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如何打仗?第2骑兵团的新步兵战术(下)——防御行动中的作战方式

●作者/蒂莫斯·赖特 维多利亚·赫尔姆 丹尼尔·罗斯

●译者/SL

●校对/Nangwa

●取材/ 2020年7-8期军事评论杂志(美)

在防御中,为夺取主动权并获得相对有利的阵地,第二骑兵团步兵中队在纵深区域防御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如前所述,步兵中队在面对火力、生存力优于类似斯特赖克的敌之部队时,仍可建立相对有利的阵地,不过持续时间较为有限。斯特赖克部队在一个固定阵地作战的持续时间越长,敌集中战斗力要素于该部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班和排必须避免决定性的交战,而是在敌方或己方态势满足特定标准后适时转移,用空间换取时间。这样做就可以消耗享有优势的敌方部队,并成功实施持续防御。如表2所示,纵深防御可通过7个步骤完成。

步骤1.分析敌接近路径和机动方案。同其他任何一种防御行动一样,交战地域7个步骤的筹划对于行动的成功十分关键。第二骑兵团步兵中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特别的事项。确定敌方难以集中大规模战斗力的地点在何处,是防御成功的关键。这样的地点最有利于步兵中队杀伤敌人,尤其是当中队得到了人为障碍物、间瞄火力和直瞄火力加强时。使战斗力要素难以集中的有多种因素。敌无法组织两辆以上车辆并排行进,或者设置翼侧掩护阵地的各种限制地形,比如沟渠路口、山地隘口、林地边缘等,是第二骑兵团理想的交战地域。这些地形阻挡了敌火力的发扬,使其无法在防御阵地上有效地机动。

表2.第二骑兵团纵深防御

1.分析敌接近路径和机动方案,以便确定杀伤敌人的最佳地形。

a. 限制地形,或者有不利于敌由运动转入机动的自然障碍物的地域

b. 缩短了直瞄火力的交战距离,使敌射程优势无法发挥,便于己方武器系统实施作战的地形或者植被

c. 便于己方纵深战斗阵地遂行任务的地形

可对同一地域实施作战的多个阵地

后续行动交战地域和战斗阵地

便于快速转移和再次投入战斗的阵地间人员和车辆机动路线。

综合利用可加强诱逼效果,迟滞敌运动速度,以及可减少交战次数的障碍物、间瞄火力(迫击炮)、导弹和火箭弹火力(M148型标枪导弹、M3型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AT-4型84毫米火箭筒)、直瞄火力(30毫米自动炮、MK19型M2型徒步用机枪)。

