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很多人听说过一句网络流行语“伟大也要有人懂”,却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鲁迅。鲁迅反感当时的留学生不懂《儒林外史》,所以鲁迅先生说“伟大也要有人懂”。今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读鲁迅。
经典是经过时间拣选的作品,常读常新。近期,鲁迅的《呐喊》(百年纪念版)、姜异新读鲁迅的作品《别样的鲁迅》、李泽厚去世两周年纪念的文化随笔集《寻求意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点推出。
我们如何阅读那些走进历史的大家?就像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所说:“既不能神圣化,也不能庸俗化。”
重读鲁迅:做具体的事的爱国者,做非常细小细微的事情来实现这个目标,来尽自己的力量
11月5日,“伟大也要有人懂——《呐喊》出版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行。《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923年首次出版。
常读常新,这是经典的魅力。日前,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研究鲁迅的作品《别样的鲁迅》出版,该书既有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也有关于鲁迅一生别开生面的透视,为世人讲述医学肄业生、金石学家、博物学家、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恋爱中的“小白象”、有血有肉的“人间鲁迅”。《别样的鲁迅》可谓一把帮助当下读者了解“经典鲁迅”的钥匙。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认为,每个具体的人读鲁迅,就会发现鲁迅真的是我们的朋友。他用现代性的方式建立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方法。比如,鲁迅研究怎样改革家庭时提出,放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鲁迅揭示中国传统的所谓道德话语的虚伪,鲁迅提出人的概念,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也就是立人,要有个性,要有自由的精神,“自他两利”。谈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时,提倡“爱”而反对一味说“恩”。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说,到底鲁迅是怎样的伟大?从《呐喊》开始,鲁迅写小说,他的目标绝对不是自己成为一个文学家,就像他学医并不是自己喜欢当医生才去选择的。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所谓的国民性的批判,有一个底色,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哀”非常重要,因为“哀”里面有爱的存在。“失去了对这条主线的认识,对鲁迅伟大之处的认可就会低好几档。在我看来,他作为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社会人,鲁迅是一个愿意做具体事情的人,他的爱国主义,不是每天去做演讲、发宏愿,而是通过做非常细小细微的事情来实现这个目标,来尽自己的力量。”
重读李泽厚:感受文章“恳切”之美“恳切”之情。虽知万相皆非相,道是无情却有情
11月2日,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李泽厚文化随笔集《寻求意义》出版面世,该书为李泽厚生前审订的随笔集,是晚年李泽厚忆人生、念亲人、怀友朋、说人物、阐思想之作。
李泽厚这位中国当代大哲学家的文章,意蕴之深厚,情感之饱满,文辞之清丽,一直以来备受学界称颂。上世纪80年代,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经出版就产生重要反响,成为当世的经典,哲学家傅伟勋赞誉其是“他那独特的美感经验(感性),与深细的美学思维(理性)之间交相融化而积淀成的一部杰作”,大作家蒋勋称“是我常拿出来读的书,有时吟诵一两段,觉得像诗,不像论述”(引用自《寻求意义》一书马群林所撰写的《后记》)。
“红学泰斗”周汝昌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读李泽厚的文章,是一种令我心存感激的享受经历,同时还有一种语言表达的享受,就是‘恳切’二字。语言的恳切情感是大学者、是仁人君子的美德。什么是‘恳切’?‘恳’就是真诚,‘切’就是渗透。没有真实学问的假学者,往往没有与人为善的好心肠,他们的语言表达里就没有这种宝贵的‘恳切’之美,‘恳切’之情。”
有人曾问李泽厚:“何谓哲学?”他答:“简单一句话,我以为就是研究‘命运’:人类的命运、中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李泽厚曾说“我这一生倒的确是在寻求意义: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以及其他一些事物的意义,发而为文章、论说,也是在寻求意义。我记得自己曾经说过,人生本无意义,但人又总要活着活下去,于是便总得去追寻、去接受、去发明某种意义,以支撑或证实自己的活,于是,寻求意义也就常常成了一个巨大而难解的问题。”重新读一读李泽厚的文章,或许你重新认识自己内心的困惑,对“命运”、对“人生”会有一些更新更深的认识与感悟,更好地接纳自己,与自己相处。
李泽厚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诸多文章均收入《走我自己的路》以及他的“美学三书”“思想史三论”中。此次新出版的《寻求意义》一书,除两篇外,均为李泽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客居海外后写下的。其中《孤独》《重视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悼金庸先生》《关于“美学译文丛书”》《书院忆往》《忆冯友兰》《忆几位前辈美学家》《八十年代的几本书》《关于钱锺书》《与周有光的对话》《试谈中国的智慧(提纲)》《我所理解的儒学(提纲)》《探寻语碎》《希望你无往不胜——黄梅〈结婚话语权〉代序》《顾明栋〈原创的焦虑: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多元途径〉序》等文,是首次收入李泽厚的书中。
李泽厚曰“四大皆空,还得活”,其缘由,李泽厚自己做出了回答,“青年声色狂欢,中年辛勤事业,晚岁恬淡洒脱。尽管说浮生若梦,人间如寄;旅途回首,又仍然非常真实和珍贵,令人眷恋感伤。虽知万相皆非相,道是无情却有情。”读明白“还得活”,也许就读懂了李泽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