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教育故事·追求有灵性的教育

原标题:青岛二中教育故事·追求有灵性的教育 追求有灵性的教育 思考一:小花为什么不能遍地开? 哲学家

原标题:青岛二中教育故事·追求有灵性的教育

追求有灵性的教育

思考一:小花为什么不能遍地开?

哲学家康德曾说:“人有许多种子不能发展。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地发展它的各种自然禀赋。”

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艺术的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赋予这些种子以适宜的阳光、水分、温度,让他们获得生命的灵性,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成长。这就是有灵性的教育,所以无论每一届我面对的学生有500个还是一千个,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充满无数可能的种子,我要激活休眠的种子们,让小花可以开满园!

每一个学期学生都会完成3-5个主题的经典美术鉴赏和主题创作。每一个主题创作都要激发全体学生的艺术创想力,而学生们往往也会一次次惊喜的看到到自己居然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的进行美术创作,并将自己的所想所思融入自己的作品。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认为,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艺术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都生而知之。要知道,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皆可成为艺术家。所以,只有摒弃功利,回归本位、普及全体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学科价值。

思考二:怎样才能激活休眠的种子?

那么怎样才能激活休眠的种子?在激活之前我们要真正了解美育的能量有多大。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美术品的创造实可解释人生之谜。美术品是宇宙的精华,它是世界的缩影”试问,哪个孩子应该放弃这样一种了解人生、了解世界的机会呢?

所以,我们可以自信的对学生说,艺术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析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所以把学生从旁观者转化为创作者,让美术体验成为人生体验,让技能技巧不再是障碍,让美术成为认知世界表达思想的途径,那么对美术的求知欲即被激发出来。

思考三:十年后的小花们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呢?

山东省特级教师钟红军曾说:“真正的好老师,是教学生十年后还在用的知识”。

乔布斯在给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演讲时曾经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

这个故事简而言之就是乔布斯辍学期间选修了一门字体设计课,他感觉艺术字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他觉得那很迷人。而多年后这些都为他的麦金塔计算机的成功提供了帮助。乔布斯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所以美术教师要做好本分,教好美术学科就可以帮助到每一个孩子了。

从事了23年美术教育,我一直在思索:美术教育的真谛是什么,通过孜孜以求的探索和不懈的实践,我终于明晰了,追求美育的灵性,就是美术教育的真谛。有灵性的美育是通过美术教育张扬学生独立的个性,使其学会用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认知世界——这就是真;通过美术教育开启学生的心灵,从人文的角度体味历史的沿革、人文的情怀、激发美好的情感——这就是善;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在美的规律中探索未知、求新求变,提升生活的品质——这就是美。

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的理想是探寻美育的真谛,激活那些休眠的种子,通过这些种子的成长改良美育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公民素质环境”,让这颗种子激活并具备持续生长能力的“生长剂”就是“有灵性的教育”

(壹点号:青岛二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