a. 在障碍和地形共同起作用的点位,而不是仅有障碍的位置,综合运用火力。

b. 综合考虑敌乘车和徒步机动方案,即以徒步警戒力量防止敌人对己方战斗阵地的伏击,保护己方反坦克资产。

3.当敌人接近时,综合运用传感器、射击器对直瞄武器射程之外的敌目标进行打击和破坏。

a. 传感器:美洲狮和渡鸦无人机、信号探测及测向设备、侦察兵及观察所侦察设备、信息收集资产

b. 射击器:120毫米迫击炮、81毫米迫击炮、团及以上编成的火炮和火箭炮资产、航空兵攻击资产

4.根据具体标准,以导弹、火箭筒和30毫米自动炮火力打击敌人。

a. 针对敌方对己方威胁最大的目标,合理安排导弹与火箭筒火力同30毫米自动炮火力的运用次序。

b. 使用与威胁特点最匹配的武器系统,将最有效的系统用于应对最高威胁。

c. 如有可能,将敌车辆摧毁于可增加障碍效果的点位。

5. 根据具体标准与敌脱离接触,以空间换时间,转移至下一个阵地重复前述动作。

a. 敌情——摧毁特定类别车辆;敌到达特定位置;敌形成特定运动队形;敌多辆战车对某个阵地产生威胁。

b. 我情——战斗力剩余值达到特定标准;弹药存量达到特定标准;与其他地域事件相关联的触发时间已到。

c. 在纵深多个小幅员交战地域进行短时间交战,有助于保存战斗力,有利于重复获得主动权,也有利于保持优势地位。

d. 标枪系统重新装弹和重新捕获目标需要一定时间,在同一阵地重复交战的次数可能有限。

e. 交战中保持一定纵深,便于持续进行交战和脱离接触,同时防止敌突入。

6. 利用优越的机动性组织反击,并破坏敌人的攻击行动。

a. 夺回先前放弃的战斗阵地。

b. 打击敌人的侧翼或后方,同时制造多重困境,打乱敌人的节奏,摧毁其指挥控制系统。

7.将残敌交给后续部队。

主要条件:敌无法集中其战斗力要素的位置。

步兵中队选定可缩短直瞄武器系统交战距离的地形。敌方几乎所有平台都拥有某种射程大于标枪导弹或30毫米自动炮的反装甲能力。出现限制性地形、植被、丘陵地形,或者三种因素的组合,影响了通视距离,使敌射程优势无法发挥。反斜面可缩短射程,正斜面可为己方阵地提供遮蔽的地形,也有类似效果。交战距离越短,斯特赖克各类兵器相对于敌方的效果优势就越明显。一般而言,敌方平台的能力越强,就越是需要缩短交战距离,越是需要选择限制性强的地形。

在决定杀敌地点时要考虑己方部队因素。如前所述,更有利于步兵中队的是具有一定纵深的多个小幅员交战地域,而不是少量大幅员交战地域 。理想的地形条件是,要么可配置多个纵深作战阵地,以便在同一交战地域集中运用火力,要么可预留后续交战地域及支援作战阵地的空间。无论交战地域配置如何,留有安全的乘车和徒步回撤路线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计划转移阵地时,第二骑兵团的分队必须设置好至少两个可与敌交战的阵地。应当避免对战斗阵地进行线性配置,因为线性配置易遭受敌战斗力要素集中打击和突入。

最后,要充分考虑敌方部队的规模,以及要使敌人停止进攻或完全摧毁敌人所需进行的交战次数。

从最后一个阵地开始,各分队应当评估其在每个战斗阵地的实际杀伤力。不同于可从多个平台快速发射反坦克弹药的装甲分队,第二骑兵团的分队缺乏响应性反坦克能力。30毫米自动炮可对装甲运兵车实施非常及时有效的射击,但是缺少长时间交火所需的装甲防护。因此,在敌装甲车辆到达最后一道战斗阵地前,应当将其能力消耗至可应对的水平。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在最后阵地摧毁敌人的大部分战斗力,势必难以成功。因此,各分队应当确定己方需要在敌到达最后阵地之前摧毁其几成战斗力,并据此确立交战地域。如果未能配置足够的交战地域,未能在各地域分配充足的火力,未能给各阵地明确充足的打击效果,或者是这三种情形的某种叠加,都将难以取胜。

步骤2.综合利用可加强诱逼效果,迟滞敌运动速度,以及可减少交战次数的障碍物、间瞄火力、导弹和火箭弹火力、直瞄火力。同任何一种防御行动一样,障碍物、间瞄火力和直瞄火力的综合运用对于取胜十分关键(见图4)。在开始接敌之前,第二骑兵团步兵中队必须创造具体的有利条件。首先,第二骑兵团的分队需要开展纵深防御,因此难以在前沿阵地进行有效阻击。更为现实的策略是设置障碍物,以破坏敌部队前进计划,至多也就是钳制敌部队。守卫前方障碍物的部队一般也不会在阵地上停留很长时间来阻止敌人最终的突破行动。设障的主要目的,不是阻止敌前进,而是使敌方采取更易预测的行动。因此,更可取的方案是在前沿设置能够迟滞敌行动,或能够迫使敌过早展开兵力的障碍物,而不是设置复杂的障碍物。复杂障碍物最好设置在最后阵地或者最后防线前。

图4 综合运用障碍物、间瞄火力、导弹和火箭弹火力、直瞄火力

(图例:BN CFL—营协调火力线;EA—交战地域;LOA—进攻停止线;TAI—目标关心地域;security area—警戒地域;main battle area—主战斗地域)

