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出海研究报告》在沪发布,美中英法居前四

11月23日,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年会暨2024(第三届)中国式文化元宇宙前沿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上,《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出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臧志彭教授介绍,研究团队基于全球G20国家(欧盟除外)的1.28万款文化类APP的海外市场营收和下载情况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下载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总体保持平稳。全球十强国家的综合指数显示,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稳居前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年缩小,显示出中国在全球数字文化产业中的竞争力。

论坛上,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教授提出“游历图书馆”的概念。他谈到,全球探险家、旅行家、考古学家和航海家的记录可视为一种历史大数据,能够为我们提供全面的历史视角。而通过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古代的游历记录转化为现代人易于理解的形式,推动地方文化的现代化呈现。未来的旅游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种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朱春阳教授强调,创新网络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创新网络依托于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其背后的逻辑是资源的流动和聚合,实现从效率低的环节向效率高的环节转移。但是,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只是在物理层面呈现了聚合,以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关系网络暂未形成。平台经济则能够消解地理空间的限制,以寡头垄断和大投小共生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认为, “数字人”的出现,连通了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突破了艺术“形式与内容”的两分界限,并极大拓展了人选择的自由,这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自我”对有限人生的时空的超越,拓展了人的自由王国的疆域。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解学芳解学芳指出,“AIGC+元宇宙”实现了数字文化产业技术+内容+场景统一,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科技赋能为驱力、高质量创制为根本、高效能运行为基础、高价值数据为底座、高品质内容为内核、高人才集聚为支撑”的协同局面。未来,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遵循的是AIGC创制赋能、集成式创新赋能、算法+场景IP驱动的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业委员会、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数字文化产业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遵义会议纪念馆-同济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图:主办方供图编辑:储舒婷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