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古风”翻译的歌词,尴尬到我脚指头蜷缩

保命提示:以下文章仅代表院办本人一点点粗鄙的意见。

翻译是一门集工具和艺术于一体的不断演化的学科,实践的时候因地制宜,不同环境和文本所偏向的理论都是不同的,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理论能够完全代表“正确”“权威”。

请勿上升大院本身,如有争论,院办就……回去问问教授。嗯。

在网易云音乐听过歌的人,十有八九都曾经受到过这种歌词古风翻译的摧残。

没想到,殇来殇去,殇到了这头上

下面还有很多人在叫好,让人不得不怀疑自己,到底是自己欣赏不来,还是这些翻译真的是语文水平不过关?

中文十级,中文十级(拱手

古风歌词翻译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经久不衰,一直有被细水长流地鞭尸。

这个现象的起因还得追溯到多年以前,就算你并非阿黛尔的歌迷,也不是翻译专业的学生,也一定知道当年一首《Someone Like You》,被翻译成古风之后的出圈程度。

直到今天还在被拿出来作为翻译水平100级的例子

阿黛拉有被冒犯到

荷锄葬花阿黛尔,凄美是凄美,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emmmmmm这是阿黛玉,不是阿黛尔

平心而论,不论场景风味是否合适,这版翻译起码在意思上还是大抵对得上的,没有 过分地 添油加醋(就算诸事安康这种翻译还是对不上原文)。

受到它的启发,很多人开始对外文歌词下狠手了。

-

经常被拿出来盛赞好美好精简的古风歌词翻译必定有一下这一版的《Here with you》

显然这种翻译在评论区里非常吃香。

无上魅力!!!

也是这位朋友,还即兴把正版的古风翻译补全了。

好啊!美啊!好美啊!

你看着歌手本人的脸,告诉他,我要在你最疯狂的蹦迪夜场里,在DJ疯狂搓碟的电音舞曲中,用一种痛恨自己在酒场买醉的态度,高唱出“夜 未 央 乐 未 殇”这六个字。

怎么听都不是内味儿啊???

-

一句贵安,让这版翻译增添了一丝丝二次元的底色

“我蹒跚趋向你”,听起来非常缱绻是吧。

然而这首《Never let me go》的主唱是Lana Del Rey,曲子的画面感也是一如既往地上世纪美国夏日小镇,明明是好好的慵懒情歌,被翻出一股小家子相公娘子味。

想象一下火葬场天后在院办面前以咯缱文学的语气“枕边梦醒相濡以沫执手偕老”,院办整个人都不是很好。

不,不好

-

古风歌词翻译还不仅仅局限在一般B榜流行音乐中,就连说唱,也是不放过的。

好好一帮rapper变成了竹林七贤

要是说“吾卒矣”还可以勉强说是在强行制造荒诞的反差感,“置旧之婵娟弃”就是一句装文不文意味不通的装13翻译,把婵娟用成这样,苏轼都想打人

而且下一句的本意是“我不认为你是我哥儿们”,“汝焉非余友也”一句,一个焉一个非双重否定,意思完全变成了“你难道不是我哥儿们吗”,充分证明了翻这句的人,不仅英文不行,中文也不行。

也难怪有人翻白眼

-

古风翻译重灾区Coldplay

添油加醋的又一实例,大周末开心喝酒唱歌,被翻成“醉饮我血”,还“噬我心魂”,无中生有的“耳鬓厮磨”,前面两句上战场,后面两句新洞房,风格杂糅场景混乱一概不管,字数对上就完事了。

-

我小甜甜布兰妮现在就赶来揍你

这种变种民国古风也是歌词翻译的重灾区,一首热辣三人行的《3》,“若你不喜这”翻得狗屁不通,简直看得人头都大了。

后面的典故化用也是完全不讲内容。 原典共剪西窗烛的 字是有合理解释的,讲的是剪短蜡烛芯的碳化部分,让烛光明亮起来。

这里硬凑了个“绘红烛”,绘的是啥,原文没有,译文也没有,反正就是无中生有

-

《Near the shore》

人家写这么多Alone就是要靠这种重重复复的氛围叠加,你左一个单枪匹马右一个形单影只,同义词大赛呢现在?