其次,间瞄火力、导弹和火箭弹火力,以及直瞄火力应当集中运用在敌人因障碍物而改变其行动的地点,而不是障碍物本身所处位置。例如,如果敌人在一条单车道土路上发现了一个11排的蛇腹形铁丝网障碍物,不太可能直接开到障碍物跟前查看。更有可能的情形是,敌人越过某一遮蔽顶、道路拐点后可通视障碍物时,就会发现。发现障碍物后,敌可能退出视线接触范围,步兵人员下车,尝试绕道至下一个通视线。己方火力应当瞄准可能的人员下车点。在敌执行下车动作时予以伏击,可夺取主动权。

最后,第二骑兵团的分队必须为敌车载和徒步机动方案做好准备。虽然对第二骑兵团分队威胁最大的是敌车载系统,对敌徒步步兵保持警惕也相当重要。为了保护车载系统,敌会试图以其步兵清除限制性地形中的威胁,因此第二骑兵团的分队必须运用(车载和徒步)反装甲武器系统防敌此类机动、伏击或是包围。事实上,如果计划得当,第二骑兵团更愿意同敌徒步装甲兵力作战。鉴于第二骑兵团的徒步火力、较大的携弹量、防御性定位,如果敌人失去了战车的火力和防护,第二骑兵团将拥有明显战术优势。

步骤3.在前沿警戒地域,综合运用传感器、射击器对敌目标进行打击和破坏。根据陆军技术出版物《斯特赖克步兵营》(ATP3-21.21),设立前沿警戒地域是可选方案。不过,就第二骑兵团步兵中队而言,设置前沿警戒地域是开展纵深防御重要的一环。首先,设置前沿警戒地域,可使中队尽可能远地接敌,扰乱其队形,并在直瞄火力接敌射程之外摧毁敌战斗力要素。其基本实现途径是将建制内的侦察资产(美洲狮和渡鸦无人机)及人员(侦察兵、狙击手),同斯特赖克营内强大的迫击炮能力相结合,警戒覆盖范围可达5千米。在得到上级编成侦察(影子、灰鹰、先知/木马等型号的无人机,甚至是团的侦察分队)和火力(M777型榴弹炮、火箭炮、航空兵攻击资产)支援时,前沿警戒地域的距离可延伸至15千米。

其次,设置前沿警戒地域可帮助第二骑兵团的分队对敌侦察力量取得更大的胜利。反侦察在此类作战中十分关键,因为敌尽早发现己方防御阵地后,可在直瞄火力交战之前使用间瞄火力对阵地进行打击。一旦阵地遭敌间瞄火力打击,己方前沿部队将被迫过早回撤,从而压缩防御纵深。实施强力有效的反侦察手段,可为防御一方保持行动的突然性,并帮助第二骑兵团的分队夺取作战主动权。

步骤4.根据具体标准,以导弹、火箭筒和30毫米自动炮火力打击敌人。一旦敌人进入主战斗地域,各战斗阵地按次序运用导弹、火箭弹和30毫米自动炮对敌实施集中火力打击(见图5)。第二骑兵团的反装甲能力可对多种敌武器系统形成较强毁伤效果,但是运用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由于火力分布于徒步步兵系统和车载平台,各分队必须周密计划以何种方式与敌交战。理想的情形是,分队使用障碍物或者间瞄火力迟滞、扰乱敌在特定地域内的运动。然后,己方分队在小幅员隐蔽阵地使用徒步或者车载反坦克导弹,或者,在射程较近时,发射火箭筒来削弱或摧毁敌车载系统。先期急促射完成后,再以车载直瞄火力(30毫米自动炮、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或M2型12.7毫米机枪)完成对敌摧毁任务。

图5 以导弹、火箭筒和30毫米自动炮与敌交战

(图例:EA—交战地域)

如果这种周密计划的次序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实施,防御一方应当选用可达成预期效果的最小口径武器来打击敌人。在打击敌坦克时,标枪导弹是最佳兵器。在需要摧毁敌各类装甲战车和步兵运输车时,M3型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AT4型反坦克火箭筒和30毫米自动炮均可选用。斯特赖克无法为所有武器系统携带无限弹药,所以为不同的威胁选用合适的武器十分重要。

