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一位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只可惜,想象中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骨感。
在顺利顺利扶立齐孝公后,宋襄公心情大为舒畅。
他心里想着经过这一事件,宋国主持正义之名远播,有了这个铺垫,宋国的霸业也该水到渠成了,于是他急不可耐的开始了会盟诸侯。心里打着早点立威的小算盘的他,结果被众国来了个下马威。
宋襄公自己也明白大国未必就肯听自己的号令,但他却等不及了,他只想快点将他的威名展示出来。于是他琢磨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先约几个小国会面。
他理想中的情况十分美好:先拿下效果,树立威信。站稳脚跟,与大国交好。成为一代千秋霸主。
可惜,他还没有弄清楚眼前的状况。没有小国国君愿意搭理他。
如果他足够清醒,是能看出宋国在诸侯国中是没有什么号召力的,这时就应该换一个方向,致力于富国强军提高国家实力,而不是急于填补齐国霸业衰落后的真空。
可此时的宋襄公心里只有“霸主”二字,公子荡的速成之法对他来说,有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于是他选择杀死鄫子祭祀睢水之神,通过祭祀,召集东夷各部首领参加祭祀睢水之神的仪式,可惜东夷人根本对宋襄公不放在心上,当然也不会有人来参加这个不伦不类的祭祀仪式。
所谓的速成之法,落得一场空。同时宋襄公生祭鄫子的行为,传遍了各诸侯国,不仅没有立威,还落下了无德的恶名。
此法不行,他又急切地寻求另一法。刚好,他与曹国有了矛盾。怒不可遏的宋襄公,命令宋军连忙移兵曹国要开战。也听不进去目夷的劝阻,一意孤行的要与曹国兵戎相见。
他想着自己国力尚且强盛,定能给曹国一个狠狠的教训,同时在各国之中树立起威信。“
只可惜,现实依旧与他所想相差很大。
于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曹国派出了僖负羁率兵抵抗,指挥曹军与公子荡对峙,两军抗衡三个月,居然不分胜负。
这让宋襄公感到面上无光。更丢脸的是,由于陈穆公为了表示重修齐桓公之盟好,邀请齐、楚、鲁、郑、蔡在齐国会盟。这让宋襄公一下失去了分寸,赶忙撤兵逃跑。一下让众人皆知,宋襄公原来只是纸老虎一个。这让他的名声跌倒了谷底。
不过没关系,宋襄公依旧很有自信。到了第二年,宋襄公开始了他的会盟之旅。
这一次,他倒是显得十分地恭敬。只可惜,当霸主的心思过于表露无疑。
在排次序时,宋襄公直言不讳的说道:按照爵位顺序,宋国是公爵,自然排在最前,齐国为侯爵次之,楚成王虽然称王,但是不过是僭号,本质上还是子爵,所以要排在最后。
因此等到了会盟那一天,宋襄公非常自然地以盟主自居,站到了老大的位置。
虽然很客气,但楚成王和齐孝公都听出了弦外之音,他这是想当盟主啊。宋襄公倒也没隐瞒。直接拿出了准备好的征会之牍,请他们二位直接署名。
想法虽好,可众人可不是这么想啊。
虽然楚国口头上承诺要帮助宋国,可又怎知他切实的行动是如何的呢。
面对目夷的好心劝告,宋襄公到时一脸不在乎的说道:“寡人以诚相待,人家怎么会欺骗寡人呢?”
他可惜就可惜在他雄心勃勃,却又单纯的如孩童。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宋襄公觉得有楚齐两国的帮助,盂地会盟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心里舒畅的宋襄公为了把会盟办得完美无瑕,还特地命人在盂地修建会馆、坛场,极尽富丽堂皇之至。不仅如此,还从国内调来粮食物产,完全不怕多花钱,总之就是一定要将这次大会开成一个空前盛况般的大会。
终于到了开盟之日
在诸侯登上祭坛,一番歃血、矢日、列名、载书之后,下一步就是推选盟主仪式了。
这个仪式确实纯属仪式,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下面商量好彩排过的,祭坛之上也就是做个样子而已。宋襄公于是频频用眼睛看楚成王,示意他开口,只要当日在鹿上之地签署了盟约,就算达成协议了。
可惜,楚成王却不发一言。不只他,所有人都沉默了。气氛变得非常诡异。
宋襄公无法,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可没想到,楚成王比他更直接。
楚成王直接恶狠狠地说,“寡人冒爵称王已久,宋国虽然是公爵,但是不能列在王前。寡人告罪列先了!”宋襄公目瞪口呆之际,楚成王已经矫健地占据了第一个位置。
而诸侯面面相觑,不敢直视宋襄公,表示愿意跟随楚成王。
宋襄公气的当场双眼变得猩红。他开始后悔自己计划不够周密,自己没有精心布置而让楚国钻了空子。却还没有醒悟其实是他自己主动钻入了楚国的圈套。早就预谋扩张势力范围的楚国,一直在等候着合适的机会出现。而宋襄公的会盟,就是楚成王一直在等候的机会。
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终还是无奈的败给了现实的残酷。也只能怪他,将生活看的过于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