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壶——陈子庄山水画的特色

陈子庄(1913~1976),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1913年10月15日,生于永川县永兴场(今永荣镇),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是四川省政协委员。

石壶幼时家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诗词等。他之所以有如此境界,主要是他抱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信念,潜心绘事,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陈子庄的传世佳作,曾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展览,盛况空前,尤其是他的300幅遗作,1988年3月20日至27日,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每天观众高达1万余人。

 陈子庄出身平民,生前生活十分困苦,家有病妻,以至衣食难继,在社会下层的苦难生活中挣扎了许多年。青年时代,他怀着“彼可取而代之的”理想,周旋于各党派之间。但他很快就感受到政治的残酷与社会的冷漠。中年以后,他屏绝一切杂念,潜心研究书画。如果用佛家修行的“顿悟”和“渐悟”来概述,陈子庄在书画艺术方面无疑是属于“顿悟”型的。他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有别于师门授受的沿习传统,而是直接取法于民间画工,坚持用民间画工的技法对传统文人画进行技法上的改造,从而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他不但把在技法方面的改造成果上升为理论,而且还以他的民间立场,对整个中国画的传统加以思辨与批判,清理出了一条他认为与“官方”绘画传统完全不同的“在野”的民间绘画传统。陈子庄善于化繁为简,喜用简淡之笔描绘物象,构图简略随意,却常出乎意料,而令人玩味不尽。平淡无奇的场景,简略至极的房舍,平入直出的树木,三五疏散之线构成的崖岸,等等,相对于许多人的精心构置而言,全是不经意的“偶得之作”。他曾说:“最好的东西都是平淡天真的。”还说:“我追求简淡孤洁的风貌,孤是独特,洁是皓月之无尘。”简淡是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所谓灿烂之极复归平淡,是艺术也是人生的体验。

 他的这种思想不独体现在绘画上,也同样贯穿于对书法的理解。当然,陈子庄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法家。他对书法的酷爱和研修同众多中国传统文人画家一样,是绘画的必需,因为书法是一个文人画家必备的素质。从他对书法的理解来看,他对传统书法是下过工夫的。他说:“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他还说:“书法过不了关,画法关也过不了。金石、书法、诗文,画画的人都须熟悉。”他不仅强调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还特别指出书法与绘画一样,都要表现一个“真”字,认为?“真”则美。从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书法作品,抑或画面上的题款书法来看,他都在遵循着一个“真”字。故他的字与画,整合在一起,总是那么妥帖而相得益彰。

著名美学理论家王朝闻曾说,陈子庄的作品显示了不傍人门户的独特面貌,这就是创造,也就是前进,这就是传统的继承。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其庸说:“石壶的画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只要你稍微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你面对着的是一位惊世骇俗的不同凡响的、高出于自己时代的具有绝代才华的卓越画家。”陈子庄的绘画艺术,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到一些前辈先贤的元素。陈子庄是一个善学的人,他在学习、消化吸收前人优点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终自成一家。他学吴昌硕的笔墨浑沦苍劲,齐白石的真率简劲,更学到了黄宾虹的笔墨真谛。

在陈子庄的书画用印中,有印文为“小字阿九”和“阿九”的印章,寓意为他仰慕历史上的八位画家方方壶、孙龙、八大、石涛、担当、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自己排在他们的后面,因而称阿九。 在陈子庄的绘画作品中,也重视点的应用,常以点表示花、草、树木、山石、苔点等物象。用色也十分讲究,设色浑厚而富有层次变化,风格淡雅、简洁。陈子庄对书法极为重视,自称对《祀三公山碑》、《吴天发神谶碑》、《秦权量诏版》用功达30年之久。他曾要求他的弟子,“写字要下真功夫。画画的人写字要超过专门写字的人”。纵观陈子庄绘画作品的题款,所用的书体风格在不同的作品中变化很大,楷、篆、行、草、隶等各种书体均较常见,其中又以行书和篆书题款最为常见。在不同作品上同一书体的题款,既有风格大体相同的,也有的风格差异很大的。陈子庄的书法特点,可用质朴、率真来形容,这一点与他的绘画风格有相似之处。他的书法,多是随手写来,讲究变化,虽然从单个字看来,在造型、用笔方面显得粗疏,但整体气韵却别有风味。

 陈子庄在篆刻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绘画和刻印是相通的,“画理通于刻印,艺术之理均相同”。他不仅自己篆刻书画用印,而且还常为友人、弟子治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