无论选用何种武器、何种方法,第二骑兵团的步兵中队必需力争在初战中获得最大打击效果。初次交战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部分阵地的失守,中队越来越难以保持相对优势。因此,各分队必需设定并说明其运用直瞄火力的具体交战标准。这些标准可因条件不同而有所调整,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在限制性地形中打击敌队形首部战车较为有利,因为瘫痪的车辆可成为路障,便于己方与敌脱离接触。但是,如果阵地地形便于多个交战同时展开,则应当允许一定数量的敌车辆进入交战地域,以便在撤离前最大限度地提高阵地的对敌打击效力。无论实际条件如何,交战标准必须全员知晓,以便充分发挥通过行动突然性获得相对优势的战术效果。

步骤5.根据具体标准,与敌脱离接触,转移至后续阵地并重复前述过程。纵深防御要有效,分队必须以空间换取时间。这意味着分队必须故意脱离接触,转移至下一个有利位置,然后重新与敌交战。为每个阵地明确清晰的脱离接触标准,可最有效组织阵地转移。基于敌情的标准:摧毁特定类别车辆;敌到达特定位置;敌形成特定运动队形;敌多辆战车对某个防御阵地产生威胁。基于我情的标准——战斗力剩余值达到特定标准;关键类别弹药存量;触发时间已到;其他作战地域的情况使当前阵地难以据守,也可触发撤出行动。特别要考虑的是,无论是车载式还是徒步式,标枪导弹系统重新装弹和重新捕获目标需要一定时间,可能超过一分钟,因此,该系统在同一阵地重复交战并获胜的难度较大。当距离较短,或者是位于限制性地形时,情况更是如此。动用标枪导弹之后,可考虑撤出阵地。无论是何种触发因素促成脱离接触的决定,各级都应当在实际与敌交战前安排演练(如有可能,应当反复演练)。

无论是何种触发因素,一旦出现,分队应当立即脱离接触。理想的情形是,当某个下级分队在组织转移时,各分队应当力争至少有两个下级分队在既设阵地与敌交战或者准备与敌交战。仅有一个既设阵地,或者既设阵地为线性配置,均属次优选项,因为这种情形增加了敌突入的概率。如前所述,每个下级分队必须在纵深地域准备多次交战,并真正掌握每个阵地应当达到的对敌打击效果。如此,第二骑兵团的分队可消耗敌人,以便敌人到达第二骑兵团的最后战斗阵地时,无力集中其火力,无法组织有效机动,进而被摧毁。

步骤6.利用优越的机动性组织反击,并破坏敌人的攻击行动。斯特赖克平台的机动性为机动部队提供了灵活性,不仅可以撤出,还可以组织局部或纵深反击。如果敌机动方案出现变化,节奏遭到破坏,或者意外突破己方防御,则第二骑兵团的机动分队应当保持警醒,等待时机,以便重拾丢失的阵地。如此,分队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某个位置,也可从敌人误以为已被舍弃的位置给敌方制造困境。

2019年11月2日,在德国霍恩费尔斯的联合多国战备中心,第2骑兵团第1中队科曼奇连的士兵正准备对一辆斯特赖克步兵运输车进行伪装。(摄影:美国陆军专业军士伊桑·瓦莱茨基)

同样地,分队还应当寻找机会,向敌攻击队形的侧翼或后方发起作战。对战场进行非线性配置;破坏敌交通线;或者摧毁敌指挥、控制、支援或者间瞄火力阵地,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削弱敌攻击行动的效果。每一场纵深防御都应当考虑反击。

步骤7.将残敌交给后续部队。在大规模作战中,敌可能在不同编成层级掌握了大量的兵力。虽然单个机动中队即可成功阻止敌方的攻击,甚至是促使敌临时撤退,但是不太可能通过一次交战就摧毁敌人。中队阵地一旦失守,相对优势就会削弱。在敌以其本级编成内其他力量对己方阵地进行直瞄火力打击,或者以迫击炮、火炮和导弹火力进行间瞄火力打击之前,中队必须与敌脱离接触。脱离接触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单个中队可与敌脱离接触并转移至后续阵地。团以多个中队组织纵深防御时,可将敌人由一个机动中队移交至另一个机动中队。也可将战斗任务移交给在其他地域建立有防御阵地的重型装甲合成营或旅。

