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月4日凌晨,16岁的桧垣明和五个同事在东京品川站下车。 他们路过了一个电话亭,其中一人发现电话亭里有一枚10元日币,以及一瓶放在地上的可乐。
“太幸运了!捡到了10元和一瓶可乐耶,大家一起喝掉吧!”发现可乐的人这样说着,将可乐递给了桧垣明。六人回到宿舍后,约定洗好澡之后在娱乐室碰面,一起喝酒聊天。还不到法定饮酒年龄的桧垣明,打开了那瓶“幸运获得”的可乐,仰头就是一口。
“这可乐坏掉了!”才喝了一口,桧垣明就意识到可乐不大对劲儿,立刻吐了出来,并用自来水漱口。
但不幸的是,他已经喝下足够致死的剂量,数分钟之后便意识不清地倒在地上。尽管救护车很快就将他送到了北品川综合医院,医院也火速地进行了气管切开术与洗胃等紧急救护措施,桧垣明仍在早上7点30分的时候死亡。
16岁的桧垣明,是京都洛东高中的一年级学生,父亲是新大阪站的员工。因此,当桧垣明想要利用寒假打工时,他就到了父亲任职的国铁,在由新大阪开往东京的“回声号”列车上担任工读生。这班由大阪到东京的列车,本应是桧垣踏出职场的第一步,谁成想却变为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一个男高中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东京的警察自然万分紧张。案发现场的高轮警察署与警视厅搜查一课的警官,立刻到宿舍查验。鉴定的结果,确认就是路边捡到的这瓶可乐中被加入了氰化钠。
然而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毒可乐事件”的序幕开场。
毒可乐第一案发现场(1977年高中生发现可乐的地方)(时事通信社)
毒可乐第二被害者:倒在人行道上的前科犯
在桧垣明抢救无效过世之后的45分钟,距离他捡到致命可乐约600公尺远的人行道上,有民众发现了一名穿着灰色衣服的中年男性倒在路上。尽管人被尽快送到了医院,但医生依然回天乏术。一开始,警方从他身后遗留的物品:25日元现金、一个单肩背包和一条毛巾中,推断此人是因天气过于寒冷而冻死在路上。没想到,遗体解剖的结果,竟然检验出氰化钠!
这下不得了。正好,警方也发现了遗体陈迹处附近有吐出可乐的痕迹。随着这个痕迹,在约100公尺远的路灯柱下又发现了一个空的可乐瓶……这已经不能算是巧合了,很明显,这是有人蓄意在可乐中下毒,连续杀人。
那么,这是特别针对两名受害者的行动,还是完全随机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呢?警方开始着手清查第二被害者的身分。最后,从指纹查出此次的被害者原籍山口县下关市,名为菅原博。46岁的他,本来在原籍地从事林业,但因为窃盗罪两次被捕,之后又因涉入诈欺罪而逃亡,已经销声匿迹了13年之久。
事件发生后要求目击民众提供线索的广告牌(时事通信社)
毒可乐的第三波攻击:与死神擦身而过的国中生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警方不敢大意。立刻组成了约200人的机动队,在周边进行搜索。他们立刻在附近另一部公共电话前面,发现一瓶可疑的可乐。令人吓出一身冷汗的是,早在警方发现这瓶可乐之前,已经有个住在附近的国三生看到这瓶可乐了。万幸的是,他想先去办点儿事,回家前再来拿这瓶可乐——当他办完事情回来,发现“当事可乐”已经被警察团团包围,想必吓出一身冷汗吧。
高轮署管辖的这一带,接二连三地冒出毒可乐来,警方便以此地为中心继续之后的搜查。透过对三个潜在受害者的调查,警方初步判断这是无差别杀人事件,因而难以从受害者的人际关系网中寻得嫌犯。那么接下来就是清查可以得到毒物的对象了。
然而不巧的是,尽管氰化钠是剧毒,但它同时也是镀金工厂不可或缺的药品。正巧沿着犯罪现场的品川到川崎这一带,满街都是镀金工厂。换言之,氰化钠对凶手来说根本就是唾手可得的物品。针对指纹与可乐瓶的搜查也一一进入了死胡同。事件就这样,在找不到物证、无法锁定犯人、连犯案动机与具体犯行经过都完全不明朗的状态下,成为隐藏在历史之中的谜案。
话说回来,到底为什么当时的这些人看到路边的可乐都能很放心的喝下去呢?翻阅众多资料,偏偏这一点没有得到什么样的解释。只能说当时的东京一带,或许是个出乎意料民风纯朴的地方吧!
事件余波:大阪的受害者与谜样的毒巧克力
在搜查没有什么进展的情况下,一个月后在大阪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出现了毒可乐的第三个受害者:在运输公司担任司机的39岁男性。他在出勤的途中到自动贩卖机买烟,然后顺手拿了被放在贩卖机机顶的可乐。同事劝告他东京才刚刚发生毒可乐事件,这玩意别喝比较好,但死者说“只喝一口没关系吧”。
他喝完不久,就开始“觉得恶心”,感到双手麻木。同事急忙叫了救护车。在病床上,他告诉同事还看到另一瓶可疑的可乐。经警方检验,这些可乐和引发东京骚动的可乐,都含有剧毒的氰化钠。
在受害男性返家休养的隔日,警方上门想要询问他相关的问题。没想到却发现该名男性自杀的遗体。没有留下遗书,但其妻说,丈夫因为自己的愚蠢引发如此骚动感到相当羞耻。
但,有糟糕到需要自杀的程度吗?
由于这样不平常的举动,使得该名男性就是犯人的说法也浮上台面。关于他的各项行动也被一一检证,并找到一些确实令人心怀疑窦的行动:比如说,明明知道东京无差别毒可乐事件,就是在路边捡到的可乐,却又执意喝下肚?又比如说,其实没有人真的看到他喝下可乐。再来是,据称送医时,该男性是可以自己走到诊疗室的,而且血压与脉搏并无不寻常的情况。就医师的诊断,似乎也没有中毒的迹象。
其实,他的死亡有很多疑点,因为按照常理说,这么点事情至于自杀吗?所以自杀的理由有点牵强,警察也怀疑可乐投毒案与他有关,因为他的中毒并不符合氰化钠中毒后的症状。然而警方经过调查,也找不出任何证据。直到今天,也仍未破解,成为日本历史上三大悬案之一。
就在此时,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发现了一批毒巧克力,总计四十箱。上面以橡皮戳章盖着、以片假名写就的“这是对骄傲的丑陋日本人降下天诛”一句话。
警察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甚至无法确定该批毒巧克力与毒可乐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是同一个犯人,又或者是模仿犯的手笔?
这一系列案件轰动了日本,导致日本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乐都不敢喝。当时可乐使用的还是可以回收的玻璃瓶包装,而自从案件发生后,大家对玻璃瓶的可乐产生了恐惧,为了消除这些恐惧,连可乐的包装都变成了易拉罐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