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被授予“全国高校非遗科研实践基地”“全国高校非遗科研实践最佳目的地”
10月24至26日,全国高校非遗文创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周秦故里话非遗”高校专家进宝鸡非遗文创交流活动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宝鸡市举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近100位院长、教授,齐聚宝鸡对话非遗发展。
此次活动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非遗传承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承办,旨在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探索非遗文创高校、行业和政府合作的可行路径。
活动中,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说,宝鸡非遗资源富集,8000年文明史孕育了数之不尽的文化瑰宝,全市共挖掘非遗项目537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67个,建设非遗博物馆陈列馆25个、非遗工坊31个、传习所59个,建成陈仓老街、西府老街、六营泥塑村等一批非遗特色旅游街区景区。其中,六营村旅游年收入超3000万元,获评全国非遗旅游村寨。千阳县刺绣年产值达8600万元,新民泥塑工坊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社火马勺脸谱等40余次走出国门,声名享誉海外。
记者了解到,10月24、25日,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学院等40多所高校的近100位院长、教授考察宝鸡非遗项目,共同参观了宝鸡市非遗陈列馆、大唐秦王陵、西府老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等地,探秘周源秦根、山水宝鸡的厚重底蕴。
26日上午,高校非遗文创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会上进行了签约及专家聘任仪式。与会专家们就“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非遗文创”“非遗文创与产业运营”“非遗文创助力乡村文艺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当天下午,与会者赶赴宝鸡秦腔博物馆,在了解了秦腔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后,嘉宾们欣赏了由宝鸡市戏曲剧院演出的秦腔折子戏《挂画》。这部折子戏以其精湛的演技、生动的情节和优美的唱腔,赢得了在场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与会专家教授参观宝鸡秦腔博物馆
随后召开的非遗文创交流活动座谈会上,各高校代表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在非遗文创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大家围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在非遗文创中的角色与责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各高校代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非遗文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