翰林院撰文兼会典馆纂修提调,赏加侍讲衔。二十三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主持两湖书院、湖北提学使等职。著有《中国教育史》等。

黄体芳于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间离京,途中先到河南信陵书院任教,再到安徽,于九月到南京,寓张之洞督府。于十二月回到家乡瑞安。

信中李莼客指李慈铭(1830—1894),字炁伯,号莼客,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上书言事,洞中利弊,不畏权要。中日甲午战争败讯至,感愤扼腕,卒于官。著《越缦堂日记》等。李慈铭与黄体立、黄体芳兄弟均有交情,又与黄绍箕是光绪六年同年进士。信中黄体芳听闻李慈铭拟出都,又闻孙锵鸣有辞钟山书院之举,想为李慈铭谋求钟山书院之职,亦见二人之间的交情。

岘帅指两江总督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

仲容世兄指孙诒让(1848—1908),字仲颂(或仲容),号籀庼居士。孙衣言子。朴学大师,近代著名教育家。于同治六年中举人,此后八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仕途上虽不顺,但在学术研究方面却成果卓著,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温州经籍志》等。晚年投身实业、教育及文化启蒙运动,发起创办瑞安算学书院(后改名学计馆)、蚕学馆、瑞平化学堂,出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浙江教育总会副会长等职,对浙南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被章太炎誉为“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称其为“启后承前一巨儒”。

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初九日,黄体芳卒于里第,孙锵鸣挽以:“汲郑直节,枚马雄才,看儿辈词垣接武,名满寰区,早辞朝列赋归田,华发酡颜,日饮亡何,衔觞不知将老至;孔李通家,潘杨姻娅,忆少时江馆会文,义兼师友,讵料贤昆悲宿草,髦年衰病,余生有几,扶筇又复哭君来。”对黄体芳的操守和才华高度评价,认为“直节”可与汲黯和郑庄比,“雄才”可与枚乘和司马相如嫓美;其子绍箕、侄绍第均中进士,入翰林,接班有人,为之赞叹。下联则说孙黄两家交谊深厚,如同一家,追忆少年时与黄体芳长兄黄体正江上楼读书情景,不料黄体正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黄体立于光绪元年去世,现在又要送别黄体芳,悲痛不已。

作者:王新宇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