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诸葛亮奉“托孤”遗命,负责蜀汉军政。这个时候,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和居住在南中的豪强们趁着蜀国元气大伤之际,和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等人,起兵背叛了蜀国。诸葛亮在经过两年的“闭关息民”,把内政外交都处理好之后,决定大军南征,平息叛乱。而“七擒七纵孟获”也成了南征胜利的关键战役。
诸葛亮孟获
在《三国演义》还以较多的篇幅写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对“蛮王”孟获实行“攻心为上”的战略,先后7次擒柔获,又7次释放使孟获心服口服,最后孟获还向诸葛亮谢罪表示:丞相牛啊,我们再也不敢来了。诸葛亮听了这句带有吹捧意味的话,深感宽慰,于是下令退军,而南中从此基本也平定了。
诸葛亮
历史上是否真有“七擒七纵”孟获之事呢?古往今来,争论不休,难定是非。有人认为,诸葛亮七擒之事,有史料记载,1.《汉晋春秋》中“夷汉所并服”,2.常璩《华阳国志》说:诸葛亮南征“生虏孟获....凡七虏七赦。”孟获心服口服,3.《三国志集解》还考证列出了七擒孟获的七个地方。所有这一切,加上《三国演义》的刻意渲染,所以人们都愿意相信诸葛亮的七擒孟获。
进军孟获
陈寿《三国志》中不仅没有“七擒七纵”的记载,连孟获其人也没有; 诸葛亮南征,固然要使蛮夷“心服”,然而七次这么多,就如同儿戏,况且当时诸葛亮最着急是“伐北”,不么做不就耽延时间吗?其中还记载南征过后的南中并不平安,“南夷背叛,杀害将领”,因此,诸葛亮“攻心为上”战略以及“七擒七纵”之事当成疑问。
孟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悦诚服,诸葛亮擒孟获不杀或擒拿又放是有可能的,然而七次这么多就难以令人置信了。实际上, 诸葛亮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当时“方务在北”的战略和有限的时间也不容许诸葛亮如此拖延时间。
诸葛亮
《续云南通志稿》1983年4月四川大学缪钺教授在金国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云南大学方国城教授《诸葛亮南征路线考记》等著论均持此说。我们倾向认为,诸葛亮擒纵孟获史有其事,但七擒孟获水分太多了,不足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