-

而这一篇,已经不用去研究中文翻译到底有没有语法毛病,就凭把星球被吸入黑洞的宏大场景翻成小里小气的“灯火阑珊”“飞蛾幻灭”,就可以零分走人。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会把古风翻译封为神翻译的一种,甚至还专门建立了古风翻译的歌单。

在他们看来,这是在努力表现中文的优美和牛逼。

“英文太直白了,你看,这么简单的东西,汉语却能用如此优美的形式来表现。”

他们所认为的“中文十级翻译”,大概是下面这样的。

???我步步涟漪你到底是个什么鬼中文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以为你在

但其实你是在

好诗好诗

院办在这里先说观点: 以母语的“美”为理由,强行驯服他国的诗意语言,是一项非常傲慢的行为。

难道中文就一定比其他语言优美吗?

并非说没有文化自信,要是外国人翻译鲁迅,说“吴妈我要和你困觉”一点不好粗鄙至极没有文化过于直白,然后翻成“吴夫人,枕边梦醒可好?执子之手可好?”,那中国人找谁哭去?

原文写成这样,是有原因的,不要老以为人家母语有问题写不出好词,要译者天花龙凤二次加工。

提到该不该用古风语言翻译外文歌词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搬出“信达雅”的理论来为古风翻译代言,认为翻译就是要这样才叫翻得好。

信达雅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就算信达雅只是现代翻译理论里面略微过时的冰山一角,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也是挺够用的了。

只是很多人忘记了,信达雅,信为先。

信达雅并不是一个三项评分表,而是一个递进要求,没有翻译准确的信,就算译文通达可读也毫无意义;而没有信和达的雅,就是朽木上的绣花被面,只能沦为笑柄。

而这个“雅”,已经被翻译界翻来覆去研究了近百年了。

原文有意粗鄙或者从简,需要译得风雅吗?雅的标准和界限又在哪里?严复本人讨厌白话文,而文白之争早有定论,“雅”身上的复古倾向,又该如何调整?

虽说不是百分百,但是在“雅”上下功夫的很多人, 根本就不是在表现中文的优美,而是在表现自己的牛逼

以下这个翻译算是很典型炫技滑坡的集大错者——

为了字数对齐乱加内容,第一句青丝少年意象重复,第二句直接虚构意象,第四句清闺和梦里完全无中生有。

原文有的内容反而缺斤少两,第二句无所畏惧的意思,被勉强压进了意味不明的“笑猖狂”。

最后的场景问题,古风套路过于严重,好好的流行歌扔进古风图景里面,就像你要蹦迪,DJ却在放荷塘月色一样,索然无味,且一脑袋问号。

院办曾经也是一位正经的翻译专业学生,期待已久的第一堂笔译课,教授乐呵呵让我们给他分享一下什么是大家心中优美的翻译。

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类似以下句子的翻译。

教授的脸当时就黑了,很严肃地说,这不叫翻译,只能叫自以为是的二次创作。

院办现在已经不怎么接触翻译了,但是有一个理论,院办深以为然:最好的译者,都是隐形的。

这个理论虽然不一定万能

但是绝大多数场合下是适用的

这种花里胡哨的古风翻译,就是在读者和原文之间拼命表现存在感,译者越想表现自己,读者和原文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远,译文也就越失败。

不讲功能对等异化归化语义交际等等等等五花八门的理论,也不管文艺翻译这个范畴到底能应用怎样的方法,单就最粗浅的层面来说,什么是“好翻译”?

让人读懂原文,而不是读懂你。

不要干这种缺德事,谢谢

这并不是什么死板教条,而是最基本的尊重,尊重你所翻译的原文,也尊重想要知道原文是什么意思的读者,能做到这样的古风翻译,才算是真正让人叫好的古风翻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