启示意义

2018年进行的火力升级与上述战术方法两相结合,可大大拓宽第二骑兵团能够有效应对并取胜的威胁类型。斯特赖克部队在应对徒步威胁方面一直表现出色。斯特赖克营内在的机动能力、火力和维持能力已经超过了任何此类敌方装备。但更为可贵的是,第二骑兵团的斯特赖克步兵中队现在拥有了可有效打击装甲机动目标的火力。相较于轻型装甲侦察部队,中队也享有优势。战术运用得当的话,第二骑兵团也能很好地对抗装备有早期装甲车辆的中型装甲突击部队或机械化步兵部队。虽然如此,在面对装备有射程较远、射速较快主战武器系统并具备现代反应式装甲防护的车辆时,第二骑兵团步兵中队仍然力有不逮。第二骑兵团可有效迟滞此类现代化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行动,但是还难以摧毁这些力量。

因此,第二骑兵团可有效遂行的任务是响应危机,并建立纵深防御以摧毁或者迟滞多种类型的装甲目标。这一能力在欧战战场十分关键,因为第二骑兵团是欧洲大陆上响应最快、机动性最强的地面部队。出现危机时,尤其是当敌方综合防空系统的存在意味着己方无法调用空中平台能力时,第二骑兵团可以快于北约任何其他部队的速度进入戒备状态,完成兵力集结和部署。进入危机区域后,第二骑兵团可开始并维持接敌状态,同时在纵深建立区域防御。对机械化空降部队或突击部队,这种防御可击败其攻击行动。对更为重型的装甲部队,第二骑兵团可迟滞敌进攻,以空间换时间,等待美国和北约装甲部队进场加入战斗。

展望未来,这些战术和程序可用于改进第二骑兵团的战区训练。该团目前的训练范式完全支持这些战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支持其未来的战场运用。美国和德国的训练场地有助于在班、排和连层级培养这些技能,而大型战区演习活动(例如,军刀守护者、军刀打击、防御者2020、高贵伙伴)为中队在危机情况下运用这些战术提供了机会。此外,也应当利用伙伴关系和演习活动来实现与具有类似经验和武器平台的盟友的互操作性,如德国和英国的拳师犬装甲战车、东欧的BTR装甲运兵车和波兰军队狼獾轮式装甲车。在多国联合战备中心战斗训练中心进行的轮训中,该团通过一次团级演训活动证明了其部署已采用这些战术的机动中队的能力。

尽管其适用性体现在欧洲,第二骑兵团火力升级的效果、新的战术、斯特赖克部队得到拓展的任务适应性,均不局限于欧洲战场。这些创新使斯特赖克部队能够充分发挥平台潜能,拓展其对陆军的贡献力。提升陆军其他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的火力,并进一步发展完善这些战术,可打造一支更加灵活的部队,将车载和徒步机动结合起来对更多类型威胁达成超乎寻常的效果。这将使斯特赖克部队更好地履行其作为美国陆军中型部队的角色。

作者简介:

蒂姆·赖特(Timothy Wright),美国陆军中校,是德国维尔塞克第二骑兵团第一中队指挥官。他曾在第25步兵师、第1步兵师和第75突击团服役。赖特拥有西点军校的学士学位、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文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维多利亚·赫尔姆(Victoria Hulm),美国陆军上尉,是德国维尔塞克第二骑兵团的助理作战官。她曾在第2骑兵团第1中队担任情报官,也曾在第3步兵师服役。她拥有西点军校的学士学位。

丹尼尔·罗斯(Daniel Rose),美国陆军一级军士长,是驻德国维尔塞克第2骑兵团第1中队的军士长。曾在第1游骑兵营和第2、第4步兵师的斯特赖克部队服役。也曾在佛罗里达担任游骑兵教官,并在波尔克堡联合战备训练中心担任导调教练员。获得埃克塞尔西奥学院的专业研究学士学位和理科硕士学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