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举行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保利公司展示的CM-501GA多用途打击系统,也就是网友俗称的“中国网火”成为了现场观众关注的焦点。那么,这款武器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呢?
C M-501G A多用途战术精确打击系统
概念源自美国“网火”
上世纪90年代,为满足小规模冲突中对防区外目标侦察和快速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美军希望研制一种既能在目标区上空盘旋巡航,执行战场监视、目标搜索、毁伤评估等任务,又能够直接打击目标或召唤精确打击导弹补充打击的系统,为了减小体积还需要拥有垂直发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非直瞄发射系统。不过因为设计指标在当时过于超前,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研制费用也大大超支,所以该项目最终被削减。
但谁也没想到,多年以后该武器系统在中国被研制出来,成果就是2018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陆军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此次展示的CM-501GA就是该系统的其中一种配置。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集目标侦察、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毁伤评估于一体,由精确打击导弹、巡飞弹、指控系统、技术支援系统等组成,最早是CM-501G,用的是卡车底盘和倾斜发射方式,之后改进为垂直发射方式,载具也升级为轻型高机动装甲车,并增加了弹药种类,完善了系统构成,总体上更加成熟。
CM-501GA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属于独立的作战系统,可以独自执行任务,具备网络作战能力以及无人值守功能。发射车采用三代猛士轻型高机动装甲底盘,在车体后部搭载CM-501GA的垂直发射装置。不过箱形的垂直发射装置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使用收放式设计,即行军时放下,容纳在装甲车身内,既降低了车身高度,也能保护导弹发射箱免遭轻武器或弹片伤害。而是采用了简化设计,直接将箱形垂直发射模块竖直放置在载车的货箱内,在使用上更接近于美国的“网火”系统,也就是可以像集装箱一样随意吊装放置在多种载具和平台上。
美国之前发展的“网火”武器系统结构示意图
所以,CM-501GA在集成度方面,其实是不如2018年航展上展出的那款集成了观瞄系统的一体化发射车的。还需要为其配备一辆同底盘的指挥控制车,上面安装有小型相控阵雷达和光电观瞄设备,内部则配备发射控制、指挥通信以及双向数据链系统。而从现场播放的宣传视频看,也确实是这么配置的,这么改动的好处是发射箱和指控车可以分散部署,战场安全性更好,而且一辆指控车可以同时控制多部发射箱,在提高火力密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比“网火”性能更强
CM-501GA的垂直发射方式与美国之前发展的“网火”武器系统类似,都属于非瞄准线发射系统。发射前无需对准目标方位,发射箱内的导弹先向上发射,爬升到一定高度再自主转向,采用高弹道滑翔方式飞行,使用INS/GPS系统用于巡航制导,由电视/红外成像导引头进行末端制导。
CM-501GA垂直发射装置的方形发射筒
这样一方面让导弹可以攻击任何角度的目标,方便实施快速打击;另一方面是发射箱的弹容量大,发射器数量多,有利于提高火力密度。而且方形的垂直发射箱比较省空间,方便机动平台搭载。不过,CM-501GA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不像美国的“网火”武器系统那样追求极致的模块化配载特性,无需额外的探测和指控系统,完全依赖于作战网络提供的情报和目标信息。而是在指控车上集成了相应的发射控制、指挥通信、数据传输以及配套的雷达和光电搜索探测系统,因而具备了比“网火”武器系统更好独立作战能力和适应能力,毕竟不是哪个国家都能有美军那样的信息化能力。而且就算信息化水平达到了,过渡依赖于第三方提供信息也不是好事,一旦被切断网络就会失去作用,不像CM-501GA既可以从作战网络上获取目标信息,也具备独立的索敌能力。
总的来说,CM-501GA多用途战术精确打击系统具有模块化配置、通用性好、反应快、杀伤力强、生存能力强、后勤保障简便等优点。该武器系统的精髓在于反应速度,让前沿步兵班排在遭遇无法用自身火力打击的坚固火力点、装甲车辆等目标时,可以及时调用CM-501GA的导弹或巡飞弹进行精确打击,而且打完之后还能进行实时的毁伤评估,如果没消灭干净就再来一轮,作战效率和灵活性大大提高,或将成为未来地面战场上的关键武器。
CM-501GA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实战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